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網首頁  

科技發展“倫理先行” 引導科技向善

  基因編輯、人工智能、個人網絡信息安全……近年來,科技創新快速發展,隨著科學技術成為一種革命性力量,在造福大衆的同時,科技發展帶來的規則衝突、社會風險、倫理挑戰等問題也如影隨形,如何讓科學始終向善、造福人類,已經成為全社會的共同呼聲。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強科技倫理治理的意見》,作為我國首個國家層面的科技倫理治理指導性文件,把“倫理先行”放在科技發展的首位,有著重要意義。 …【详细】

查看往期輿論參考 >>

科技倫理治理瞄准這些點

  “《關於加強科技倫理治理的意見》首次對我國科技倫理治理工作作出系統部署,具有重大指導意義。”3月23日,科技部在京召開新聞發布會,科技部副部長相裡斌在會上表示,《意見》對推動科技向善,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和科技強國將發揮重要作用。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強科技倫理治理的意見》。此次發布會上,來自科技部、國家衛生健康委、中國科協的相關負責人 …【详细】

加強科技倫理治理 這些新動作將落地

  發布科技倫理高風險科技活動清單、探索建立倫理審查中心、推動成立中國科技倫理學會……3月23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科技部、衛生健康委、中國科協等單位相關負責同志及國家科技倫理委員會專家,向媒體介紹近日印發的《關於加強科技倫理治理的意見》(下稱《意見》)的主要內容,以及貫徹文件的情況。   據了解,在國家科技倫理委員會指導下,科技部在深入調研、總結經驗基礎上,研究起草了《意見》,并廣泛征求有 …【详细】

正確面對科技發展帶來的倫理挑戰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加強科技倫理治理的意見》,引發社會廣泛關注。從總體要求和倫理原則來看,它深刻體現了生命至上和人民至上理念。從具體實施方案的可操作性來看,它系統論述了全面提升科技倫理治理能力和完善科技倫理治理體系的具體措施,繪制了為健全科技倫理治理體系提供制度保障的路綫圖,為我國抓住第四次技術革命的發展機遇,系統防控科技研發與推廣應用過程中的潛在風險,引領高質量發展 …【详细】

如何強化科技倫理治理的制度支撑

  前沿科技領域的創新突破在帶來巨大社會經濟利益的同時,也引發了各類重大安全風險和社會倫理爭議,并使科技倫理治理成為重大挑戰。2018年11月,南方科技大學賀建奎進行的“基因編輯嬰兒”事件,凸顯了中國在前沿科技領域倫理規制和監管方面存在的問題,引發了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和科技主管部門對科技倫理監管體系的全面思考。2019年7月2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九次會議審議通過《國家科技倫理委員會組建方 …【详细】

從重點領域穩步推進科技倫理治理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強科技倫理治理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明確了科技倫理原則和治理要求、科技倫理治理體制、科技倫理治理制度保障等方面內容。這個意見強調,要“制定生命科學、醫學、人工智能等重點領域的科技倫理規範、指南等”。這清晰地指出了我國當前科技倫理治理的重點領域和具體任務,需要在這些領域不斷完善科技倫理相關標准,明確科技倫理要求,引導科技機構和科技人員合規開展 …【详细】

為科技創新劃定倫理航道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的《關於加強科技倫理治理的意見》指出,科技倫理是開展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等科技活動需要遵循的價值理念和行為規範,是促進科技事業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要強化科技倫理審查和監管,嚴肅查處科技倫理違法違規行為。   當前世界科技創新日新月異,從大數據到人工智能,從生命科學到元宇宙,各個領域和不同層面的科技創新與應用層出不窮。與此同時,這也對科學倫理的規範提出了新 …【详细】

完善科技倫理治理 捍衛生命尊嚴

  基因編輯、人工智能、異種器官移植、合成生物技術……科技創新在持續加速,越來越多的前沿研究正在闖入“無人區”。但新興技術是否會威脅公衆的安全和隱私?如何保障新技術的研究和應用能公平公正?如何能够更好地引導科技向善、規範科技創新的行為?   科技是發展的利器,也可能成為風險的源頭。科研倫理是科技活動中應該嚴格遵循的價值理念和行為規範,是所有人應共同遵守的准則。面對新的變化和情況,科研工作始終 …【详细】

推進科技倫理治理 護航科技強國建設

  科技創新,倫理先行。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關於加強科技倫理治理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這是繼國家科技倫理委員會成立之後,我國科技倫理治理的又一標志性事件,表明我國科技倫理治理的頂層設計和治理體系日趨完善。   科技倫理是開展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等科技活動需要遵循的價值理念和行為規範,是促進科技事業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愛因斯坦曾說:“科學是一種強有力的工具,怎樣用它,究 …【详细】

完善科技倫理治理體系 引導科技向善

  近年來,隨著科技創新不斷突破尤其是互聯網領域高科技的運用,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和便利民衆的同時,技術在資本等因素影響下負面事件與評價屢現,成為熱議話題。   中辦、國辦近日印發了《關於加強科技倫理治理的意見》(下稱《意見》),要求壓實創新主體科技倫理管理主體責任,嚴肅查處科技倫理違法違規行為。此舉旨在進一步完善科技倫理體系,提升科技倫理治理能力,有效防控科技倫理風險,不斷推動科技向善、造福 …【详细】

科技向善 造福人類

  從人臉識別到微芯片革命,從智能導彈到信息高速公路,從宇宙弦理論到轉基因技術……隨著科學技術成為一種革命性力量,在給公衆帶來福祉的同時,也帶來了史無前例的倫理困境與道德衝擊。如何讓科學始終向善、造福人類,已經成為全社會的共同呼聲。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強科技倫理治理的意見》,這是繼國家科技倫理委員會成立之後,我國科技倫理治理的又一標志性事件,表明我國科技倫理治 …【详细】

把好科技倫理“方向盤”

  基因編輯、人工智能、個人網絡信息安全……近年來,科技創新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前沿探索闖入“無人區”,面臨的科技倫理挑戰也日益增多。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強科技倫理治理的意見》,把“倫理先行”放在科技發展的首位。   助力疫情防控、推動脫貧攻堅、添彩冬奧會場、賦能醫療進步,科技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利器。科技也是風險的源頭,從竊取用戶個人信息到算法歧視、算法控制,從對 …【详细】

用倫理涵養科技“暖”實力

  中辦、國辦近日印發《關於加強科技倫理治理的意見》,這是我國首個國家層面的科技倫理治理指導性文件。   科技倫理,聽起來高冷,我們不妨從生活情景中感受它:大數據“殺熟”、信息繭房、誘導沉迷……科技一半煙火溫情,展現出便利生活之暖;一半專業高冷,冷在可能帶來風險和不確定性。對於讓人愛恨交加的技術應用,人們用公共政策劃定其倫理底綫和價值尺度,在一個又一個領域拉起紅綫,這才讓科技愈加展現出“暖” …【详细】

推進科技倫理多元治理

  《關於加強科技倫理治理的意見》(簡稱《意見》),強調完善政府科技倫理管理體制,壓實創新主體科技倫理管理主體責任,發揮科技類社會團體的作用,引導科技人員自覺遵守科技倫理要求,建構政府、創新主體、科技類社會團體、科研人員四位一體的科技倫理治理框架。   《意見》明確了國家科技倫理委員會指導和統籌協調推進全國科技倫理治理體系建設工作的主體職責,為機構科技倫理審查委員會建設確立了風向標。 …【详细】

我國科技倫理治理體系建設任重道遠

  《關於加強科技倫理治理的意見》(簡稱《意見》)是在我國開啓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加快建設科技強國的關鍵時刻,為保障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而出台的綱領性文件,其頒行標志著我國科技倫理治理翻開了重大歷史新篇章。   《意見》將引領我國科技倫理治理邁入體系化、現代化新階段。隨著科技創新成為國際戰略博弈的主要戰場,圍繞科技制高點的競爭空前激烈,相關倫理問題與倫理挑戰也日益凸顯。一方面 …【详细】

加強教育培訓 提升科技倫理治理水平

  科技倫理是開展各類科技活動需要遵循的價值理念和行為規範,而科技事業的健康發展離不開科技倫理的保駕護航。日前,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強科技倫理治理的意見》,提出健全科技倫理治理體制,加強科技倫理治理制度保障,并強化科技倫理審查和監管。與此同時,要深入開展科技倫理教育和宣傳,包括重視科技倫理教育、推動科技倫理培訓機制化、抓好科技倫理宣傳。   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等科技活動都 …【详细】

 往期回顧

更多 >>
首頁 | 港澳新聞 | 國際時事 | 兩岸專區 | 軍事聚焦 | 評論世界 | 財經視角 | 文萃大觀 | 中評電訊 | 時事專題
關於我們 | 中評動態 | 招聘人才 | 聯系方式 | 鏈接方式 | 中評律師 | 驗證記者証 | 免責條款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國評論通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