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評觀察

社評:美民主黨以惡化中美經貿關係爭取選票

2024-05-16 00:06:06
  中評社北京5月16日電(評論員 喬新生)拜登政府週二宣布大幅提高對一系列中國進口產品的關稅,包括電動汽車、太陽能電池、半導體和先進電池,其中電動汽車徵收關稅高達100%。

  這標誌著中美貿易戰爭進一步升級。同時也意味著,美國2024年總統選舉之前,美國民主黨總統試圖以惡化中美經貿關係的方式爭取選票。

  眾所周知,美國在新能源產業領域,為了爭取產業工會支持,美國政府除了對鋼鐵等傳統進口產品增加徵收懲罰性關稅之外,決定對中國出口美國的新能源產品增加徵收懲罰性關稅,以此保護美國市場和美國產業工人的就業崗位。這種出於政治利益考慮,不惜破壞中美兩國經貿關係,損害美國新能源產業的做法,必然會給美國未來經濟發展帶來更大的不確定性。

  首先,在工業發展方面,中國國內始終存在兩種完全不同的思路:一種是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建立自己產業鏈和供應鏈體系,爭取實現自給自足。還有一種則是繼續參與國際分工,加強與美國的合作,爭取在合作中獲得更多的商業機會。無論是上個世紀90年代,還是進入本世紀,後一種觀點都占據上風。

  中國決策者審時度勢,決定重新上馬中國大型客機項目。中國政府調動各方面的資源,製造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大型客機。如今中國商用客機已經飛上藍天。所有這些都充分說明,沒有外部壓力,中國經濟可能會持續發展。參與國際分工,中國現代化會一帆風順。但正因為美國等西方國家對中國不斷地施加壓力,通過徵收懲罰性關稅、禁止中國新能源產品出口,實施技術封鎖,阻礙中美技術交流,才促使中國不得不強化自己的產業鏈,完善自己的供應鏈系統,依靠自己的力量,突破技術難關,實現跨越式發展。

  或許若干年後,中國應“感謝”這一段歷史。中國國內不乏崇洋媚外者,他們每到關鍵時刻,總是希望通過退讓或者退縮,以換取美國“手下留情”。可是,殘酷的事實說明,中美矛盾全面而又深刻,許多矛盾短期內無法調和。中國必須迎難而上,以大無畏的決心和勇氣,解決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其次,美國對中國的新能源產品增加徵收懲罰性關稅,從一個側面說明,中國在新能源產業領域取得了實質性的突破,中國新能源技術優於美國。

  對於美國的制裁措施,有兩種完全不同的做法,一種是正面對抗,對美國出口中國的產品增加徵收懲罰性關稅。還一種則是革新挖潛,提高中國新能源產品的競爭力。事實上,中國電動交通工具,已經悄然進入美國。雖然在美國街頭很少見到中國的新能源汽車,但是,在美國的鄉村,中國電動三輪車十分暢銷。美國總統選舉期間,美國進口商不會大規模進口中國電動汽車,因為他們需要背負沉重的懲罰性關稅。可是,美國總統選舉過後,只要中國電動汽車仍然具有競爭力,那麼,美國進口商必然會從中國進口電動汽車。

  按照古典經濟學家亞當•斯密的說法,價格降低並不意味著市場萎縮。價格降低可能意味著競爭激烈,價格降低可能預示著資源重新配置。中國出口美國新能源產品價格可能會發生改變,這是中美合作夥伴為了應對美國懲罰性關稅而作出的必要調整。中國決策者一定會採取切實有效措施,鼓勵中國電動汽車製造企業不以相互競爭的方式壓低價格。中國新能源汽車製造行業協會關鍵時刻應當發揮作用,一方面鼓勵成員採取各種措施提高自己的競爭力,增加電動汽車等新能源產品的技術含量;另一方面,採取多種方式,確保市場份額不會大幅度萎縮。批發改為零售、整車改為零件出口,或者與美國進口商合作,在第三方組建汽車製造工廠,向美國出口汽車。所有這些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美國徵收懲罰性關稅所帶來的損失。

  中國新能源產業發展勢頭良好。美國之所以提出“產能過剩”的問題,就是因為中國新能源產品在國際市場上風頭正勁。但是,中國應當居安思危。一方面充分借助於美國政府的懲罰措施,深入考察中國新能源產業供應鏈系統是否經得起考驗。另一方面爭取抱團取暖,通過公平競爭,合法兼並,通過擴大資本規模和生產規模,提高中國新能源產品在國際市場上抵禦風險的能力。只要中國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確保中國新能源產業不會出現各自為政、惡性競爭的局面,中國新能源產業發展就一定能取得更大成就。

  最後,中美競爭是前所未有的大博弈,必須徹底批判綏靖主義、機會主義和投降主義。綏靖主義者認為,美國對中國新能源汽車增加徵收懲罰性關稅是為了保護美國市場,獲取更多的利潤,中國不防避其鋒芒,減少對美國的出口,以便換取中美關係緩和。這是典型的綏靖主義。在國際新能源產品市場上,不能向後退縮,因為這是中國的正當權益,也是中國經濟轉型的必由之路。中國不是日本,不應在美國的壓力下被迫放棄自己新能源產業發展計劃。相反地,中國應當積極作為,採取一切可能採取措施,擴大自己的優勢,迫使美國回到公平競爭的正確道路上來。

  有些人士認為,中國在新能源產業發展方面,趟出了一條適合中國自己發展的道路。但是,科技發展一日千里,中國新能源產業可能會曇花一現。不妨在美國的壓力下,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可以非常坦率地說,這種思維方式,在特殊情況下,可能會減少摩擦。但是,正如人們所看到的那樣,在現代信息化社會,中國放棄新能源產業,放棄數字經濟,就意味著放棄自己的發展權利。在這個問題上,不能心存僥幸,不能認為美國總統選舉結果,會改變美國對華政策。在遏制中國發展方面,美國朝野存在普遍共識。不管中國作出怎樣的讓步,也不管中國採取怎樣的規避措施,都不足以改變美國的立場。堅持“市場歸市場”,嚴格按照市場經濟規律辦事,不斷提高自己的競爭力,在美國這個特殊的市場上,與美國產品競爭,是中國企業的必然選擇。

  另有學者認為,歷史經驗表明,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無不臣服於美國的腳下。與美國對抗,沒有好結果。他們主張盡快投降,以換取中美和平相處。中國一位著名學者甚至毫不隱諱地指出,投降是實現和平的最有效途徑。考慮到中國抗日戰爭時期,中國一些著名學者發表過同樣或者類似的言論,人們有理由相信,中國傳統優秀文化並沒有被一些學者發揚光大,相反地,中國歷史上的糟粕,卻被中國一些著名學者封為圭臬。他們把投降主義描繪得如此溫情脈脈,似乎只要中國投降,美國就會饒過中國。當年日本在美國壓力下,作出一系列重大讓步,結果經濟長期停滯,發達經濟體名不副實。中國作為一個人口大國,如果放棄自己的權利,讓出自己公平競爭獲得的市場份額,那麼,中國企業將步履維艱,中國人民生活將非常艱難。堅持在鬥爭中求合作,中國才有希望。

  不管美國民主黨政府對中國出口新能源產品增加多少關稅,中國都將一如既往,依靠科技創新,提高產品附加值。相信中國企業會通過各種渠道,尋找更多的合作夥伴,共同努力,實現雙贏。

  中國政府正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維護中國企業海外利益,為中國新能源產品出口,營造良好的國際環境。中國領導人訪問歐洲國家,給中國新能源產品出口創造更多的機會。現在已經有許多中國電動汽車製造企業和電池製造企業在匈牙利設立工廠或者建設大型的貨物倉儲。這說明中國企業正在以前瞻性的戰略布局,擴大自己的市場份額。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