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大選與中美關係
美國大選進入90天倒計時,民主黨候選人賀錦麗以及其副手沃爾茲將對陣共和黨候選人特朗普以及其副手萬斯,世界各國都在矚目這場選舉。今年也是中美建交45週年,美國的外交政策特別是對華政策是否會因為大選出現變化?中美關係將如何繼續前行?
|
|
中評關注:美選戰白熱化 如何面對中國議題 (2024-09-04 00:41:05)
中評社華盛頓9月3日電(記者 余東暉)隨著美國選戰之爭進入最後兩個月的白熱化階段,中國越來越多地成為兩黨候選人互相攻訐的話題,特別是在選舉關鍵州的國會議員競選層面。到目前為止,本次美國大選已有170多個國會或總統競選廣告提到中國。
敲打中國早就成為美國大選中候選人爭取選票的手法之一,主...
|
|
中評編譯:賀錦麗“對戰”特朗普誰更強? (2024-08-29 00:45:05)
中評社香港8月29日電(記者 郭至君編譯)美國外交關係協會 (CFR) 的資深副主席、研究主任兼Maurice R. Greenberg主席James M. Lindsay日前在CFR官網上發表長篇博文,分析近段時間賀錦麗以及特朗普分別在各自黨內大會上的演講表現和所講內容,以判斷誰的競爭力更強。...
|
|
中評關注:外交政策對美國大選影響有多大? (2024-08-28 05:33:21)
中評社華盛頓8月27日電(記者 余東暉)美國外交學界認為,關於美國選民,有一些老生常談:
首先,他們最關心的問題幾乎總是聚焦內政民生,包括移民、治理、經濟、通脹等議題。
其次,他們認為美國這個國家正朝著錯誤的方向前進。不同機構在7月到8月間進行的多個民調都顯示,認為美國正處於...
|
|
中評編譯:賀錦麗能成為美國首位女總統嗎? (2024-08-27 00:26:53)
中評社香港8月27日電(記者 郭至君編譯)副總統賀錦麗(Kamala Harris)日前在芝加哥舉行的民主黨大會上接受民主黨總統提名,為美國女性邁出一大步,成為有史以來第二位在主要政黨中名列前茅的女性。根據最新民調,她很可能以微弱優勢成為美國第一位女總統。《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U.S. New...
|
|
黃介正:美國沒意願也沒實力去加強折騰中國 (2024-08-27 00:09:25)
中評社台北8月27日電(記者 張嘉文)美國總統大選會如何影響美中關係?中國國民黨國際部主任、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副教授黃介正向中評社分析表示,整體格局來看,美中戰略對抗會是相當長遠的過程,不管哪一黨執政,美國對中政策基本上都是防中、反中或抗中,只是議題的重心可能會隨時間而調整。
...
|
|
中評編譯:賀錦麗的外交安保政策是什麼? (2024-08-24 00:32:21)
中評社首爾8月24日電(記者 崔銀珍編譯)澳大利亞悉尼大學美國學中心所長、美國CSIS高級副總裁邁克爾·格林日前在韓國《中央日報》的”全球聚焦”專欄發文,探討美國民主黨候選人賀錦麗的外交安保政策方向,他認為如果她能夠上台,將在很多方面繼承拜登的政策。文章編譯如下:
被確定為美國民主黨大...
|
|
中評編譯:若特朗普當選韓國怎應對? (2024-08-20 00:44:01)
中評社首爾8月20日電(記者 崔銀珍編譯)韓國《東亞日報》評論員李哲熙日前在該報刊文,討論美國大選的難預測性和韓國應該對此做什麼準備。全文編譯如下:
美國總統選舉變得非常有趣。前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在槍擊事件發生後似乎穩操勝券,喬•拜登總統突然辭職後,接過接力棒的副總統卡梅拉•哈里斯表現...
|
|
中評編譯:賀錦麗沃爾茨需重塑美國外交 (2024-08-09 00:45:34)
中評社香港8月9日電(記者 郭至君編譯)民主黨總統候選人賀錦麗的競選搭檔已經敲定,是現任明尼蘇達州州長沃爾茲(Tim Walz),美國媒體和智庫一些研究員分析,他們搭檔會對共和黨的特朗普-萬斯組合帶來的影響。全球事務研究所 (Institute for Global Affairs) 資深研究員...
|
|
中美建交45年 包道格論兩國關係 (2024-08-09 00:11:26)
中評社華盛頓8月8日電(記者 余東暉)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傑出研究員包道格(Douglas Paal)近日接受中評社記者獨家專訪,談美國大選背景下的中美關係如何演變,並展望中美關係的未來。他對中評社表示,美中關係不會出現當年美蘇之間的冷戰,美中更沒有理由走向熱戰。他認為,美國應當更專注於內部優先...
|
|
中評關注:哈里斯競選副手沃爾茲中國緣頗深 (2024-08-08 10:38:34)
中評社華盛頓8月7日電(記者 余東暉)美國大選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哈里斯剛選擇明尼蘇達州州長蒂姆·沃爾茲(Tim Walz)作為她的競選搭檔。如果哈里斯勝選,沃爾茲就將是下一任美國副總統。沃爾茲與中國有著35年的緣分,被稱為“嗜華者”(Sinophile)。
在美國國內反華情緒高漲,兩黨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