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網首頁  

新規正式施行 規範算法使用邁出第一步

  3月1日,國家網信辦等四部門聯合發布的《互聯網信息服務算法推薦管理規定》正式施行,作為我國第一部專門針對算法推薦的法規,“大數據殺熟”、算法歧視、沉迷誘導等飽受詬病的行為,將會受到精准打擊。給算法加一道“法律之鎖”,并不是給新技術發展拖後腿,而是不讓算法變成“算計”,引導技術向善,讓其更好地為用戶和社會服務;有法可依是規範算法使用的第一步,關鍵的實施環節離不開監管、企業與用戶諸層面的共同推進。 …【详细】

查看往期輿論參考 >>

大數據“殺熟”、流量造假、誘導沉迷消費?這部新規來監管了

  國家網信辦等四部門聯合發布的《互聯網信息服務算法推薦管理規定》,於2022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對於普通用戶而言,算法摸不著也看不懂,卻在廣泛影響著我們通過各種平台獲取互聯網信息服務。 算法無處不在 濫用問題不斷   算法推薦技術通過抓取用戶日常的使用數據,分析得出人們的行為、習慣和喜好,進而精准化地提供信息、娛樂、消費等各類服務。提供便利的同時,近年來,“大數據殺熟”、流量造假、 …【详细】

我國算法推薦新規加快落地 為淨化網絡空間提供制度保障

  “不得利用算法屏蔽信息、過度推薦、操縱榜單或檢索結果排序、控制熱搜或精選等幹預信息呈現”“不得利用算法推薦服務誘導未成年人沉迷網絡”“不得根據消費者的偏好、交易習慣等特征,利用算法在交易價格等交易條件上實施不合理的差別待遇等違法行為”……3月1日起,由國家網信辦等4部門聯合發布的《互聯網信息服務算法推薦管理規定》正式施行,為規範互聯網信息服務算法推薦活動、促進互聯網信息服務健康發展、營造清朗的 …【详细】

互聯網算法治理落地,實測騰訊美團等平台“關閉算法”設置

  3月1日,國家網信辦等四部門聯合發布的《互聯網信息服務算法推薦管理規定》(簡稱《規定》)正式施行。在去年12月31日,《規定》便正式發布,也引發各界廣泛關注。在互聯網時代,算法廣泛影響著人們的工作生活,《規定》的落地實施將有望破除算法歧視、“大數據殺熟”、誘導沉迷等算法亂象。   該規定於去年底發布,相關內容全文今年1月初上網。   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有關負責人曾表示,出台《規定 …【详细】

超八成受訪者被“殺熟” 大數據強監管在路上

  “只能用魔法打敗魔法了”。經常點外賣的丁女士為了避免自己被外賣平台“殺熟”,於是選擇了不同平台之間換來換去,她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她發現多次在同一個平台充值會員後,卻發現送的優惠券變少了,充值會員的減免額度也變小了,而當她轉用另一家平台點單時,甚至不需要會員就能收獲同樣的優惠價格。   近年來,伴隨著平台經濟的崛起,大數據“殺熟”似乎已經成了潛規則。3月1日,北京市消協發布的互聯網消費大數 …【详细】

算法怎麼算由誰說了算

  《互聯網信息服務算法推薦管理規定》本月起正式施行。作為中國第一部專門針對算法推薦的法規,該法從信息服務規範、用戶權益保護、法律責任等方面,全面系統地為算法定出規則、劃出邊界。這也意味著,算法此後怎麼算,不再任由平台說了算,而有一套清晰完整的操作指南。   “手機比我們更懂自己”,平台精准推送的背後,正是算法的神通。通過大數據對用戶“畫像”,在此基礎上進行信息分發、智能推薦、供需對接,確實 …【详细】

加強法治監管,重塑算法價值觀

  “算法”是一個技術概念,顧名思義是指“計算的方法”,就是一系列解決問題的步驟或計算機指令是智能和風險是算法的一體兩面。隨著迭代更新,算法成為互聯網企業基礎性技術。早在2006年3月,就有程序員預言“未來的互聯網將會被算法控制”。時至今日,通過算法推薦技術生成合成、個性化推送、排序精選、檢索過濾、調度決策的成果,已在信息分發、短視頻、電商、社交及餐飲外賣平台得到廣泛應用。算法的觸角已伸進用戶流量 …【详细】

防止算法推薦成為窺私“木馬”

  只要“網絡一綫牽”,“算法”就能運用信息數據為用戶“懸絲診脈”。大數據算法精准智能的“私人定制”,在提供高效率數字服務的同時,也讓人產生信息安全的隱憂。近日發布的《中國大安全感知報告(2021)》顯示,網絡個人隱私是民衆當下最為關注的安全問題,有七成受訪者感到自己被算法“算計”,近五成受訪者在算法束縛下想要遠離手機。   大衆所言的“網絡安全感”與其“自我掌控感”相關,在算法“無處不在” …【详细】

規制算法推薦強化個人信息保護合規管理

  2021年12月31日,國家網信辦、工信部、公安部、市場監督管理局四部門聯合發布了《互聯網信息服務算法推薦管理規定》(下稱《算法推薦管理規定》),針對在我國境內應用算法推薦技術提供互聯網服務所應當遵循的合規要求作出了明確規定。該規定的發布對於督促算法推薦服務提供者合理合規地應用算法,淨化行業風氣,促進良性發展,有效維護用戶合法權益具有重大意義,對推動相關企業合規工作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详细】

打破算法“黑箱” 讓互聯網在陽光下運行

  同樣的送餐時間、地點、訂單、外賣平台,會員卻比非會員多付錢;同時同地打同類型車到同一目的地,熟客反而收費更高;通過商旅平台訂酒店,價格反而比實際房費貴一倍……類似的消費投訴近年來多有發生。   這種現象終於迎來了轉機。   3月1日,國家網信辦、工信部等四部門聯合發布的《互聯網信息服務算法推薦管理規定》(以下簡稱《規定》)正式實施。明確要求算法推薦服務提供者應以顯著方式告知用戶其提 …【详细】

規範算法推薦 向“大數據殺熟”說不

  3月1日,國家網信辦等四部門聯合發布的《互聯網信息服務算法推薦管理規定》(以下簡稱《規定》)正式施行。《規定》提出,不得根據消費者的偏好、交易習慣等特征,利用算法在交易價格等交易條件上實施不合理的差別待遇。   隨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算法推薦技術在互聯網信息服務中廣泛應用。此項技術通過抓取用戶日常的使用數據,分析得出人們的行為、習慣和喜好,可精准化地提供信息、娛樂、消費等各 …【详细】

算法也須“依法”

  自3月1日起,國家網信辦等四部門聯合發布的《互聯網信息服務算法推薦管理規定》正式施行。這意味著,算法要被關進法律的“籠子”了。   都說“算法,比你還懂你自己”,具有踔絕之能的算法,如今已成為互聯網企業普遍采用的基礎性技術——在信息分發平台、短視頻平台、電商平台、社交平台及餐飲外賣平台,個性化推送類、排序精選類、檢索過濾類等算法技術已得到廣泛應用。可以說,算法以低成本、快速、精准的信息匹 …【详细】

以法約束算法,讓算法少些算計

  3月1日,國家網信辦等四部門聯合發布的《互聯網信息服務算法推薦管理規定》正式施行。作為一部專注算法治理的部門規章,《規定》的施行無疑是回應近年來廣大群衆和消費者反映強烈的相關社會痛點問題的具體舉措,一些報道甚至認為“用戶‘數據裸奔’‘大數據殺熟’等問題將成為歷史”。   算法是計算機用於執行計算或解決問題的指令。大數據時代,從購物平台上的“猜你喜歡”,到社交網站上的“熱搜排行”,一切基於 …【详细】

“算法”不能為所欲為

  3月1日,國家網信辦等四部門聯合發布的《互聯網信息服務算法推薦管理規定》正式施行。作為我國第一部專門針對算法推薦的法規,該法從信息服務規範、用戶權益保護、法律責任等方面,全面系統地為算法定出規則、劃出邊界。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現在的手機“越來越懂你”:只要你搜索過某種商品,打開購物App,推薦商品名錄中,會排列著此類商品,等著你光顧;只要你深度閱讀過某類資訊,打開新聞App,多條此 …【详细】

讓“殺熟”者有痛感,給“算法變算計”示警

  兩條消息與“大數據殺熟”有關。北京市消協1日發布互聯網消費大數據“殺熟”問題調查結果稱,有八成多(86.91%)受訪者有過被大數據“殺熟”的經歷,網絡購物中的大數據“殺熟”問題最多。另一條消息是,3月1日起施行的《互聯網信息服務算法推薦管理規定》,禁止“大數據殺熟”。   北京消協2019年主觀問卷調查顯示,88.32%的被調查者認為大數據“殺熟”現象普遍或很普遍。今天,仍有超過八成的受 …【详细】

莫讓算法成“算計”

  國家網信辦等四部門聯合發布的《互聯網信息服務算法推薦管理規定》,3月1日起正式施行。“大數據殺熟”、流量造假、沉迷誘導等飽受詬病的行為,將會受到精准打擊。   算法是數據時代形成的“玩法”,但資本運作中產生的規則,本來就是趨利性激發出來的,很難自己從自發轉向自覺。近年來人們在享受算法推送的便捷時,感受更深的是“困”於算法、“惑”於算法、暴露了個人隱私、失去了實際選擇權,就是其趨利性的一種 …【详细】

讓算法推薦“悠著點”正當其時

  近日,北京市海澱區人民法院宣判的一起算法推薦案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在電視劇《延禧攻略》熱播期間,某平台推薦算法將用戶上傳的截取自該劇的短視頻向公衆大量傳播。盡管該平台在事後采取了一定的删除、屏蔽等措施,但法院認定其構成幫助侵權。此案也被業界稱為“全國首例算法推薦案”。   當前,算法技術廣泛滲入互聯網應用,在給用戶帶來一定程度便利的同時,由算法所引發的侵害用戶權益問題也屢屢出現。據了解 …【详细】

防止“算法”變“算計”

  近日,國家網信辦等四部門聯合發布《互聯網信息服務算法推薦管理規定》,明確規定算法推薦服務提供者不得利用算法屏蔽信息、過度推薦、操縱榜單等幹預信息呈現,不得利用算法誘導未成年人沉迷網絡等,為約束平台行為、保護消費者利益提供了法律依據。   大數據時代,“算法”無處不在,在給人們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時,也產生了“大數據殺熟”、流量造假、誘導沉迷等亂象。因此,要對“算法”加強約束,讓其在法治軌道上 …【详细】

面對海量信息,算法推薦如何守好邊界

  人工智能、大數據的廣泛應用,給互聯網平台帶來了自動化的算法技術。一方面,互聯網平台利用算法技術對網絡內容提取特征并進行識別,通過打標簽的方式向網絡用戶提供文學、音樂、視頻等;另一方面,互聯網平台利用算法技術,對網絡用戶的生活規律、閱讀習慣、消費偏好等信息進行抓取分析,向網絡用戶精准推薦相關內容。算法應用給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新動能,同時,算法歧視、“大數據殺熟”、誘導沉迷等算法不合理應用也導致了 …【详细】

防止算法變算計,要向新規要實效

  為促進算法推薦服務健康發展、提升監管能力水平,國家網信辦等四部門聯合發布的《互聯網信息服務算法推薦管理規定》3月1日起正式施行。規定聚焦由算法引發的大數據“殺熟”、誘導過度消費等侵害用戶權益亂象和問題,構建算法安全治理體系,在“3•15”即將到來之時,為廣大消費者保護自身合法權益送上一把利器。   算法推薦本質上是一種互聯網技術,通過個性化推送、排序精選、檢索過濾等滿足人們多元化、個性化 …【详细】

算法推薦,管好才能用好

  國家網信辦等四部門聯合發布的《互聯網信息服務算法推薦管理規定》3月1日起正式施行。其中,不得利用算法影響網絡輿論,不得實施差別待遇等規定,劍指信息繭房、大數據“殺熟”等久治不愈的互聯網痼疾,得到人們的支持、點贊。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普及,內容不再稀缺,為了搶奪有限的注意力資源,算法推薦技術成為許多商業媒體平台的“法寶”。它的內在邏輯并不複雜:通過抓取用戶的日常使用數據,分析其行為、習慣 …【详细】

 往期回顧

更多 >>
首頁 | 港澳新聞 | 國際時事 | 兩岸專區 | 軍事聚焦 | 評論世界 | 財經視角 | 文萃大觀 | 中評電訊 | 時事專題
關於我們 | 中評動態 | 招聘人才 | 聯系方式 | 鏈接方式 | 中評律師 | 驗證記者証 | 免責條款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國評論通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