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網首頁  

嚴懲科研失信 守護學術淨土、助力創新發展

  試行三年的《科研誠信案件調查處理規則(試行)》迎來修訂版,9月13日,22部委聯合印發《科研失信行為調查處理規則》,進一步細化和擴圍了科研失信行為以及相關處理。科技創新日益成為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的關鍵驅動力,但弄虛作假、剽竊抄襲等等科研失信行為,成為阻礙科技創新的“毒瘤”,嚴重影響科研人員的積極性;加大對科研失信行為的監督和打擊力度,引導科研人員遵守科研規範准則,樹立良好的學術風氣,勢在必行。 …【详细】

查看往期輿論參考 >>

科研失信行為調查處理有了更具操作性的規範

  時隔三年後,《科研誠信案件調查處理規則(試行)》迎來修訂版。近日,科技部、中央宣傳部等二十二部門印發《科研失信行為調查處理規則》(以下簡稱《規則》),進一步規範了調查程序,統一了處理尺度,科研失信行為的調查處理工作有了更具操作性的規範。   “此次修訂注重與科學技術進步法等法律制度的銜接,而且聚焦問題導向,針對3年試行中反映比較集中的問題作出補充完善,并將調查處理實踐中積累的成功經驗及時 …【详细】

“無實質學術貢獻署名”明確列入科研失信 22部門修訂新規實施

  對科研失信行為的整治與打擊,將更為細化也更具針對性。這是日前完成修訂并開始實施的《科研失信行為調查處理規則》(以下簡稱“《處理規則》”)傳遞出的重要信號。   在《科研誠信案件調查處理規則(試行)》(以下簡稱“《試行規則》”)實施3年後,由科學技術部(以下簡稱“科技部”)牽頭、共22部門進行的修訂工作於近日完成。《處理規則》將“無實質學術貢獻署名”“買賣實驗研究數據”等影響惡劣、科研人員 …【详细】

科研誠信治理制度之網必將越來越密

  一般認為,國內的科研機構中存在三種形式的監督。第一種是政治行為監督,以政治巡視、黨紀政務監督為代表。第二種是經濟行為監督,以內部審計為代表,針對的是科研經費的使用行為。第三種是學術行為監督,以科研誠信和科技倫理治理為代表,針對的是科研活動中的失信行為和違反倫理的行為。   前兩種監督,已有較成熟的紀律條例和法規條文,兼有規模相當的監督隊伍。相較於這兩種監督,學術監督近5年來盡管受到越來越 …【详细】

科研失信處理新規體現“寬嚴相濟”

  近日,科技部等22部門印發《科研失信行為調查處理規則》,進一步規範了調查程序,統一了處理尺度,科研失信行為的調查處理工作有了更具操作性的規範。   科研失信行為是指在科學研究及相關活動中發生的違反科學研究行為准則與規範的行為。如“以弄虛作假方式獲得科技倫理審查批准”,以及“無實質學術貢獻署名等違反論文、獎勵、專利等署名規範的行為”等。   科研失信行為不僅會造成科研經費的損失,還會 …【详细】

疏堵結合,減少科研不誠信行為

  試行三年的《科研誠信案件調查處理規則(試行)》(以下簡稱《規則》)迎來了修訂版,9月13日,22部委聯合印發了《科研失信行為調查處理規則》,其中進一步細化和擴圍了科研失信行為以及相關處理,呈現出“有堵有疏”的取向。這是應該提倡的思路。   與試行版本相比,《規則》增加了買賣實驗研究數據、無實質學術貢獻署名、重複發表等7種科研失信行為,并對從事論文買賣、代寫、代投第三方機構的查處作出規定, …【详细】

避免科研失信 需要主體自律和規則完善

  日前,科技部會同科研誠信建設聯席會議成員單位共二十二部門對《科研誠信案件調查處理規則(試行)》進行了修訂,并將修訂後的《科研失信行為調查處理規則》(下稱《規則》)正式印發,從而為各部門各地方調查處理科研失信行為提供了統一尺度,形成了更為細化、更具操作性的調查處理規則。   科研創新是引領高質量發展最重要的動力之一。數據表明:2021年,我國共投入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27956.3 …【详细】

加強科研失信懲治 鏟除阻礙創新的“毒瘤”

  近日,科技部等22個部門印發《科研失信行為調查處理規則》(下稱《規則》),修訂2019年出台的《科研誠信案件調查處理規則(試行)》,進一步細化相關程序要求,使科研失信行為調查處理工作更加有章可循和規範可行。   當前,科技創新日益成為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的關鍵驅動力,但弄虛作假、剽竊抄襲等科研失信行為,成為阻礙科技創新的“毒瘤”,嚴重影響科研人員的積極性。因此,要加大對科研失信行為的監督和 …【详细】

戴好“緊箍”,遏制科研誠信“闖紅燈”

  近日,科技部、中宣部等二十二部門印發《科研失信行為調查處理規則》(以下簡稱《規則》),進一步規範了調查程序,統一了處理尺度,科研失信行為的調查處理工作有了更具操作性的規範。   科技發展引領經濟社會發展,誠實守信則是科技工作者所應堅守的基本行為准則,是科技創新的基石。科研誠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科研失信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科技創新,影響科技活動的質量與水平,影響科技發展。   科研不誠 …【详细】

嚴懲科研失信,助力創新發展

  近日,科技部等22個部門對外發布《科研失信行為調查處理規則》(下稱《規則》),增加了買賣實驗研究數據、無實質學術貢獻署名、重複發表等7種科研失信行為,進一步規範了調查程序,統一了處理尺度,科研失信行為的調查處理工作有了更具操作性的規範。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當今世界,誰掌握了核心技術,誰就可能占領先機,誰就可能贏得發展的巨大優勢。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重構全球創新版圖、 …【详细】

完善制度,營造風清氣正的科研環境

  近日,科技部、教育部等二十二部門印發了《科研失信行為調查處理規則》(以下簡稱《規則》)。這是自2019年9月印發《科研誠信案件調查處理規則(試行)》以來,首次對《規則》進行修訂。從《規則》的名稱來看,將“誠信案件”修訂為“失信行為”,雖然只有四字之別,但是內涵與外延更加明確,使被調查處理的主體一目了然、更加清晰,有利於《規則》更好地貫徹落實。從《規則》的內容來看,進一步規範了調查程序,統一了處 …【详细】

嚴懲科研失信 守護學術淨土

  時隔三年,《科研誠信案件調查處理規則(試行)》迎來“華麗變身”。近日,科技部等22部門聯合印發《科研失信行為調查處理規則》(下稱《規則》),進一步細化了科研失信行為的表現形式、調查程序、處理尺度等關鍵內容,從而為學術不端問題的調查處理提供了更為具體、更易操作的規範。   正所謂沒有好的土壤,就不會長出好的莊稼;中國的科研水平怎麼樣,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們的科研環境。當前,科研領域存在一些不 …【详细】

 往期回顧

更多 >>
首頁 | 港澳新聞 | 國際時事 | 兩岸專區 | 軍事聚焦 | 評論世界 | 財經視角 | 文萃大觀 | 中評電訊 | 時事專題
關於我們 | 中評動態 | 招聘人才 | 聯系方式 | 鏈接方式 | 中評律師 | 驗證記者証 | 免責條款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國評論通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