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今日頭條

張榮恭語中評:賴清德的兩岸出路何在?

2024-05-13 00:34:24
中國國民黨前副秘書長張榮恭。(中評社 資料照)
  中評社台北5月13日電(記者 張嘉文)各方均視賴清德的520就職演說牽動著未來台海局勢的走向。中國國民黨前副秘書長張榮恭接受中評社採訪表示,期待賴清德瞬間立場迴轉以恢復兩岸協商機制,實無可能,但是,賴仍有空間緩解台海緊張,而且此一空間唾手可得,亦即根據“中華民國憲法”定位兩岸不是國與國關係。就看他有無為生民立命的智慧與抱負了。

  在黨主席李登輝、連戰、馬英九、吳伯雄任內都主管國民黨大陸工作的張榮恭説,李登輝當選首位民選領導人後,力謀恢復當時停擺的海基、海協兩會管道,促成空前的辜汪上海會晤、辜江北京對話;馬英九當選後,立即恢復停擺中的兩會機制,於八年任內簽署了23項兩岸協議,最終實現歷史性的新加坡“馬習會”。李、馬的兩岸關係成就顯然都不會是賴清德能夠辦得到的。

  因為李在1996年就職演說中充分展現統派立場,直接訴求兩岸中國人、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二十一世紀實現和平統一等等。馬則在2008年就職演說表明認同九二共識。李、馬的這些主張,不是一直走在“台獨”道路上的賴清德勇於採納的,所以人們尚不至於企盼賴足以促成兩會復談,更不用說兩岸領導人會面了。

  張榮恭認為,賴清德仍可退而求其次,至少應緩解各方所評估的兩岸兵凶戰危,以回應台灣多數民意及國際關切,做到如同陳水扁與蔡英文上任之初,分別曾經爭取降低兩岸緊張的地步。

  公元兩千年陳水扁在就職演說中,兩次正面提及中國人,尤其承諾不宣佈“台獨”等“四不一沒有”,大陸的回應是“聽其言觀其行”,於是雙方出現迴旋餘地。後因陳違反承諾,鼓吹“一邊一國”,大陸便停止聽言觀行,兩岸關係愈趨緊張。終其八年任期,兩會管道始終中斷。

  2016年蔡英文在就職演說中宣布依據“憲法”及兩岸條例處理兩岸事務,大陸的回應是“未完成的答卷”,再度顯示存在迴旋餘地。但是其後,蔡與民進黨遂行“去中國化”,倚美抗中,定位兩岸為“國與國互不隸屬”,其答卷填上的便是“台獨”,以致不僅兩會管道又中斷八年,更造成國際關注的台海動盪。

  張榮恭説,賴清德若能獲得大陸回應以聽言觀行,或者獲得評為答卷未完成,即意味台海重獲機會之窗,接著可以共謀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當然賴也有可能步陳、蔡覆轍,自毀一度出現的和平之窗,甚至從掌權之初就連一點餘地也不給自己留。但就台灣多數民意而言,還是希望賴清德勿使台灣一路走入深淵,至少先求止住兩岸關係惡化。而其方法,其實唾手可得。

  方法何在?張榮恭告訴中評社,賴清德發表就職演說之前,須先宣誓就職,其誓詞首句為“余必遵守‘憲法’”,這是他非唸出來不可的,否則無從上任。既然宣誓遵守“憲法”,那麼排在稍後程序的就職演說,便可有所發揮。此即他的空間,實在不應自喪。

  須知,“憲法”立意就是一個中國,無可置疑;“憲法”修正條文前言和兩岸條例前言都載明“國家統一前”(不是“台灣獨立”前);“憲法”本文規定國民教育應發揚民族精神。按此,兩岸和平之門即可豁然敞開,就看賴清德有無意願運用誓詞給他提供的避戰謀和之便捷通道。

  張榮恭說,預料賴清德會重申他在當選之夜提出的“依‘中華民國’憲政體制,維持現狀”。然而,憲政體制是指根據“憲法”所實施的政府體制,這與根據“憲法”定位兩岸不是國與國關係,相差十萬八千里,完全無法透過此一表述來穩定台海。是否賴清德有意藉憲政體制所設置的陸委會來表達兩岸事務非國際事務?外界不得而知,若有此意,他就不應繼續沿用蔡英文定下的“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同時改中國之稱為大陸,那麼他對兩岸關係的善意必會獲得各方重視。

  必須指出的是,無論陳水扁的“一邊一國”、蔡英文的“互不隸屬”、賴清德自詡“‘台獨’工作者”,或者“台獨黨綱”,都是違背“憲法”的。既然宣誓遵守“憲法”,與其自損信譽及人格續謀“台獨”,不如展現胸襟膽識根據“憲法”重建兩岸關係。縱使因多年來民進黨“去中國化”與“去中華民國化”而造成太多民眾不易理解“憲法”所賦予的兩岸關係定位,然而,偏偏就是這部“憲法”才能夠維護兩岸和平及台灣安全。這就需要位居最高位者具備思想高度與道德品質。

  張榮恭説,習近平四月間會晤馬英九時,除了重申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以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之外,還豐富論述了中華民族、中華文化、兩岸一家、都是中國人、交流合作、關懷台灣同胞福祉等等,令人讀得出來在給兩岸融合發展以空間、給兩岸和平統一以時間,躍居了兩岸關係的政治高地。雖然客觀上賴清德處於被動,但他只要真心誠意宣讀誓詞,並付諸正面論述,仍屬堂堂面對兩岸關係,不失尊嚴,更是在為生民立命。

  反之,如果賴清德打算走的是不宣布“台獨”的“台獨”路線,大陸的應對就難免會是不致於軍事解決的軍事手段,則台海局勢危殆!各方不宜低估大陸以剛性方式反獨遏獨及反對外力干涉的意志和決心。在台海可能持續動盪的形勢下,台灣各界與在野陣營必然疾呼兩岸交流合作。少數執政又充當西方反華勢力的賴與民進黨,若仍圖抹紅打壓兩岸交流合作,就毫無被民意認為有助於安全及福祉的價值了。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