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今日頭條

王鍵:中日關係“戰略互惠”閾值芻議

2024-11-20 00:43:30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教授王鍵日前在北京主持了以“石破茂當選首相與中日關係未來走向”為主題的中評智庫思想者論壇,並進行了發言。(中評社 李澤璇攝)
思想者論壇現場(中評社 李澤璇攝)
  中評社北京11月20日電(記者 郭至君)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教授王鍵日前在北京主持了以“石破茂當選首相與中日關係未來走向”為主題的中評智庫思想者論壇,並進行了發言。王鍵表示,再度赢得首相位置的石破茂強調兩國“戰略互惠”閾值,舉世矚目。日本政府須在戰略思維層次切實端正對華認知,更須恪守正道、篤行致遠,徹底摒棄冷戰對抗思維,妥善管控雙邊矛盾分歧,為兩國關係穩定改善與“戰略互惠”閾值積累更多有利條件與正能量因素。發言全文如下:

  一、中日關係“戰略互惠”閾值

  2024年9月27日,歷任日本防衛大臣與自民黨幹事長等職的石破茂當選自民黨第28任總裁;10月1日,石破茂在臨時國會眾議院和參議院首相指名選舉中,當選日本第102任首相。當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致電石破茂,祝賀他當選日本首相,並“希望日方同中方相向而行,恪守中日四個政治文件的原則和共識,全面推進兩國戰略互惠關係,致力於構建契合新時代要求的建設性、穩定的中日關係” 。

  10月4日,石破茂在日本國會眾議院發表施政演說時表示,對於中國,我們將全面推進“戰略互惠關係”,在所有層級積累溝通。……通過日中雙方的努力,我們將如此構築“建設性、穩定的日中關係”。

  10月10日,石破茂在老撾出席東盟系列領導人會議期間與中國總理李強舉行會談時表示,當前日中正沿著全面推進兩國戰略互惠關係、努力構建建設性、穩定的雙邊關係的方向前行 。當天的日本首相官邸官網亦稱,兩國首腦再次確認了日中兩國所共有的全面推進“戰略互惠關係”和構築“建設性、穩定的關係”這一大方向 。

  11月11日,石破茂在新一屆眾議院選舉後舉行的特別國會參眾兩院首相指名選舉決勝輪中勝出,當選日本第103任首相。11月15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利馬出席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期間會見石破茂時指出,中方願同日方一道,按照中日四個政治文件確立的原則和方向,堅守中日“互為合作夥伴、互不構成威脅”的重要共識,共同努力全面推進中日戰略互惠關係,致力於構建契合新時代要求的建設性、穩定的中日關係。石破茂表示,日中兩國對於地區和平繁榮負有責任,雙方共同努力全面推進日中戰略互惠關係和構建建設性、穩定的日中關係,對於地區和世界具有重要意義 。

  放眼未來、峰回路轉,當下的中日關係改善跡象明顯,“戰略互惠”閾值似得以涅槃重生,但殷鑒不遠、知往鑒今,2022年12月16日,岸田內閣推出視中國為“前所未有的最大戰略挑戰”的安保戰略三文件,中日關係遭受重大衝擊。隨後,作為日本官方重要涉外文件的2023年版與2024年版日本《防衛白皮書》與《外交藍皮書》皆重申這一涉華立場,但2024年版《外交藍皮書》亦在時隔五年之後再次提及“中日戰略互惠關係”這一表述。

  二、中日關係“戰略互惠”沿革

  積羽沉舟、群輕折軸,中日兩國是無法搬離的鄰邦,管子曰“召遠在修近,避禍在除怨”。自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以來,中日關係既有發展也有曲折,但在2001年4月-2006年9月期間,時任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不顧中國和亞洲其他國家人民的強烈反對,先後六次參拜供奉有二戰甲級戰犯的靖國神社,造成中日關係嚴重倒退,長期陷於嚴峻複雜的“政冷經冷”時期。

  2006年9月26日,52歲的安倍晉三接任日本首相;當年10月8日,安倍晉三在北京與時任國家主席胡錦濤會談時,呼籲改善因前首相小泉純一郎參拜靖國神社而惡化的兩國關係,提議雙方建立“戰略互惠關係”,以在國際社會追求共同利益 。此為中日關係“戰略互惠”概念的首次提出。

  2007年4月11日,時任中國政府總理溫家寶在東京與時任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舉行會談。雙方確認了中日戰略互惠關係的內涵,同意建立中日經濟高層對話機制,表示要共同努力,提高雙方在各領域的合作水平 。但另一方面,安倍內閣亦大力開展構建“日美澳印價值觀聯盟”和“自由與繁榮之弧”的外交活動,預示著21世紀的中日關係正面臨更為複雜的結構性矛盾與博弈 。

  2007年8月28日,主題為“中日戰略互惠關係及亞洲未來”的第三屆“北京-東京”論壇在北京開幕。安倍在發給論壇的書面寄語中說“日中兩國‘戰略互惠關係’指的是,兩國充分認識到對亞洲和世界負有的神聖責任,願意共同為亞洲和世界的和平與發展做出貢獻,同時努力擴大雙方共同利益關係” 。

  2008年5月7日,中日兩國領導人在東京簽署《中日關於全面推進戰略互惠關係的聯合聲明》。《聲明》指出:雙方決心全面推進中日戰略互惠關係,實現中日兩國和平共處、世代友好、互利合作、共同發展的崇高目標。

  2012年12月安倍第二次內閣成立;2013年12月26日,在其新內閣執政一周年之際,安倍晉三悍然以現職首相身份參拜靖國神社;當天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召見日本駐華大使木寺昌人,代表中國政府就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參拜靖國神社提出嚴正交涉和強烈抗議 。日方如此肆意破壞中日關係最基本的政治原則,致使中日關係隨即跌入谷底,艱難啟動的“戰略互惠”進程陷入困境。

  2014年11月7日,時任日本國家安全保障局長谷內正太郎在與時任國務委員楊潔篪舉行會談時表示,日方高度重視日中戰略互惠關係,願意著眼大局,同中方通過對話磋商,增進共識和互信,妥善處理分歧和敏感問題,推進日中關係改善進程。雙方達成遵守中日四個政治文件的各項原則和精神、繼續發展中日戰略互惠關係等四點原則共識 。11月10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應約會見來華出席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的時任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安倍晉三表示,日方願意落實雙方達成的四點原則共識,妥善處理有關問題,以此為新的起點,推進日中戰略互惠關係改善和發展 。由此可見,在中日關係陷入低谷之際,日方戰略高層多次對華表述中似刻意強調“戰略互惠”對中日關係的閾值,但日方缺乏最基本的對華戰略認知調整,在對華外交策略上更未見糾錯機制啟動。

  日本對華外交始終呈現自相矛盾、言行相悖的特徵,安倍晉三在呼籲改善中日關係的同時,又於2016年下半年正式提出了針對中國的“自由開放的印度洋太平洋戰略” 。2017年5月,時任日本自民黨幹事長二階俊博攜安倍親筆信來北京參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6月5日,安倍晉三在東京發表演講稱,如果條件成熟將與中國“一帶一路”進行合作 。2018年中日政府首腦恢復互訪,5月8日,時任中國政府總理李克強赴日出席第七次中日韓領導人會議並正式訪日;10月26日,安倍晉三在北京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談時表示,日方願同中方一道,密切高層及各層級交往,持續改善兩國友好的民意基礎,妥善管控好雙方分歧,推進日中戰略互惠關係深入發展,共同致力於地區穩定與繁榮 。

  中日兩國間隨後還達成《中日大阪十點共識》 (2019年6月27日)與《中日曼谷五點共識》 (2022年11月18日)等重大共識,遭受重創的“戰略互惠”理念得以回歸兩國外交對話語境。
然而,世事難料、風靡雲蒸,構建中日關係“戰略互惠”架構的過程跌宕起伏、充滿艱辛,由於日方對華認知及戰略行為的偏差,不僅無視“戰略”,更將“互惠”單向化,導致中日戰略互惠關係的落實與推進極不順暢,近年來甚至在兩國外交語境中幾乎“銷聲匿跡”。

  而且,以2010年9月7日福建漁船“閩晉漁5179號”事件與2012年9月11日民主黨野田內閣實施“釣魚島國有化”,以及首提中日“戰略互惠”倡議的安倍前首相竟然於2021年12月1日公開發出“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錯誤言行等重大事端為標記,中日兩國關係全方位持續下跌,兩國民眾相互好感度亦隨之惡化,中日關係“戰略互惠”閾值似“蕩然無存”。

  岸穀之變、拭目而觀,2024年4月11日,時任首相岸田文雄在美國國會參眾兩院聯席會議上發表演講時宣稱,中國“對整個國際社會的和平與穩定,構成了前所未有的最大戰略性挑戰” 。其言行再次對中日關係造成重創。

  如此日本對華戰略挑戰之勢,導致中日關係再度面臨嚴峻考驗,而在石破茂內閣成立後,中日兩國領導人再度倡議有助於兩國關係發展與地區和平穩定的“戰略互惠”閾值,舉世矚目。

  三、再次起航的“戰略互惠”號巨輪

  倍道而進、履踐致遠,在國際局勢動蕩之際,中日兩國各界都凸現對“戰略互惠”歸位的緊迫性。2023年11月16日,習近平主席在美國舊金山出席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期間會見時任日本首相岸田文雄。雙方重申恪守中日四個政治文件的原則和共識,重新確認全面推進戰略互惠關係的兩國關係定位,致力於構建契合新時代要求的建設性、穩定的中日關係 。

  深閉固拒、怙惡不悛,2024年4月16日,日本外務省發布2024年版《外交藍皮書》,時隔5年再次重申全面推進“中日戰略互惠關係” ,並致力於構建穩定、建設性的中日關係的重要性,但《藍皮書》同時沿襲其國家安保戰略對華定位,再次宣稱中國是“迄今為止最大的戰略挑戰” 。日本一方面想要建立中日戰略互惠關係,另一方面卻在不遺餘力地塑造中國負面認知,其跋前躓後、羝羊觸藩的外交說辭驗證了其追隨美國、對華敵視的外交政策正在遇到巨大的戰略阻力與反彈,更呈現其對華“戰略互惠”定位的兩面性與不確定性。

  揆情度理、人盡皆知,近年來日本始終在追求隨美遏華的最大公約數,先後頒布針對中國的國家安保戰略以及經濟安保政策等,在積極協同美西方對華實施半導體高科技限制的同時,也為確保其在華經濟利益適度進行某些局部性的“調整”,亦是對國內經濟界的政策性“安撫”。這既是日本外交慣有的“兩面性”,更是其地緣政治的使然,由此亦決定中日關係“戰略互惠”的閾值並未切實體現在日本對外政策之中。如果日本執意做一個缺乏戰略風度與戰略高度的東亞邊陲國家,那就很難與大中華文明鄰國建立起真正的相互信賴的戰略互惠關係。

  踔厲奮發、篤行不怠,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日雙方應以兩國領導人重要共識為指引,以共同推動地區穩定與發展為抓手,把握歷史大勢,順應時代潮流,著眼共同利益,妥善管控分歧,恪守中日四個政治文件確定的各項原則。未來,兩國應將“戰略互惠關係”定位作為推動雙邊關係改善與發展的導向標,朝著構建契合新時代要求的建設性、穩定的中日關係這一目標共同協力、賡續前行。

  四、落實中日戰略互惠任重道遠

  台灣問題是中國核心利益的核心問題,歷史問題更是中日關係中的關鍵焦點,皆是落實中日關係“戰略互惠”繞不過去的重大問題。2017年11月11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越南峴港會見時任首相安倍晉三時指出:在歷史、台灣等涉及中日關係政治基礎的重大原則問題上,要始終按照中日四個政治文件和雙方已達成的共識行事。要以建設性的方式妥善管控兩國存在的分歧 。

  2023年11月16日,時任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舊金山出席“亞太經合組織(APEC)”期間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見時表示,堅持日中聯合聲明處理台灣問題的立場沒有絲毫改變 。2024年10月10日,上任不久的石破茂在老撾出席東盟系列領導人會議期間與中國總理李強舉行會談時表示,日方在台灣問題上堅持《日中聯合聲明》所確定的立場沒有改變 。11月15日,石破茂在利馬出席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期間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見時表示,在台灣問題上,日方堅守1972年日中聯合聲明的立場絲毫沒有改變 。

  戰爭責任與歷史問題仍是中日面臨的長期問題,自2016年10月7日安倍晉三以“內閣總理大臣”名義向靖國神社供奉名為“真榊”的祭品以來,繼任者菅義偉與岸田文雄皆沿襲這一慣例。石破茂上台後宣布不參加今年秋季靖國神社的“秋季例行大祭”,但隨後仍於10月7日以“內閣總理大臣”名義向靖國神社供奉了“真榊”祭品 。日本共產黨指責石破茂言行不一,其行為是美化侵略戰爭之舉。

  10月22日,石破茂在愛知縣的眾議院助選演說中表示“台灣是地震多發的國家” 。10月26日,石破茂在東京的一場助選演講中再次以“國家”來稱呼台灣 。在涉及中國核心利益問題的台灣問題上一周內先後兩次“失言”,其真實意圖引發爭議。

  雖然日本政壇跌宕以石破茂在11月11日特別國會首相指名選舉中再次勝出而告一段落,但日本政壇正在面臨選舉後各黨派陣營重新洗牌的新一輪縱衡捭闔。當下親美保守勢力仍占據日本政壇中樞,以自民黨內非主流派自居的石破茂能否成為引領統合自民黨各派系的強勢政治人物似困難重重,弱勢政權特質的石破茂內閣能否長期執政更是不容樂觀。中國和日本作為戰互惠略的合作雙方,戰略互信應是最基本要求,亦是深化合作和實現互惠的先決條件。然而,中日最大的短板與問題就在於嚴重缺乏最基本的戰略互信。在此背景下,如何將“戰略互惠”這一新的定位從政策文件落實到外交實踐,是擺在今後中日兩國面前的共同課題。實際上,近年來中日戰略互惠關係之所以被“淡忘”,主要原因就在於日方近年來採取“兩面下注”的政策,一邊以日美同盟為基軸,追隨美國對華全方位戰略遏制和打壓,一邊又謀求推動中日經濟關係合作局面“保持穩定”,也就是試圖以“政經分離”方式處理中日關係,強調“互惠”而淡化“戰略”。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我們有理由認為,就是由於日方追隨美國而作重大戰略調整導致中日關係真正受到“有史以來最大戰略挑戰”。而且,我們期盼的“戰略互惠”並不是低層次的封閉性政經互利關係,而應是全面合作、實現互利共贏的高層次的開放性戰略關係,不克落實或缺乏誠意的合作難以推動“戰略互惠關係”的深入,缺乏戰略共識的中日關係也難以行穩致遠。

  殷鑒不遠、聞者足戒,“戰略互惠”的基本精神早在2007年中國政府總理訪日時發表的《中日聯合新聞公報》中就表述得很清楚,即“今後中日兩國將全面發展在雙邊、地區及國際等各層次的互利合作,共同為兩國、亞洲以及世界作出貢獻,在此過程中相互獲得利益並擴大共同利益,藉此推動兩國關係發展到新的高度” 。現在,中日兩國領導人重新確認全面推進戰略互惠關係的兩國關係定位,是對兩國關係未來發展的頂層設計,亦體現了兩國領導人的戰略視野與政治智慧。

  及鋒而試、疾足先得,切實推進中日關係“戰略互惠”的發展不僅需要中日兩國相向而行,更需要日本政治家在推動中日戰略互惠關係過程的中的歷史責任、政治智慧和政治勇氣,日方唯有痛徹痛悟、徹底反省,必須對損害中國戰略利益的對華外交政策尤其是安保戰略三文件給予“結構性”糾錯。我們絕不接受日方在提倡中日“戰略互惠”的同時,繼續協同美西方陣營全方位圍堵並損害中國的戰略利益,一邊撈取經濟利益,一面搞安全政治對抗。

  溫故知新、展望未來,在日本尚未調整視中國為最大戰略挑戰的對華政策之前,中日關係“戰略互惠”步入正軌依然舉步維艱、任重道遠;日本政府須在戰略思維層次切實端正對華認知,更須恪守正道、篤行致遠,堅守中日四個政治文件精神原則,徹底摒棄追隨美國遏制中國的冷戰對抗思維。

  在中日關係面臨瓶頸之際,在石橋湛山逝世50周年之際的2023年6月,以日本國會超黨派議員為核心成立了“石橋湛山研究會”,成立時衹有44名成員的研究會在半年時間裡人數遽增至100多人。石橋湛山是日本著名媒體人與政治家,曾短暫擔任日本首相。石橋湛山因病辭職後曾多次訪華,亦是戰後第一位訪華的日本前首相。他在戰前就呼籲放棄殖民主義、反對戰爭,戰後主張不只追隨美國一邊倒,呼籲獨立於美國的自主外交。“石橋湛山研究會”秘書長、前法務大臣古川禎久認為,“現在是該向石橋湛山學習的時候了,我們希望可以從他那裡學習到如何掌握日本這艘船的船舵,從而正確引導國家,恢復政治信任。”

  石破茂不僅參加了“石橋湛山研究會”,還啟用前防衛大臣、“石橋湛山思想研究會”共同代表岩屋毅出任外務大臣。期待石破茂內閣對華新政堅持外交自主戰略並妥善化解中日兩國矛盾分歧、與中方共同確立危機管控機制化,為兩國關係建設性改善與“戰略互惠”閾值積累更多有利條件與正能量因素,推動中日戰略互惠關係真正進入發展正軌。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