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今日頭條

學者研討:兩岸關係出現新變化 如何應對?

2024-07-23 00:26:19
會議現場(中評社 海涵攝)
全國台灣研究會常務理事、研究員周志懷(中評社 海涵攝)
  中評社宣恩7月23日電(記者 海涵)“台海新觀察”第九次會議於7月22日在湖北恩施州宣恩縣舉行,此次會議由由華中師範大學台港澳與東亞研究中心主辦、兩岸統合學會協辦,主題為“兩岸關係:變局與塑造”。與會學者在會上就當前兩岸關係變化予以分析,並從不同角度提出應變之策。

  全國台灣研究會常務理事、研究員周志懷在發言中圍繞“兩岸同胞同屬中華民族”這一論述分享觀點。“兩岸同胞同屬中華民族”是兩岸關係“通關密語”?周志懷並不認同這一看法。他表示,習近平總書記今年4月在北京會見馬英九時的講話應該包括三層意思——兩岸同胞同屬中華民族;兩岸同屬一個國家;兩岸同胞都是中國人,我們應該將這三句話放在一起理解。“兩岸同胞同屬中華民族”不是要取代“兩岸同屬一個國家”“兩岸同胞都是中國人”,這三者是一個有機整體。

  周志懷還表示,兩岸關係發展進入了新階段,即兩岸從共議統一向大陸單方面建構台灣問題解決機制過渡。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有兩個前提,一是不放棄和平統一,二是繼續爭取共議統一。

  清華大學台灣研究院院長、教授巫永平表示,台灣問題在法律上是中國的內政問題,怎麼解決與何時解決都是兩岸中國人自己的事情,與其他國家沒有關係。但在國際地緣政治和國際地緣經濟上,台灣問題又不是一個單純的中國內政問題,外部環境會影響兩岸關係,台灣問題的解決也會產生國際政治和國際經濟影響與後果。這種雙向影響在急劇變化的國際政治經濟形勢中越來越明顯。如何認識新形勢和把握新形勢,在新的國際大局下掌握解決台灣問題的主導權和主動權,是一個十分迫切的課題。

  巫永平說,台海新局面不可避免要求我們要根據新形勢新情況研究和探討處理台灣問題的新方式和新手段,做到處理兩岸關係問題與處理台灣問題的外部環境並重,在駕馭兩個大局中不斷提高兩岸關係的主導權和主動權。

  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講座教授、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學習研究委員會副主任鄭劍表示,2024年5月20日,賴清德宣誓就職,台海局勢如眾所預期一樣進一步惡化。與蔡英文執政時期相比,賴清德執政時期兩岸之間由中強度對抗為主上升到高強度對抗主導,由灰色地帶對抗向深灰色地帶對抗轉移,也就是更接近軍事衝突與戰爭的方向轉移。台海態勢整體進入強風險期,烈度高於蔡英文執政時期的高風險。

  鄭劍指出,大陸方面推進國家統一進程,困難中有抓手,危局中有機遇,變動中有利基,事在人為。他認為,兩岸統一要麼是“台獨”分裂勢力和美國為首國際干涉勢力聯手鋌而走險,觸犯《反分裂國家法》,大陸方面斷然出手武力解決的結果;要麼是中(大陸)美台三方關係發生有利於兩岸統一於中國大陸的結構性變化,美國被迫棄台,台灣當局走投無路的結果。

  北京聯合大學台灣研究院院長李振廣表示,塑造兩岸關係發展新格局和台海局勢新形態,可以由台海兩岸共同塑造,也可以由掌握主動權主導權的一方主動塑造。而這一塑造過程都是在兩岸關係大趨勢下順勢而為、主動作為。兩岸關係新格局的塑造早已開始,兩岸關係新格局和台海局勢新形態,是在我們應對機遇和挑戰中逐漸形成的。而且這個格局的塑造,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是“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的建構過程。

  李振廣指出,兩岸關係新格局的塑造及台海局勢新格局的形成,需要持之以恒,久久為功。當然,這個過程考驗我們的戰略定力、戰略耐心,也檢驗我們的智慧與能力。在撲面而來的挑戰中,只要我們善於應對,因勢利導、積極塑局,一個有利於台海和平穩定,有利於國家完全統一的兩岸關係新格局是完全可以實現的。

  南京大學台灣研究所所長劉相平認為,賴清德是“台獨”的最大希望,也是“台獨”最後的希望。因此,賴清德上演“最後的瘋狂”是必然的。賴清德的“台獨”路線,是全面的,因此,我們的反制也必須是全面的。兩岸統“獨”之爭已經進入硬實力、軟實力全面比拼的階段。這種“反制”通過“硬”“軟”兩手展開,硬的一手是“兩個反對”,軟的一手是“融合發展”。

  劉相平分析,我們要精準落實《關於依法懲治“台獨”頑固分子分裂國家、煽動分裂國家犯罪的意見》,使之成為真正的“反獨”利器。《意見》既已出台,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會貫徹落實,顯示其反“獨”促統的威力。大陸在繼續推動“雙向融合”的同時,要努力落實“單向融合”“兼容式融合”措施;充分發揮《意見》的保駕護航作用,積極推進落實“五個共同”(即兩岸同胞有共同的血脈、共同的文化、共同的歷史,更重要的是我們對民族有共同的責任、對未來有共同的期盼)、“四個堅定”(即堅定守護中華民族共同家園、堅定共創中華民族綿長福祉、堅定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堅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武漢大學台灣研究所副所長熊曉煜談及兩高三部《意見》出台背景下兩岸文化交流展望。她表示,《意見》對“台獨”話語將起到一定程度的震懾作用。統一是必然,民族復興也是必然。在這個過程中,被台獨極端分子操弄的台獨敘事為統一製造了麻煩、障礙、推高了統一成本。所有這些成本最後都需要被消化、被承擔,而文化交往是最終消化這些障礙的路徑。

  熊曉煜提出,期待兩岸文化交往交流的持續深入,要更加重視兩岸民間文化交往交流活動的開展,在兩岸文化交往中要保持耐心和定力。

  “台海新觀察”第九次會議由華中師範大學台港澳與東亞研究中心主辦、兩岸統合學會協辦,主題為“兩岸關係:變局與塑造”,來自北京、上海、南京、廈門、武漢等地的二十餘位台灣問題專家圍繞會議主題展開深入討論。
清華大學台灣研究院院長、教授巫永平(中評社 海涵攝)
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講座教授、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學習研究委員會副主任鄭劍(中評社 海涵攝)
北京聯合大學台灣研究院院長李振廣(中評社 海涵攝)
南京大學台灣研究所所長劉相平(中評社 海涵攝)
武漢大學台灣研究所副所長熊曉煜(中評社 海涵攝)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