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今日頭條

中評專論:美將責任推給中國 對抗不可避免

2024-05-26 00:18:38
  中評社北京5月26日電(評論員 喬新生)美國民主政治出現了非常奇特的現象:一些州成為美國民主黨大本營。一些州成為共和黨的大本營。美國總統選舉實際上是爭奪少數的“搖擺州”。這些地方擁有大量的產業工人。他們需要工作崗位,需要穩定的收入。可是,隨著工廠倒閉,投資轉移,他們失去了工作崗位。美國總統候選人不是從自身找原因,而是把責任推卸給中國,認為中國出口產品,剝奪了美國產業工人的工作崗位。

  總統候選人為了迎合產業工人,決定對中國出口美國產品增加徵收懲罰性關稅。這樣做雖然不會給中國帶來實質性的危害,但是,其政治影響極為惡劣。近年來,美國國內民眾對中國好感度迅速下降,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於,美國聯邦政府為了推卸自己的責任,不斷地編造謊言,無視基本客觀事實,將責任推卸給中國。

  這種貿易關係的正常化,不可能解決美國的經濟問題,但是,卻可以增加總統候選人的選票。正因為如此,美國民主黨候選人和共和黨總統候選人樂此不疲。每到選舉關鍵時期,總是在中美貿易問題上大做文章,千方百計取悅於美國的產業工人,以增加進口關稅的方式,收買選票。

  美國總統候選人缺乏政治想象力和創造力。在處理對外關係問題上,蕭規曹隨。上個世紀80年代,美國里根政府在處理與日本關係問題上,採取的就是增加徵收懲罰性關稅措施。

  日本在美國的扶持下,迅速從戰爭廢墟中站立起來,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日本商品大舉進入美國,給美國製造業帶來巨大的衝擊。迫於美國產業工會的壓力,美國里根政府決定,對日本出口美國的產品增加徵收懲罰性關稅。

  當年美國對待日本的做法,導致日本製造業一蹶不振,對美國出口大幅度減少。可是如今,美國如法炮製,對中國出口美國產品增加徵收懲罰性關稅必然會竹籃打水一場空。究其原因就在於,中國不是日本,不會屈從於美國的壓力乖乖就範。

  中國產品之所以行銷世界,是因為中國產品具有強大的競爭力。首先,中國產品具有明顯的成本優勢,中國電動汽車價格與美國電動汽車價格相差數倍。即使徵收懲罰性關稅,中國電動汽車仍然具有競爭力。

  其次,中國之所以具有成本優勢,是因為中國具有完整的產業鏈,是世界第一製造業國家。完善的供應鏈體系,使得中國企業製造成本大幅度降低。

  最後,中國高度重視基礎設施建設。中國電力、通信成本相對較低。中國正採取切實有效措施,提高運輸能力,降低單位運輸成本。中國開發的氣體能源長途運輸火車在主要城市之間自動駕駛,晝夜不停地運送貨物。中國研製的新一代電動載重汽車,在礦山作業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中國科研人員巧妙利用礦山載重汽車工作特點,在礦山載重汽車運輸貨物的時候,使用電力。返回途中,充分利用載重汽車自身的重量,儲蓄電力。這種奇特的設計,可以使中國載重汽車在礦山作業中發揮更大的效能。

  所有這些都充分說明,中國在基礎設施建設和先進技術研發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這些優勢體現在中國出口電動汽車方面,可以確保中國電動汽車具有很強的競爭力。

  美國對華實施經濟制裁,說明美國黔驢技窮。只要中美矛盾集中在經貿領域,中美關係不會持續惡化。

  究其原因就在於,美國是一個資本主義國家,資本擁有者會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糾正美國政府的錯誤做法。雖然美國政府試圖將政治凌駕於經濟,但是,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律是,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雖然美國朝野在如何對待中國方面存在廣泛共識。但是,資本主義趨利性決定了,中美經貿關係仍將緩慢發展。

  中美對抗不可避免。這不是因為中國拒絕合作,而是因為美國重新定義了“合作”。美國打著競爭的幌子搞對抗。中美關係不確定性增加。解決中美關係發展中存在的問題,當然不能一味地向後退縮,而應該挺起胸膛,迎接挑戰。

  美國始終強調“以實力地位”對待中國。充分展示中國的真實力量,或許有助於減少摩擦。最近一段時間,中國不斷地公布軍事科技成果,向國際社會展示中國海軍、空軍和火箭軍取得的成就。中國在人工智能和電子戰方面,進步神速。中國之所以加快雙座戰鬥機的製造,目的就是要充分利用中國人工智能技術和中國在無人機生產領域積累的成果,加快生產先進的無人戰鬥機,提高中國空中戰鬥力。中國在船舶製造方面,技術和能力世界第一。中國人民解放軍充分利用中國船舶製造技術,加快新一代軍艦研製步伐。中國不僅擁有世界上最先進的驅逐艦,而且正研製新一代的核潛艇。中國可以全天候監視過往船只。中國組建信息支援部隊,就是要增強中國信息戰鬥力。中國人民解放軍南部戰區在軍事演習中,大量使用無人機,進行全地形作戰信息搜集和情報傳輸的演練。任何國家在中國周邊從事滲透破壞活動,都將遭受重創。

  可以肯定,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上台執政,美國將奉行保守主義。處理對外關係方面,特朗普缺乏戰略布局,喜歡採取機會主義。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繼續執政,美國會進一步將國內問題國際化,通過轉移視線,掩蓋真相。中國既要關注中美經貿關係發展中出現的各種複雜情況,同時又要關注美國國內的政治選舉結果。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