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實名網評

網評:記協主席被“過橋抽板”?

2024-07-18 10:36:32
  中評社北京7月18日電/網評:記協主席被“過橋抽板”?

  來源:大公報  作者:梅若林

  記協上月舉辦換屆選舉,選出當時在美國《華爾街日報》任記者的鄭嘉如,擔任新一屆主席。如今一個月未到,鄭嘉如第一次召開記者會,卻是交代自己被《華爾街日報》以記協主席與記者身份無法共存為由,遭到即日解雇。《華爾街日報》這些海外反華媒體,過去多次抹黑香港的新聞自由狀況,更稱傳媒業界被政府打壓云云。但如今看來,《華爾街日報》連員工參與工會的自由都不容許,如果“不聽話”更直接炒人了事,似乎真正打壓香港記者的,恰恰是其自身。

  鄭嘉如昨日透露,在記協選舉前,當其上司知道她出選記協主席,便已經要求她退選,並稱記協主席與《華爾街日報》記者兩個身份無法共存。而鄭嘉如拒絕照辦後,至昨日,駐倫敦《華爾街日報》國際新聞版主編來港當面宣布解雇她的決定,稱其工作、職位已被減省。對此,鄭嘉如表示“深感震驚”。

  暴露華爾街日報真面目

  鄭嘉如之所以感到震驚,其實也不難理解。畢竟《華爾街日報》過往自詡支持新聞自由,也多次打著“關注新聞自由”的旗號抹黑香港傳媒環境,稱香港的維護國安法律在業界造成寒蟬效應云云。事實上,鄭嘉如當時也是這種論調的“打手”之一,曾撰寫多篇文章攻擊香港國安法和《維護國家安全條例》打壓人權自由,稱香港逐漸“內地化”。

  殊不知,當選記協主席後,鄭嘉如遭到的第一個打壓不是來自特區政府,更非香港國安法或《維護國家安全條例》,而是她一直當成是“隊友”的《華爾街日報》。連員工參與工會都不容許,這樣還能自詡捍衛新聞自由?如此講一套做一套,正常人看到都不免要“深感震驚”。

  如鄭嘉如所言,其上司早前“勸退”她時,更聲稱《華爾街日報》員工不應親身在香港推動新聞自由,避免在報導香港新聞自由問題時產生衝突。這與其說是理由,不如說更像借口。《華爾街日報》對外說支持新聞自由,對內卻反過來說不應該在香港推動新聞自由,豈非自相矛盾?若然《華爾街日報》真心覺得香港新聞自由有問題,那就更沒有理由阻止員工參與工會或爭取權利。

  再者,“避免在報導新聞自由問題時產生衝突,因此不應參與傳媒工會”云云,更是邏輯支離破碎。按這個道理,那全世界所有報章或傳媒工會,都不應該批評自己所屬地方有什麼新聞自由問題。還是說,《華爾街日報》一直以此作為報導方針,所以從來絕口不提美國政府各種打壓傳媒的劣行?不論如何,各種事實都只反映出一個結論:就是《華爾街日報》所謂“支持新聞自由”,根本是掛羊頭賣狗肉。

  事實上,打著自由旗號打壓自由的,斷不只《華爾街日報》一家。鄭嘉如昨日還透露,其他多名記協執委,也受到雇主壓力而先後請辭。其中包括英國BBC記者Danny Vincent;報稱關注難民、收受美國資助組織“Justice Centre Hong Kong”的高級政策主任張皓明;再加上之後辭任的兩名執委,最初有12人的執委會,如今只剩寥寥8人。

  事件最諷刺的,還是鄭嘉如表示正考慮對《華爾街日報》提出法律申訴,研究是否有人違反香港《僱傭條例》,阻止或阻嚇雇員參與工會。過往曾說香港逐漸“內地化”、香港國安法、《維護國家安全條例》損害法治的鄭嘉如,在面對無理解雇後,首先訴諸求助的,卻是香港的司法制度。這個回力鏢不只打在那些以為外國反華媒體會真心支持香港的人身上,更打在那些以為維護國安法律與法治兩者互相排斥的人身上。究竟是喜歡站在遠處指點江山的反華媒體更可信,還是香港本身的法治、政治社會制度更可靠,鄭嘉如已經親自作出了回答。

  非要歸根究底的話,記協一直以來與海外反華勢力關係匪淺,例如以往每年跟“國際特赦組織香港分會”等組織聯合舉辦的所謂“人權新聞獎”,竭力配合外國勢力抹黑中國。上月的換屆選舉,記協更不惜DQ支持國安法的參選人,“引入”一大班在外國媒體任職的記者。也許當時記協以為有這些外國媒體撐腰,可以抵過本地亂港媒體接連倒閉後的損失。

  記協挾洋自重自取其辱

  事實證明,“挾洋自重”不過一廂情願。不管是《華爾街日報》還是BBC,這些長期抹黑香港的常客,平時話說得多漂亮,但到了關鍵時候卻選擇了背刺隊友。嘴上唱衰幾句簡單,但若然要身體力行地對記協表示支持?二話不說先勸退,勸退不成就“割席”炒人,這就是那些反華媒體對香港的真正態度,所謂支持新聞自由或傳媒專業更是從不存在。

  今次事件讓香港社會以至世人看清那些反華外媒的真面目,也再一次提醒記協,繼續用政治凌駕傳媒專業,甘為外力所用,最終只能落得被過橋抽板的下場。記協如今既無代表性亦無公信力,執委、會員數量每況愈下,再不反省自身改正路線,唯有落得可悲的結局。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