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今日頭條

北京來論:藍綠反連訪京 實在荒謬

2015-09-06 00:09:32
9月1日,習連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福建廳登場。(中評社 林艷攝)
  中評社北京9月6日電(作者 倪永傑)連戰應邀來大陸出席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活動,在盧溝橋畔揮毫潑墨題寫“一十四年血淚史,贏得醒獅萬世名”14個大字,頌揚中華兒女經過長年艱苦卓絕的抗日鬥爭,終於贏得全民族抗戰的完全勝利。

  “一石激起千層浪”,連戰大陸行,台灣島內攻擊、叫囂之聲不絕於耳。此類阻撓、挑釁連戰之行的拙劣表演,暴露了島內一些政治人物的局限自私、愚昧無知、懦弱頑劣及陰暗心理。

  一是扭曲的歷史觀。國民黨當局無視大陸近年來對於抗戰中蔣介石、國民政府、正面戰場等歷史功過的客觀、全面、正確的評介,反而口口聲聲要求大陸“正視歷史”,甚至提出正面戰場與敵後戰場都是國民政府領導的主張。要知道,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全體中華兒女、全民族的抗戰,是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全民族團結奮鬥的結果。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見連戰時指出:“國共兩黨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面戰場和敵後戰場相互配合、協同作戰,都為抗戰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大陸沒有否認國民政府在抗戰中的地位,也沒有否認正面戰場的重大貢獻,大陸的歷史研究、文學影視作品也充分重視並肯定當年國民黨將領的抗戰事跡。國民黨當局此時拋出諸多奇談怪論,無非是想搶奪歷史話語權。但在全民族反侵略、反日本軍國主義的人類共同價值面前,這些都只是低層次、技術性、枝節性的偽命題。兩岸之間最重大的命題應該是共同紀念抗戰,共同建立正確的抗戰史觀,而非爭論誰領導、誰主導,以及貢獻大小、戰略對錯。對於歷史認識的分歧問題,國共兩黨應該“共享資料、共寫史書”,可以從學術交流開始,總能找到解決的辦法。

  二是割裂的歷史觀。近來,台灣“反課綱微調”的一些人,公然美化日本殖民統治,稱日據為“日治”、日本戰敗為“終戰”、慰安婦被貼上“自願”標簽。這些主張“台獨”史觀、“皇民化”史觀的人,否定台灣同胞的抗日鬥爭,極力反對連戰出席大陸紀念抗戰活動,企圖抹殺兩岸同胞抵禦日寇侵略的歷史,切斷兩岸同胞血肉情感,割裂兩岸歷史連接。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見連戰時指出:“台灣同胞始終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台灣同胞的抗日鬥爭是全民族抗戰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日本侵占台灣的半個世紀內,從羅福星到蔣渭水,從武裝抗日到文化抵禦外侮,台灣同胞從未停止抗爭。全面抗戰爆發後,台灣同胞積極投身於大陸抗戰,李友邦將軍領導“台灣義勇隊”抗擊日寇,戰功顯赫,名震兩岸。據統計,在日本侵占台灣50年里,為反抗日本殖民統治犧牲的台灣同胞就有65萬人之多。兩岸同胞團結一致、共同抗日的歷史真相無法抹殺,兩岸命運與共、同胞血脈相連不容切割。

  三是凸顯兩岸分歧。國民黨當局反對連戰大陸行,提出要注意所謂台灣“社會觀感”,正視“中華民國事實存在”等,實在荒謬。紀念中國人民抗戰勝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具有世界性、普世性的意義,凡我中華兒女包括台灣同胞都應積極響應、主動參與紀念活動,以彰顯兩岸共同抗日的史實,緬懷抗日先烈,擴大中國抗戰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地位與影響,弘揚抗戰精神,維護勝利成果。對於這樣一場紀念全民族抗戰的活動,國民黨當局有必要“泛政治化”、突顯兩岸政治分歧嗎?不但不能如此,相反,兩岸應該以共同紀念抗戰為契機,彌合政治分歧,強化歷史連接,共同開創未來。只有這樣,才對得起千千萬萬的抗日英烈。

  四是民進黨借題發揮、借刀殺人。民進黨對歷史的認知和態度更是錯亂不已,一方面無限“包容”李登輝認賊作父的“日本祖國論”,另一方面阻撓連戰赴大陸紀念抗戰,同時攻擊大陸“炫耀武力”、“恫嚇”台灣人民。殊不知,此次大陸舉行抗戰勝利閱兵,重在弘揚抗戰精神,維護抗戰勝利果實,珍愛和平,開創未來,決不是炫耀武力,更不會針對台灣同胞。習近平總書記當場宣布中國將裁減軍隊員額30萬,就是最好的明證。“台獨”分子心懷叵測、心中有鬼,懼怕大陸軍事力量的強大,才會有這些奇奇怪怪的言行。

  人間正道是滄桑。此次連戰先生獨排眾議,力抗鑠金,以“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勇氣,參加大陸主辦的抗戰紀念活動,與其十年前“破冰之旅”一樣,具有無比的歷史責任感、道德勇氣與強大意志。連戰此行,秉持民族大義,堅持大是大非,值得充分肯定。一些人蓄意凸顯兩岸政治分歧,則有損兩岸政治互信與兩岸和解合作,有損兩岸同胞情感,終將危害到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而那些以李登輝為代表的“台獨”勢力,數典忘祖,企圖分裂國家,割裂兩岸歷史連接,其結果必定是落得個玩火自焚、身敗名裂的下場。

  當前,兩岸共同紀念抗日,有利於兩岸同胞從全民族利益高度,銘記歷史教訓,弘揚抗戰精神,增強兩岸歷史連接,從兩岸共同紀念中萃取歷史正能量。七十年前,全體中華兒女不分黨派,眾志成城,共抗外侮,譜寫了全民族抗戰的壯麗篇章。七十年後的今天,人們更有理由相信,兩岸同胞完全可以克服一切偏見和分歧,著眼於民族復興的大局和未來,勠力同心,繼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共同開創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美好前景。這也是兩岸所有負責任的政黨和政治人物應當擔負起的歷史責任。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