新聞網首頁  

談判焦頭爛額 美債危機“綁架”中國

  中評社北京7月28日電/8月2日是美國提高債務上限的最後期限,時間日漸緊迫,但美國國會兩黨全然不顧債務違約所面臨的巨大風險,依舊爭論不休,至今未達成一致。一旦美國形成違約,將導致國際金融市場的大混亂,整個美國乃至全球經濟將遭受災難性的損害。由於中國持有大量美國國債和美元資產,因此,一旦美國國債出現違約,中國利益無疑會受到價值縮水的重大威脅。 …【详细】

查看往期輿論參考 >>

美國“彩排”債務違約?

  距離8月2日債務大限幾天時間,美國兩黨談判還是一張“空頭支票”。   “時間正在流逝,問題顯然需要即刻獲得解決。”7月26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拉加德發表講話,敦促美國盡快打破債務政治僵局,上調法定債務上限,否則將對全球經濟帶來嚴重後果。   如今就連美聯儲和美國企業都做好了應急方案,海外投資者能不心焦嗎? 膽大:坦然綁架世界經濟   為了緩解談判僵 …【详细】

美債“口水戰” 一場冒險的“政治遊戲”

  隨著8月2日美國提高債務上限最後期限的臨近,國會兩黨卻依然僵持不下。用美國人的話說,美國的兩黨議員似乎正在玩一場“看誰膽子大”的遊戲誰有本事堅持到最後誰就算贏。 不過,不管是共和黨還是民主黨笑到最後,作為“局外人”的全球其他國家恐怕都笑不起來。   這場“政治遊戲”並非沒有失控的危險,一旦發生,其危害將是全球性的。美國政府的信用將歷史性地受創,全球信用體系也將急劇動蕩。不僅美國經濟嚴重萎 …【详细】

奧巴馬騰挪空間太有限

  距離美國財政部設置的8月2日債務違約期僅剩約一周時間了,頭疼不已的奧巴馬周二再次激烈批評共和黨。因為在周一,美國兩黨有關債務上限問題的談判再次談崩。奧巴馬當然將責任推給共和黨,指責他們“又一次用經濟作為‘人質’,要挾我們給他們想要的東西”。而他“不能允許美國人民成為華盛頓政治鬥爭的犧牲品”。   奧巴馬當然忘記了,他與民主黨也想以將談判破裂責任推給共和黨的辦法,來逼使共和黨接受民主黨和白 …【详细】

美國債務上限談判白熱化

  經過數月激烈論戰,截至26日,美國兩黨在提高美國債務上限問題上仍無法達成一致。距離8月2日違約期僅餘數日,雙方博弈最終將產生怎樣的結果吸引了全球目光。   分析人士希望,美國兩黨在最後關頭彼此妥協,避免出現債務違約。因為違約造成的嚴重後果各方都無法承擔,不僅美國,整個世界都會受到難以想象的衝擊。 兩黨各攤底牌   美國總統奧巴馬25日在全國電視講話中表示,直到目前,關乎美國信 …【详细】

提高美國債務上限 “兩步走”還是“一攬子”?

  離8月2日提高舉債上限的最後時間不到一個星期,美國兩黨依舊沒有打破談判僵局,尚未就減赤方案達成共識。如果國會無法在最後期限前提高舉債上限,美國將出現債務違約。   目前,美國兩黨各提交了一份上調債務上限和削減赤字的提案。眾議院議長、共和黨人博納(John Boehner)提出“兩步走”方案,分兩次提高舉債上限。第一次是在8月2日前至多提高1萬億美元,並輔以未來十年1.2萬億美元的減赤計劃 …【详细】

美債談判不急不慢 綳緊市場神經

  無論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如何急切呼籲打破債務談判僵局,無論美國總統奧巴馬如何強調危機將至,美國兩黨的談判始終不緊不慢地演繹著多回合、難妥協的戲劇性情節。但這場沒完沒了的債務上限大辯論已經開始牽動全球市場神經。歐洲、加拿大、美國股市26日均以下跌作收。全球外匯市場發生劇烈震蕩,商品貨幣受到美元貶值的支撐,紛紛觸及歷史高位。以黃金為代表的避險資產價格進一步上揚,紐約黃金期貨價格再度創下歷史新高。 …【详细】

美國債務上限談判背後的博弈

  從上周開始,美國關於債務上限的談判已經進入了最後的緊張拉鋸階段,每天都十分關鍵,每時每刻都可能出現轉機。但是不管是美國總統奧巴馬在會議中按捺不住拍桌子走人,還是兩黨再拋出各自利益為主導的所謂”折衷方案“,談判依然無果。   美國債務上限是指由國會所設定的政府可合法舉債的最高限額。美國國會早在1917年就設定了首個債務上限,那年正值美國進入第一次世界大戰,鑒於為戰爭而需支付的費用飈升,國會 …【详细】

美國民眾厭煩民主共和兩黨債務上限之爭

  時至7月27日,美國共和、民主兩黨還在就聯邦債務上限問題繼續扯皮。最新民意調查顯示,一些普通民眾對華盛頓的政壇人士無法在這個問題上找出答案,感到有些不耐煩了。在全國各地,絕大多數美國人都厭煩了華盛頓的黨派之爭,希望民主黨和共和黨能夠就提高國家債務上限問題,在8月2日的截止日期到來之前,達成協議,以防止出現美國政府拖欠債務的局面。   由《華盛頓郵報》和美國廣播公司聯合進行的民意調查發現, …【详细】

美國債信用最高評級恐難保

  距離美國財政部設置的8月2日債務違約期僅剩約一個星期時間,美國兩黨就提高債務上限和削減赤字的談判仍然陷於僵局,多家評級機構警告美國國債長期享有的主權債務最高評級3A級將有可能不保。   儘管分析者依然認為,美國兩黨能在最後期限前就提升債務上限達成一致,但是如何大幅削減政府開支、增加財政收入等議題似乎不可能在明年11月份大選前得到答案。   美國國會先前稱將在本周亞洲股市開市前拿出方 …【详细】

美國違約將引發嚴重危機 美元地位將受衝擊

  距離美國財政部設定的8月2日債務違約期限僅剩約一周時間,美國總統奧巴馬對美國可能出現的違約後果發出最為嚴重的警告。受此影響,美元匯率大幅下挫,非美貨幣全線上揚。有市場人士認為,無論美國舉債上限問題是否得到解決,美元都是死路一條。 美國違約將引發嚴重危機   奧巴馬於當地時間25日晚間發表電視講話稱,美國正在接近債務違約。如果債務談判仍不能取得進展,不斷增長的債務將會造成就業崗位流失 …【详细】

美國會不會“賴賬”?

  隨著8月2日日益臨近,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擔心美國政府的國債違約(到期無法償還)。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洪磊在新聞發布會上說,希望美國政府切實採取負責任的政策措施,保障投資者的利益。英國商務大臣文森特?凱布爾說,世界金融系統最大的威脅不是來自歐元區,而是美國國會“右翼瘋子”(指堅持大幅削減赤字的共和黨人)。美國的債務危機和歐盟的債務危機有著本質不同,後者是經濟性的,原因是歐盟某些國家政府真的無力償還債務 …【详细】

美國債務違約風險會出現嗎?

  美國債務談判吸引了全球的目光,許多人對美國的“技術性違約”憂心忡忡。其實,在美元體系徹底崩潰之前,美國破產是偽命題。白宮和國會的討價還價不過是一場心照不宣的“雙簧戲”。美國“既差錢又不愁沒有錢”的財務現狀,折磨的是新興經濟體的敏感神經。中國是美國國債的最大持有者,國債違約之爭最終不管以何種方式終結,都向我們敲響了警鐘:巨量且不斷增加的外匯儲備是不可持續的,外匯投資過於集中於某一幣種的資產,正在 …【详细】

如果美國提高債務上限

  如今距離8月2日美國國債額度用罄最後期限僅不到一個星期。在此之前,美國民主黨和共和黨早已為提高國債上限展開拉鋸戰。由於美國國債在全球金融市場中舉足輕重的作用,這一拉鋸戰帶來了全球市場的大幅波動。近日,美國股市三連陰,其他國家的股市也臉色陰沉。因股市下跌,一些避險資金出逃股市進入債市,導致美國國債收益不跌反漲。同時,由於預期美國國債的進一步膨脹會致使美元匯率下跌,國際大宗商品見機重拾上漲趨勢,原 …【详细】

美國的債務 中國的難題

  最近5年,美國似乎成了給世界經濟製造麻煩的主力之一。2008年金融海嘯,引發了國際金融危機和世界性的經濟衰退;現在的債務風波,則讓世界金融市場面臨新的恐慌和動蕩。即使美國能夠在8月2日避免債務違約,其主權信用降級將在所難免。失去了3A評級的美國,誰將是它最主要的受害者?   別小看這個評級,很多投資者之所以會投資美國國債,3A評級正是主要參考標準。希臘、愛爾蘭等國國債之所以不受市場待見, …【详细】

美國兩黨怎麼“玩”中國錢袋?

  美債一旦違約,中國的外匯儲蓄一定受到賬面上的損失;但是只要美國違約不是永久的,持有這些證券至到期損失應該有限。   專家稱,美國國債發生違約可能性不大。但一旦發生,後果難以設想。 即使兩黨談崩,中國風險也不大   美國兩黨在華盛頓“國會山”上關於債務上限的爭論,正牽動著中國的神經。隨著8月2日美國兩黨達成債務上限共識的“大限”將至,進入7月以後,中國外交部和外匯局紛紛表態,呼 …【详细】

“美債違約”幾成定局 中國損失將最慘重

  美國債務上限談判局勢近日急轉直下。據報道,美國白宮和國會巨頭22日晚上再一次談判破裂,一直表現冷靜的總統奧巴馬難掩怒火,首次承認有可能發生債務違約。目前來看,即便達成協議,8月2日之前也將無法完成兩院投票和文本合議等立法程序,且美國已“彩排”債務違約後的救急措施。這讓人們不禁擔心這將給剛剛出現復甦跡象的全球經濟帶來更大危機。美國如此“綁架”世界經濟,也引發全球市場巨大擔憂,避險情緒不斷升溫。 …【详细】

債務困局恐令弱美元常態化

  儘管8月2日“大限”近在眼前,美國國會兩黨的債務上限談判僵局仍難破解。從根本上說,美國發生債務違約是兩黨都不願意看到的結果。考慮到兩黨在鞏固長期財政狀況同時避免傷害經濟復甦方面並無分歧,只是在債務上限提升額度、方式以及削減赤字的具體措施上討價還價,美國債務上限最終上調並無太大懸念。   在短期提高舉債上限後,美國接下來必須著手削減長期財政赤字。事實上,高負債已經對美國經濟產生負面影響。一 …【详细】

 往期回顧

更多 >>
首頁 | 港澳新聞 | 國際時事 | 兩岸專區 | 軍事聚焦 | 評論世界 | 財經視角 | 文萃大觀 | 中評電訊 | 時事專題
關於我們 | 中評動態 | 招聘人才 | 聯系方式 | 鏈接方式 | 中評律師 | 驗證記者証 | 免責條款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國評論通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