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評觀察

社評:中國重視規劃 美國戰略性失誤

2024-05-10 00:08:26
  中評社北京5月10日電(評論員 喬新生)《金融時報》4月29日發表對克林頓政府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斯蒂格利茨的專訪。這位美國著名經濟學家直言不諱,美國從未預料到會有中國這樣的競爭對手。中美矛盾並非因為中國在貿易領域違反規則,而是因為美國出現了戰略失誤。這位經濟學家舉例說明,在電動汽車產業領域,中國10多年前就已經進行戰略布局,而美國卻毫無動作。

  這樣的分析非常到位。中國是一個高度重視戰略規劃的國家。從第一個五年規劃,到正在實施的五年規劃,中國從來沒有放棄戰略布局。建設工業強國,是中國的戰略目標。中國為此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不斷實現工業升級。

  上個世紀50年代,中國完成了第一個五年計劃。借助於蘇聯援助,中國打下了自己的工業基礎。儘管中國工業偏重於重工業,結構不合理,但是,因為有了重工業基礎,中國在汽車、拖拉機製造方面,實現了從無到有。中國日用消費品短缺,老百姓日子相對困難,但是,因為集中精力幹大事,在工業領域完成一個又一個重大工程建設項目,從而使中國在很短的時間內從一個農業國家變為工業國家。

  改革開放,引入輕工業技術,中國工業實現了全面發展。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後,中國充分利用自己的工業基礎,大力發展“三來一補”經濟,企業實現了原始積累。為瞭解決吃飯問題,中國充分利用自己西高東低的地理條件,修建水電站,不僅滿足中國工業發展的電力需求,而且解決了中國農業生產灌溉問題。

  反觀美國,早在上世紀初期就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工業化國家。帝國大廈是美國工業帝國象徵。波音飛機成為美國工業製造的明珠。航空母艦成為美國鎮國之寶。可以這樣說,美國發展工業基礎雄厚,條件優越。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美國似乎得意忘形,在工業化發展道路上,逐漸偏離了正確的方向。

  首先,美國高度重視全球分工,試圖借助於自己的霸權地位,將全球財富據為己有。美國製造企業將工廠轉移到其他國家,以此來降低成本,提高利潤率。當時日本、韓國等一些國家因為承接美國工業製造,迅速從廢墟中站立起來。可是,當日本汽車和半導體產品銷往美國的時候,美國驚訝地發現,引以自豪的汽車和半導體產業在日本等國衝擊下,已經七零八落。美國國會議員在全國各地進行“政治表演”。他們揮舞著大錘,砸爛出口美國的日本工業制成品。美國一些產業工會製造噱頭,在街頭開展收費活動,只要繳納贊助費用,即可參與砸爛日本產品的活動。在這場聲勢浩大政治運動中,日本銷往美國工業制成品迅速減少。

  為了滿足美國消費者需要,美國扶持韓國等一些國家和地區發展半導體產業和汽車工業,亞太地區一些國家和地區經濟蓬勃發展。美國企業經營者認為只要掌握著研發和設計以及產品銷售網絡,即可獲得暴利,因此,他們將大量的工廠轉移到亞太地區國家。美國全球化促進了國際分工發展,但與此同時,也為美國製造業衰落埋下伏筆。

  上個世紀末期,克林頓政府的副總統戈爾提出了“信息高速公路”發展計劃,將美國軍方通信網絡改造為“英特網”,免費向各國開放,催生了互聯網絡經濟。美國憑借自己的技術優勢,大力發展互聯網絡硬件產業和軟件產業,從而使美國財政有虧為盈。

  進入本世紀之後,美國憑借自己在互聯網絡領域的優勢地位,憑借自己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的絕對壟斷地位,先後發動了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戰爭導致美國財政赤字擴大,美國經濟發展陷入困境。奧巴馬入主白宮之後,為了防止經濟空心化,提出了“再工業化”的概念,希望重振美國製造業的雄風。可是,美國已經形成了龐大的既得利益集團。華爾街金融既得利益集團憑借自己在華盛頓的政治影響力,一次又一次阻撓美國聯邦政府發展製造業。雖然美國在軍事工業發展領域仍然具有明顯的優勢,但是,工廠大量轉移已經使美國的工業體系變得支離破碎。美國建造航空母艦,不得不從其他國家採購元器件。最典型的段子是,美國航空母艦上的攔阻索招標,美國採購商為了獲取巨額利潤,低價向中國一家民營企業提供訂單。類似這樣的案例不勝枚舉。美國國防部發布的招標投標清單,不斷更新,大型軍事裝備採購,往往由美國國內的軍工企業壟斷。可是,金額相對較小的軍事採購合同,被美國眾多的小採購商獲得。他們為了賺取利潤,通過各種手段,虛報採購價格,從而使美國國防部採購商品中,有相當一部分價格離譜。戰爭使美國軍事裝備成為“易耗品”,美國軍工既得利益集團和美國軍事裝備供應商為了獲取更多的利益,漫天要價,大量軍事物資被浪費,軍事採購貪污腐敗現象非常嚴重。當美國決定對阿富汗軍事採購項目進行審計的時候,審計人員乘坐的飛機空中爆炸,無一生還。所有這些都充分說明,美國工業發展已經走到窮途末路,從產業鏈體系到供應鏈系統,從生產到銷售,美國工業化危機四伏。盡快美國歷屆政府企圖振興美國製造業,但是,積重難返,美國在工業化發展方面出現嚴重戰略錯誤。

  進一步分析,美國之所以出現戰略性失誤,一方面是在霸權思維下,夜郎自大,在全球化發展過程中,主導全球分工,將本國產業體系和供應鏈體系分散到其他國家,追求更多的利潤。全球化發展方向沒有錯,但是,由於把其他國家視為雇傭者,而美國是雇主,發展現代工業過程中,逐漸地失去控制地位。無論是上個世紀對日本實施制裁措施,還是當前對中國實施全面打壓,都充分說明美國在工業發展過程中,競爭力下降。美國試圖依靠地緣政治戰略,挽回敗局,可是在許多情況下,弄巧成拙。另一方面,美國國內民主政治制度決定了,政客們為了眼前的利益,忽視了長遠的戰略規劃。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欠賬越來越多。不論是紐約充滿氣味的地下鐵路,還是全國各地的公路鐵路,都充分反映出,這個帝國在追求霸權道路上狂飆突進,可是,忘記了本國的基礎設施建設,以至於美國鐵路交通事故不斷。昔日引以自豪的基礎設施,變成了美國經濟發展的攔路虎。

  基礎設施嚴重不足,產業鏈支離破碎,主要產品的零部件供應鏈系統成本越來越高,美國製造缺乏競爭優勢。在這種情況下,美國不是加強與各國合作,而是把中國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作為攻擊目標,認為中國是唯一有能力對美國構成威脅的戰略對手,使出渾身解數,試圖將中國置於死地。

  美國發展戰略,不利於中美關係的改善,同時也不利於美國自身經濟結構調整發展。雖然美國資本市場持續繁榮,但是只要仔細分析,人們就會發現,美國聯邦政府的財政赤字,支撐著美國經濟大廈。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的高利率政策,導致大量資金進入美國資本市場,製造虛假繁榮。這種現象不可能持續下去。除非美國利用自己的貨幣政策,從亞洲和歐洲攫取更多的財富,否則,美國爆發經濟危機的概率越來越大。

  斯蒂格利茨觀點一針見血。他指出了美國經濟發展的深層次問題。基礎設施投入不足,使美國經濟發展步履維艱。不斷發生的鐵路交通事故,讓人很難相信,美國是一個發達國家。加大對基礎設施的投入,成為美國聯邦政府的重要決策。但是,正如人們所知道的那樣,雖然美國國會通過了基礎設施建設的法律,試圖通過增加撥款,維修美國破敗的基礎設施。可是,美國聯邦政府與州政府之間的相互攻訐,美國各個既得利益集團之間的勾心鬥角,使得美國基礎設施建設成本越來越大。曠日持久的爭論以及財政預算撥款附加的各種條件,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各個既得利益集團的需要,但是,卻讓美國基礎設施建設步履維艱。美國十年前提出修建高速鐵路計劃,可是到目前為止,美國仍然沒有真正意義的高速鐵路。美國鐵路建設企業雖然獲得了聯邦政府的財政補貼,但是,並沒有建設真正意義上的高速鐵路網絡,而是在現有鐵路系統基礎之上初步改造,宣稱已經建成高速鐵路。美國高速鐵路通車之日,就發生了鐵路交通事故。

  基礎設施的嚴重不足以及工業的空心化,使得美國在與中國競爭過程中,不可能取得勝利。雖然表面上看,美國華爾街資本市場掛牌上市公司資產規模越來越大,但是,透過現象看本質,無論是美國波音公司還是美國芯片製造企業,似乎都出現了泡沫化的現象。人們都在等待一場前所未有的經濟危機,只不過這場危機到來之後,人們不知道,究竟還有哪些企業等夠生存下去。

  總而言之,中美競爭是一場馬拉松賽。中國高度重視基礎設施建設,長期規劃,持之以恒,發展重工業的同時,發展輕工業,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工業化發展過程中,中國高度重視科技創新的作用,加快工業轉型升級的步伐,借助於數字技術,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在這場競爭中,中國一定能取得優異成績。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