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財經科技

盧金榮:港宜制定工業發展藍圖

2024-05-27 11:52:33
盧金榮估計,香港今年GDP增長達3%至3.5%。(大公報)
  中評社香港5月27日電/大公報報導,香港全力“拚經濟、拚發展”,首季GDP(本地生產總值)按年增2.7%,連續5季錄得增長。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會長盧金榮表示,歐美市場經歷長時間的庫存調整後,進口商應增加補貨,料今年出口將見單位數增長。他建議特區政府加強新型工業化、“港版中試”、貿易中介、銀發經濟等方面的發展,並以潛龍騰淵來形容今年香港經濟表現,指一系列搶資金、搶人才、搶旅客措施,有助推動經濟前行,料全年GDP增長達3%至3.5%。

  談及近期不少港人北上消費,盧金榮接受記者訪問時坦言,對香港零售及餐飲業帶來一定的挑戰,但與此同時,香港亦持續有不少新餐廳開業。據統計,截至去年底,全港有3.35萬間持牌的飲食處所,較2018年底的2.7萬間增加24%,所以盧金榮不認同餐飲業出現“結業潮”的說法。此外,港人北上消費的熱潮也激發多個內地餐飲品牌來港發展,如蜜雪冰城、奈雪的茶、太二酸菜魚等,相信可以為香港餐飲市場帶來新的活力,並帶動良性競爭,豐富香港作為“美食天堂”的內涵。

  提升工業在北都發展定位

  對於經濟發展策略,盧金榮認為,香港未來的發展動力,在於創新科技和“新型工業化”,透過培育和吸引高增值製造業落戶香港,不但可以激發本地“新質生產力”,亦能創造更多中等收入兼具向上流動機會的職位,解決目前香港就業市場兩極化的問題,讓香港經濟能更多元、更健康地發展。

  因此,該會一直向特區政府爭取,盡快制定“香港工業發展藍圖”,提升工業在北都發展規劃中的定位,整合北都各分區的工業相關預留用地,以打造出一片“香港優勢工業”的高地;特區政府亦應帶頭支持業界發展“港版中試”(中試是指在科研後、量產前的中間測試,如應用開發、科技轉化、設計定型、小批量試產、用戶試驗等),包括在河套和新田區發展不同側重點的“雙核”中試基地,前者瞄准前沿的高精尖科技研發領域,開展中試孵化、中試熟化和跨境合作;後者則匯集行業性中試平台和吸引具中試能力的企業進駐,側重於科技成果的市場化和量產化,提供以企業需求為導向的中游轉化支援服務,讓本地科研能轉化為切切實實的經濟價值。

  推零關稅優惠 吸跨國企來港建生產基地

  此外,香港亦須強化貿易中介地位,該會建議,特區政府向國家爭取支持,加入更多區域性的多邊自由貿易協定,並研究試點實施“預先自由貿易協定區”概念,率先允許來自東盟的原料及組合零件值,按一定比例計入香港製造的原產價值成分當中,讓更多香港製造的商品獲得零關稅的優惠進入內地市場,以吸引港商、內地企業,甚至跨國公司來港設立生產基地。

  盧金榮又指,銀發經濟可以帶來很大的商機。因為香港是全球最長壽的地區之一,而且長者的消費能力位居前列,可帶來龐大的市場需求。因此,特區政府應從市場化的角度出發,為銀發經濟的發展厘訂方向,包括帶頭加強對銀發消費者的教育,以及對適老商業文化的推廣,並將樂齡科技列為創新科技發展的關鍵領域之一等。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