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今日頭條

沙國不續簽石油美元 雷倩:美元大崩解前戲

2024-06-15 00:24:20
婦聯會主委雷倩向中評社分析石油美元走弱的影響。(中評社資料照)
  中評社台北6月15日電(記者 張嘉文)美國與沙特阿拉伯持續50年的石油美元協議於9日到期,沙國決定不續簽,是否影響美元在全球貨幣霸主地位的問題,熟稔國際金融經濟的中華婦女聯合會主任委員雷倩向中評社表示,沙特開了這一槍,會成為“GAME CHANGER”,更是美元世界大崩解的前戲,也可能讓中美對抗的實力有所變動。

  雷倩說,其中的關鍵因素有三個,第一就是全世界有更多不用美元的本幣交易,雙邊交易或者是小範圍的集體交易不使用美元;第二是美元沒有石油錨定,剩下的判定基礎就是美國信用價值,這值多少錢,將會受到挑戰;第三則為會有更多數字貨幣逐漸脫離使用美元。

  雷倩強調,如果美國還受到其他影響,譬如說戰爭或者是集團對抗的地緣政治影響,那美元的貨幣基礎就會更不穩定,在使用上就會更受到挑戰。

  石油美元協議於1973年石油危機後成立,美國要求沙特阿拉伯將其石油出口以美元定價,並將盈餘的石油收入投資於美國國債。作為回報,美國向沙國提供軍事支持和保護。石油美元幫助美元鞏固其世界儲備貨幣的地位,並為美國帶來繁榮時代,因為他們享受到成為全球企業銷售商品的首選市場好處。

  美國與沙特阿拉伯之間持續50年的石油美元協議 (petrodollar agreement) 上周日(9日)已經到期,沙國決定不續簽。

  雷倩接受中評社訪問對此表示,最近美國有大量增發的美元,大概10倍之多,更多的國際美元正在流通,但在這事件後,這些在國際上的流通美元,不再有石油可以作為它錨定基礎,而沙國接下來也不一定會再從美國購買石油所獲得的美元,送回美國去買美國國債,這兩件事情對美國的影響都非常大。

  雷倩說,影響的層面包括,美元現在已經只是一個信用貨幣,並沒有實際的錨定物,原本美元是錨定石油來作為基本內在價值的支撐,但當支撐的事物消失,美元就會變成純信用貨幣,而這個純信用貨幣是不是仍舊受到全世界人在現有價值上面的承認,這就是美國國力最終的檢驗。

  雷倩表示,如果美國的國力以及美國和其他的國家關係日益緊張,更少的人使用美元的話,美元的內在價值也就會往下降。另外加上美國通貨膨脹的問題原本已經很高,再加上這次的因素,情況可能會更嚴重。

  雷倩認為,現在就是在看一個美元世界大崩解的前戲,影響原因有三個,第一就是全世界會有更多不用美元的本幣交易、雙邊交易或者是小範圍的集體交易。譬如人民幣就可能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因為中國大陸由於本身的經濟量體非常大,也是貿易大國,無論是出口或是進口,所以在實體經濟的交易部分使用人民幣也一定會愈來愈多。

  另外一些需要避險的國家,雷倩說,或者說被美國制裁的國家,在美國體系被踢出去的國家等等,也可能選擇經由人民幣或者第三方的交易平台用人民幣當成中介,這種也會越來越多。加上虛擬數字貨幣的交易平台上,人民幣角色一定也是越來越重要。

  雷倩提到,第二個因素則是,和美元貿易貨幣綁一起的支付系統,也會有一些人就改用別的支付系統,也就是沒有石油美元後,美元的內在價值只剩美國信用價值,那美國信用值多少,將會受到挑戰。

  第三個因素,雷倩說,會有更多的數字貨幣交易,比較未來發展性的貿易交易系統,都會逐漸脫離使用美元。所以這三個因素逐漸剝離美元的絕對主導地位,加上美元的內在信用,如果還受到地緣政治的其他影響,如戰爭或者是集團對抗,那美元作為貨幣的基礎就會更為不穩定,更受到挑戰。

  對比人民幣的後勢看好,雷倩認為,這是市場規則來決定,並非如美元當年是使用有規則的秩序去決定,人民幣愈來愈重要卻是自然經濟跟貿易的量增加而產生的規則,這兩者完全不同。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