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今日頭條

第二屆中評新聞獎學金頒獎 點燃新聞熱情

2024-07-02 00:35:26
中國評論通訊社下設的“中評社新聞學院”6月28日在中評社北京總部舉行第二屆中評新聞獎學金頒獎儀式暨新學員歡迎儀式(中評社 海涵攝)
中評社助理總編輯兼國際部主任郭至君代表中評社管理層為獲獎者頒發榮譽證書和獎金(中評社 海涵攝)
  中評社北京7月2日電(中評社報導組)中國評論通訊社下設的“中評社新聞學院”6月28日在中評社北京總部舉行第二屆中評新聞獎學金頒獎儀式暨新學員歡迎儀式,五位來自全國重點高校的中評社實習生分別獲得特等獎、一等獎、二等獎。中評社助理總編輯郭至君代表中評社管理層為獲獎者頒發榮譽證書和獎金,並為獲獎同學送上寄語。頒獎儀式由中評社北京記者站副站長海涵主持,中評社北京記者站記者李子寧、部分中評社實習生也參加了頒獎儀式。

  中國評論通訊社通過“中評社新聞學院”構建了“two view”計劃(interview + review),該計劃八年來已招收培養了200餘位學員,為在校本科生、碩士研究生提供一個新聞採編、理論研究和實踐創新的平台。今年“中評社新聞學院”正式推出中評新聞獎學項目,以此鼓勵積極努力實踐的學生。中評新聞獎學金項目以6個月為一個周期,每個周期內會招募一定數量的成員,在由中評社資深採編人員組成的導師團隊指導下進行新聞編輯、新聞採訪等專業訓練和實踐,每周期結束後則根據每位成員的實踐成果進行統一評比獎學金,獎學金類別有特等獎、一等獎(2位)、二等獎(2位)、三等獎(3位),獎金額度分別為人民幣20000元、12000元、10000元、8000元。

  與此同時,“two view”計劃於2016年2月正式在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設立獎學金,每年由學校負責評審與頒發,至今為止獎勵了該院30多位成績優異的學生,該獎項旨在激勵更多傳媒學子力求精進、熱愛傳媒、以傳媒為所追求的事業。中國評論通訊社與中評智庫基金會的青年骨幹大多為香港各大高校的碩士畢業生,其中不乏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的學子。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於2011年獲評為“全球十大新聞學院”,亦躋身2020年QS世界大學“傳播及媒體研究”亞洲排行榜前10位。

  “中評社新聞學院”的“two view”計劃口號是:點燃青年學子對新聞事業的熱愛!

  第二屆中評新聞獎學金特等獎的獲得者是來自國際關係學院國際政治專業本科三年級的蔣婷。蔣婷分享獲獎感言時表示,“在中評社這個平台中,我學習收穫了很多,主要有以下兩方面:首先是保持對工作的熱愛。在工作中有比較基礎的任務,也有比較複雜的任務。但無論是外采任務還是日常工作,我們都要始終如一的認真去完成。第二是把握好每一次機會,每一次工作都認真對待,把握好中評社提供的平台和機會,積攢盡可能多的工作經驗。第三是善始善終。很多同學來的時候學校其實也有比較繁重的學業任務,一定要平衡好學習與工作的關係,這也是對我們的一種小小挑戰。最後,感謝各位老師同伴們在工作中給予我的幫助、鼓勵和照顧,也感謝中評社的領導給我們這次實習的機會,這段寶貴經歷讓我成長許多。希望新一期的實習生們能夠在半年的實習中收穫滿滿!希望中評社越來越好!”

  第二屆中評新聞獎學金一等獎的獲得者是來自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專業本科四年級的李澤璇和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國際政治專業碩士一年級的馬一鳴。

  李澤璇分享獲獎感言時說:“很榮幸能在中評社度過這半年的實習期!在中評社所收穫到的遠遠多於獎金可以衡量的。六個月裡,有志同道合的小夥伴一起合作一起進步,還有各位優秀的老師對我的包容照顧和幫助,實習這段日子我過的非常充實和快樂。時光荏苒,微光蹁躚,願接下來的實習旅途充滿更多驚喜與收穫!”

  馬一鳴分享獲獎感言時說:“非常感謝中評社給予我這個能夠在這裡實習的機會。在中評實習讓我感到很幸福,因為它是一個很包容的平台,它給了我很大的自主性和獲得感,在中評社老師們的幫助下,我收穫了豐富的新聞經驗,在日常工作交流中,也收穫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小夥伴。我參加了很多的報導,無論是兩岸交流類還是國際關係類,能夠與曾經在課本裡或者課堂上出現過的專家學者面對面交流,實現‘學術追星’。讓我印象比較深刻的是去山東聊城出差的這段經歷,去往新聞一線,和許多來自兩岸的記者深入交流,去麥田近距離感受我國農業現代化,讓我深刻理解了親身實踐對於做好一個新聞記者,寫好一篇新聞報導的意義。總之,在中評的這半年是非常幸運和幸福的半年,更加堅定了我未來想要從事和努力的方向。”

  第二屆中評新聞獎學金二等獎的獲得者是來自哈爾濱工程大學社會學本科四年級的吳雨菲和來自中國傳媒大學國際新聞與傳播專業本科二年級的穆思勤。

  吳雨菲分享獲獎感言時說:“這六個月於我而言,工作的意義早已經超出了單純地完成任務,而是在每一次的採訪中,去挖掘、傾聽、感悟一個個全新的、飽滿的故事,他們可能來自具體的人,也可能只是一個建築、一個區域的發展變化。如果沒有奔跑在一線的經歷,我可能永遠不會有這麼多的機會,去接觸那麼多人、那麼多事,從‘具體的故事’中獲得新的思考和感悟。很感謝中國評論通訊社的這段實習,給予我走在新聞一線的寶貴機會,直面最真實的媒體生態,實現著從迷茫、掙扎到合理自洽的過程。”

  穆思勤表示,“很榮幸收穫中評社二等獎學金,我在這段實習裡真的收穫到了很多。最值得提的就是獨立采編新聞的機會,在這裡你可以放手去做,老師們會耐心的指導你、幫助你。這裡的氛圍非常輕鬆,社裡是真的為實習生們著想,提供各種機會鍛煉我們的能力,讓我們在兼顧學業的同時接觸業內優秀的學者、記者並從中收穫。除此之外,這段實習對我個人的學業也有所幫助。因為大部分時間的工作都是轉編新聞,所以我在各大新聞網站瀏覽了大量新聞,這也對我在學校學習《國際新聞編譯》這門課程時編譯新聞有所裨益。最後,我還是想感謝這段經歷,感謝各位老師,也感謝選擇中評社並完成這段實習的自己!繼續加油吧!”

  作為曾經的中評社實習生、如今的中評社正式記者,李子寧也同實習生們分享了他在中評社工作的感受,他表示,在中評社工作有兩點深刻感受。一是“友好”,即同事之間相處像朋友一樣,在工作上相互幫助,領導與員工之間也沒有森嚴的“等級制度”,前輩們也非常樂意傳授寶貴工作經驗給新入職的同事。二是“實踐”,中評社強調“實踐”,新員工一入職即“上戰場”。他分享道,入職一年以來,已經參加過全國兩會、博鰲論壇、“一帶一路”高峰論壇等重要大型活動,同時日常還會負責外交部、國台辦、國新辦等部委的新聞報導工作,這是在其他機構很難想象的事情,所以在中評社工作也得到了很多鍛煉。另外,他還表示,中評社是一個“智庫媒體”,除了報導工作,還能參加中評社舉辦的各類學術論壇,在工作之餘能夠吸收專家學者對各類議題的看法解讀,進而產出自己的觀點,成為一名“專家型記者”。

  中評社助理總編輯兼國際部主任郭至君為實習生送上寄語,她表示,恭喜“中評社新聞學院”第二十期學員順利畢業,也歡迎第二十一期的學員加入中評社的團隊。她說,聽了第二十期獲得獎學金的代表學員們真誠的發言,很感動也很欣慰,看到有那麼多青年學子對新聞工作抱有好奇和熱情,更深感身爲傳媒人的責任和理念之重要。郭至君也表示,中評社是獨一無二的智庫媒體,並且有一支具有專家型記者的團隊,大家來這裡實習,可以“沉浸式”體驗到什麼是真正的理念型記者,怎樣去做一名專家型記者。她也說,“希望每一屆實習生們都能在中評社工作期間發揮各自所長,無論將來有什麼樣的職業規劃,都希望中評社可以讓你們真正有所學習、有所收穫、有所領悟。”

  中國評論通訊社是兩岸及港澳最早成立的數字化網絡通訊社,目前已在香港、北京、廣州、台灣、華盛頓、洛杉磯、首爾等地建立起比較完整的新聞採編體系,於2005年通過中評網正式對外發稿。中評社在兩岸關係、港澳問題、中美關係、國際問題、東亞及東南亞問題方面,發揮獨特的輿論傳播作用。中評社共有四大新聞網,包括在香港的中評網和香港中評網、在台灣的中評台灣網、在內地的北京中評網,常聚在中評網的讀者多為中高級知識分子,台灣、港澳、海外的機構讀者佔一半以上。同時,中評社還發揮通訊社功能,向港澳台及海外網絡和傳統媒體發出相關電訊稿,在兩岸關係新聞傳播綜合影響力名列前茅。
中評社助理總編輯兼國際部主任郭至君代表中評社管理層為獲獎者頒發榮譽證書和獎金(中評社 海涵攝)
中評社助理總編輯兼國際部主任郭至君代表中評社管理層為獲獎者頒發榮譽證書和獎金(中評社 海涵攝)
中國評論通訊社下設的“中評社新聞學院”6月28日在中評社北京總部舉行第二屆中評新聞獎學金頒獎儀式暨新學員歡迎儀式(中評社 海涵攝)
中國評論通訊社下設的“中評社新聞學院”6月28日在中評社北京總部舉行第二屆中評新聞獎學金頒獎儀式暨新學員歡迎儀式(中評社 海涵攝)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