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實名網評

網評:歐洲議會選舉會影響中歐關係?

2024-06-26 10:35:34
  中評社北京6月26日電/網評:歐洲議會選舉會影響中歐關係?

  來源:大公報  作者:宋魯鄭

  極右政治勢力在歐洲議會選舉強勢崛起和引發的系列政治動蕩震撼了全球政壇。在中美戰略博弈、俄烏衝突持續、中東戰爭再起的背景下,各方無不關注全球重要力量歐盟的未來走向以及對自身的影響。

  從中國的角度,歐盟的政治變化對中歐關係確有兩個正面影響,但並不能根本上改變雙方關係。

  一是歐洲的極右政黨基本外交立場是親俄不反中,在歐洲各大政黨中,極右是少數公開不贊成歐美對華外交的。比如法國國民聯盟領導人勒龐就批評歐盟的對華政策過於緊密地將歐洲與美國聯繫在一起。歐洲議會的國民聯盟議員也譴責美國眾議院前議長南希.佩洛西2022年竄訪台灣,認為這是一種挑釁。德國選項黨也有議員支持“一帶一路”。不僅如此,極右政黨對人權和價值觀也沒有興趣,未來中歐在這一領域的衝突會減少。總的來說,極右沒有傳統政黨的價值觀包袱,更易從客觀利益角度務實地看問題。

  二是極右政黨崛起不僅使歐盟的道德高地受到威脅,也迫使歐盟和各國政府把更多精力和資源放到內政上來。這包括積極回應選民的訴求,從政治上應對極右政黨的挑戰。歐洲議會選舉結果一公布,荷蘭首相辭職、法國解散國會都是政治應對之策。法國總統馬克龍在隨後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不僅承認自己的執政失誤,還在多個民生領域進行許諾。總的來說,在相當長一段時間,極右都將是歐盟主要的挑戰。由於歐盟道義基礎和精力都受到打擊,從而對中國的壓力會減少。

  但整體而言,選舉結果對中歐關係沒有重大影響。這主要有三大原因:

  一是三大傳統政黨在歐洲議會仍然是過半多數,極右翼政黨並不能左右歐洲議會。特別是對華強硬的馮德萊恩所在的歐洲人民黨團仍然是歐洲議會最大議會黨團。其他對華不友好的議員也多數連任,包括被中國制裁的法國議員格克斯曼、歐洲議會友台小組主席蓋勒。

  二是歐洲議會雖然是歐盟機構唯一選舉產生的,但它的權力很小,不但沒有決策權,連法律提案權也沒有,它主要職能是對行政機構的提案進行修改和表決。此外歐洲議會主要聚焦歐洲內部事務,外交政策是歐盟成員國的專屬領域。雖然議員們撰寫了大量外交政策報告和決議,但都不具約束力。更何況外交和安全議題需要27國一致同意。也就是說,即使歐洲議會被極右政黨主導,它也無法左右歐盟的對外政策。

  三是影響中歐關係的結構性因素並不是歐洲議會所能改變的。

  從歐洲的方面講,能讓中歐維持住關係以及歐洲不完全站在美國一邊的原因主要是歐洲對中國有四大需求或者利益:一是俄烏衝突。認為中國可能發揮作用,至少不會完全站到俄羅斯一邊。二是法國推動但歐洲內部一直有不同反應的戰略自主。三是面對特朗普重新執政的可能性,需要中國來應對。四是全球治理,如氣候保護。

  從中國角度來說,歐洲是中國應對美國遏制的重要一支力量,也是中國繼續發展的不可或缺的因素。中國打“歐洲牌”,對美國和俄羅斯都有價值。

  可以說中歐之間能夠維持交流和合作只是因為利益和實用主義。根本上講,歐洲對中國不認同,也不友好。法國前外交部長勒德里昂坦率地說過:“中國既不是朋友,也不是敵人。”

  最後一個影響中歐關係的結構性因素是中美關係。

  中歐關係一個特點是相當程度受美國這一第三方所影響。比如2016年特朗普當選總統,中歐關係就明顯改善。

  中美戰略博弈對中歐關係的影響是負面的。一是波羅的海國家和中東歐國家安全依賴美國,會在戰略上追隨美國。立陶宛敢在中國核心利益台灣問題上冒犯中國就是如此。二是美國對歐盟的整體影響力遠大於中國,也有能力要求歐洲配合它的對華政策。

  總的來說,雖然中歐相隔遙遠,沒有地緣政治衝突,但歐洲認為中國的發展對西方的統治構成了挑戰,從內心深處無法接受被中國超越。現在的歐洲並無意稱霸,也曾把世界主導權交給同文同種同教的美國,但對於文明完全不同的中國還是不能接受成為世界主導性力量。

  實際上要改善中歐雙方,雙方都有牌可打。但難點在於很多問題涉及各自底線或者難以抗拒的外力,無法妥協。

  從歐洲方面講,至少有八件事能大幅改善雙邊關係:一是尊重中國制度模式,不再強加它的價值觀。二是支持中國統一,反對“台獨”。至少要求立陶宛把台灣的機構改名。三是反對美國對華遏制,比如科技戰、貿易戰。包括支持荷蘭對華出口光刻機、不限制華為等。四是南海爭端支持中國立場。冷戰時歐洲就是如此。五是不對中國電動汽車等新三樣產品設制限制。六是在中國不取消制裁或者雙方同時取消制裁的情況下批准中歐投資協定。七是取消對華軍售制裁。八是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

  當然如果中國按照歐洲的要求去做,也能改善雙邊關係。例如制裁和譴責俄羅斯、伊朗和朝鮮放棄武力統一台灣;放棄政府補貼,按歐洲要求的標準開放中國市場;承認國際法庭對南海的仲裁等等。但這顯然是不可能之事。

  未來幾年如果發生如下事件,將會明顯改善中歐關係:一是特朗普再度贏得大選。他會繼續大搞單邊主義,同時也會促成俄烏衝突結束,中歐也化解了一個矛盾。二是2025年德國選項黨能夠進入政府、2027年極右政黨在法國贏得總統大選。否則中歐關係只能艱難的維持鬥而不破的現狀。

  旅法政治學者、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研究員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