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今日頭條

中評關注:美智庫重估台灣現狀 走向戰爭?

2024-08-22 00:27:50
希爾認為各方對台灣現狀定義不同,而美台對現狀定義界限不清,導致台海局勢更動盪 昆西視頻
史文認為,美國對賴清德就職演說保持沉默,會令北京認為華府默認賴鼓吹“一中一台” 昆西視頻
  中評社華盛頓8月21日電(記者 余東暉)在一場20日舉行的研判台海現狀變化的美國智庫研討會中,美國學者擔心,北京相信美國允許台灣越過紅線將導致危機。尤其是美國將台灣當作不能失去的戰略資產,意味著美方希望兩岸永久分離,這令台海形勢更加危險。

  美國智庫昆西研究所20日舉行“走向戰爭?重估台灣現狀”線上研討會。與會美國學者都認為,台海現狀確實發生了改變,各方對於台海現狀的定義不同,美台對於台灣現狀定義界限不清,長期以來的諒解受到侵蝕,這使得台海不穩,甚至有走向危機之虞。

  芝加哥全球事務委員會非常駐高級研究員希爾(Paul Heer)指出:北京、台北和華盛頓對於台海現狀有不同的定義,對於什麼構成了對現狀的改變有爭議。唯一的共同分母是各方都認為,兩岸分治,目前處於和平狀態。有人稱現狀為“不獨、不統、不武”,但在此背後,各方對於一個中國的框架、兩岸關係的性質和台灣問題先前諒解的意義,各有互不相容的觀念。

  希爾認為,多個層面的現狀已演變了30年,對現狀最根本、最重要的改變是台灣的民主化。這導致台北和華盛頓至少改變了他們對一個中國框架的看法和他們看待現狀的方式。這導致北京指責台北和華盛頓通過修改或欺騙一個中國框架和提升美台關係來改變現狀和違反先前的承諾;而台北和華盛頓又指責北京通過軍事行為來改變現狀和違背先前和平解決的承諾。

  希爾觀察到,北京繼續堅持一個中國原則,他們對現狀的定義包括“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的概念。台灣對現狀的定義,尤其在賴清德之下,認為“台灣從來不是中國的一部分”,它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華盛頓對台灣現狀的定義介於這兩者之間,既不支持“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但也不會說“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分”,不願意定義台灣現狀到底是什麼。

  希爾說,各方對什麼構成台灣現狀及其改變沒有一致的理解。這是非常有問題的,具有不穩的潛在危險。

  昆西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史文(Michael Swaine)指出:各方對構成台灣現狀的不同看法強烈地反映他們各自不同的利益。儘管北京不同意華盛頓對於現狀的定義,但北京至少接受華盛頓的“一個中國政策”的存在,希望看到華盛頓對兩國關係正常化初期達成諒解的持續堅持。

  史文表示,從美方來說,其一中政策有特定的屬性,它並不公開反對中方關於“台灣是中國一部分”的立場,但也沒有正式認可這個立場。作為回報,北京承諾在不放棄使用武力的情況下,將尋求和平解決台灣問題作為首要任務。這種美中之間的諒解,連同台灣內部“不獨不統”的主流民意,三者定義著台海現狀。問題在於,這三個因素都在改變,因為他們表態或不表態什麼,以及他們的行為。因為這種改變和銷蝕,形勢正邁向更大的不確定性。

  曾在美國情報界擔任東亞事務分析專家30年的希爾強調,由於各方對現狀的不同定義,現狀正在受到侵蝕。各方定義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這可能是非常動蕩的,正在走向嚴重的危機。

  希爾表示,北京因為在台海的行動被認為改變了現狀;台北從先前的諒解撤退,尤其是拒絕承認“九二共識”,也改變了現狀;華盛頓通過重新校准其政策而改變了現狀,這涉及其一中政策的可信度問題。他說:“重要的是,在北京看來,華盛頓允許台北改變其政策,這使得形勢更加動蕩。”

  希爾進一步指出,尤其令人擔心的是,因為美國擔憂來自中國的戰略挑戰,政治上很難抵制更多挺台,華盛頓似乎越來越支持賴政府關於“台灣不是中國一部分”的現狀定義。此外對於台灣戰略重要性的主張意味著美國不允許台灣落入中國控制之下,令台灣從中國永久性的非法理獨立的分離成為現實。

  希爾表示,特別令人不安的是,北京可能認為是華盛頓允許台北跨越紅線而導致危機。我們必須面對華盛頓和台北對於台灣現狀的定義缺乏斷層線的問題,北京會追究華盛頓對於台北定義的責任,除非華盛頓澄清兩者之間的區別。

  史文比較道:當年陳水扁採取令北京感到非常具有刺激性的行動時,小布什政府制止了。而今天華盛頓有不同的勢能,當台北可能跨越邊界時,出於支持台灣的考慮,美方非但沒有制止,反而有所鼓勵。這是與21世紀初非常不同的形勢。

  希爾認同史文的這種觀察。他舉例,當年小布什政府認為陳水扁的動作接近於跨越紅線而踩刹車,而今天北京解讀賴清德的就職演說聚焦於紅線,而華盛頓則對賴的演說保持沉默。北京將之視為美方對賴言論的戰術默認,這是具有潛在問題的。

  戴維森學院教授任雪麗(Shelley Rigger)總體上同意希爾的看法。她也認為,三角關係的方向對於區域穩定和國際和平是消極的。不過,任雪麗相信,台海現狀在台灣已存在75年,即兩岸分治,台灣還沒完全喪失中國人的身份認同。要求放棄這種傳統象徵的聲音早就有,但也許不會取勝,這不僅因為北京不允許,台灣主流民意仍是維持現狀,不要向獨立或統一改變。最新民調顯示,9成台灣民眾支持現狀。

  對於北京可能認為華盛頓允許台北跨越紅線,任雪麗認為,美國長期以來其實一直在管控,曾經對蔣介石、李登輝、陳水扁的想法表達不同意,但對馬英九和蔡英文沒有做過這種管控。賴清德是不同於馬和蔡的角色,他既需要理解台灣內部的民意,也要理解美國的政策和行為及其生長的環境。

  任雪麗也擔心美國越來越多的人將台灣視為美國的重要戰略資產,不讓它落入中國之手,認為讓台灣永久性從中國大陸分離是保存美國利益之必需。美國甚至可以不在乎台灣人怎麼做,比如台灣2028年如果選出一位希望統一的領導人,美國可能拒絕接受這種結果。

  任雪麗認為,最大最可怕的維度在於,華盛頓有越來越多的意願背離長期以來對於台灣問題的諒解,而走向將台灣當作美中博弈的棋子的理解。她分析,如果台灣是一個棋子,它就會扮演聰明的角色,說它要說的話。國民黨說北京愛聽的話,民進黨說華盛頓想聽的話,他們選擇各自想騎的馬,已經沒有台灣作為獨立選擇者的更長空間。

  史文認為,從蔡英文勸阻麥卡錫訪台計劃來看,台北其實還是有一定的獨立選擇的空間。

  希爾表示,儘管台灣主流民意是保持現狀,但賴清德似乎正在突破界限。他問任雪麗:賴清德是否認為在美國越來越多支持其對現狀定義的情況下有更大的運作空間,而這麼做增加了危險?

  任雪麗不認為賴清德只是單純聽從美國政客對台無條件支持的引導。她相信賴比前任更加激進有其內在邏輯,一部分原因是賴作為台領導人的脆弱性,他只是以4成選票當選,在立法機構中也面臨空前強勁的不合作敵意。因此他可能需要從美國外交政策的對華鷹派那裡獲得支持。她說,當然美國在此有責任,將台灣當作戰略資產,絕對是跨越了門檻,是美國對台政策中前所未有的。

  史文指出,對於台積電重要性的辯論強化了美國對於台灣戰略重要性的主張,加上民進黨推動“一中一台”意識,這迎合了華盛頓的情緒,即認為台灣正在鞏固自己作為“一個主權獨立國家”的理念。這些因素凝結推動了華盛頓將台灣作為“戰略飛地”,必須給予更多支持的情緒。

  史文表示,這些更加分離的、迷惑的、更加極端的立場產生了重大的危險。因為這將使得北京做出更大的軍事應對,反過來華盛頓又覺得要更多地威懾北京動武,而不考慮如何使得“一中政策”更穩定、更可信的再保證。
任雪麗認為,最大最可怕維度在於美國將台灣當美中戰略博弈的棋子 昆西視頻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