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評觀察

社評:解決香港養老有新方案更要有新思維

2024-07-19 00:55:32
  中評社香港7月19日電(評論員 林艷)近年來,隨著香港與內地融合發展進一步加深,香港長者選擇赴內地養老已成為一種趨勢。我們認為,面對香港日益嚴峻的人口老齡化問題,如何有效利用和整合區域資源,並及時優化調整養老政策,以應對養老挑戰,已成為香港特區政府不可忽視的課題。

  第一,內地養老為香港解決養老問題提供了新方案,香港特區政府應高度重視並以新思維對待跨境養老。

  眾所周知,香港已於2022年步入“超高老齡社會”,人口老齡化迅速。根據政府統計處的數據,65歲及以上人口佔香港總人口的比例,將由2021年的20.5%(約145萬人)增至2046年的36%(約274萬人)。當前香港養老已面臨三大現實挑戰:一是養老院等安老院舎資源十分緊張,難以滿足日益增長的老齡化人口需求,長者輪候時間普遍漫長;二是長者醫療和護理需求也面臨嚴峻挑戰,在公立醫院看病輪候時間一年以上都是稀疏平常之事;三是香港生活成本之高有目共睹,有研究表明現在一個長者在香港的基本養老生活費用每月需達到1萬港元,這對於大多數沒有充分退休保障的香港長者而言更是難以承受。

  相較於香港,內地城市顯然具備更好的養老條件,如更大的居住空間、較低的生活成本、更好的社區設施以及醫養結合的養老服務等優勢,令香港長者可以獲得更加多元化、個性化的養老選擇,滿足他們多樣的生活需求和偏好。據統計,當前在大灣區居住的香港長者已約有9萬人,超過80%的長者希望到大灣區養老。

  我們認為,跨境養老不只是當前香港社會出現的一種潮流現象,而是香港解決應對養老挑戰的有效方案,亦是一個長久之計。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兩地通過跨境養老可以創造雙贏局面。對香港而言,養老資源不足問題可以獲得有效緩解解決;對內地城市特別是大灣區而言,香港的需求則可以推動養老服務業的增長,帶動銀髮經濟發展,為區域發展注入新動能。此外,香港長者內地養老還可以帶動家庭成員的往來,進一步促進兩地居民情感的融合。應該看到,跨境養老作為新時代的發展產物,而且涉及跨境相關合作對接問題,在發展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些新的挑戰和障礙。對此,香港特區政府務必高度重視,並且要以嶄新的思維和策略予以積極解決。

  第二,應優化香港養老福利政策的可攜性,進一步推動養老津貼跨境使用,實現香港養老政策“過河”互通。

  當前,香港養老福利政策在適應跨境養老上較突出的一大問題是可攜性不足。我們都知道,為了保障香港長者的生活品質和基本需求,香港特區政府為老人提供了長者綜援、長者津貼、高齡津貼(生果金)等一系公共福利津貼。儘管香港特區政府為了鼓勵香港長者赴內地養老,也推出了廣東計劃和福建計劃等支持性政策。然而,這些福利對於許多移居內地養老的長者卻難以享受到,其中最大的絆腳石就是居住時長的限制,按現有規定,申請者在“申請前需連續居港最少一年且該年內不得離港超過90日”。這也令不少移居內地養老的香港長者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畢竟每個月幾千元的津貼直接事關養老生活品質,但長者若為符合申請資格專程回港卻又十分煎熬。近來不斷有新聞報導,有長者為符合資格,被迫回港在高溫的鐵皮屋內坐“津貼監”;亦有丈夫與妻子分開,回港坐“生果金監”;更有85歲、早前喪偶的伯伯,雖盼望得到內地子女照顧,卻無奈留港坐“長者津監”,省吃儉用,一個盒飯吃兩餐。

  應該看到,隨著跨境養老的推進發展,香港長者的養老地也就自然地會從香港轉移至內地一些城市。我們認為,香港特區政府的相關部門應該針對這一形勢的轉變進行有關對策研究,尤其是要在增強養老福利政策的可攜性上下功夫,建議可以直接免除有關“離港不得超過90日”的規定限制,將養老津貼的適用範圍擴展至內地城市,讓退休的港人可以在內地安享同等待遇。這不僅能減輕香港的養老壓力,還能提升長者的生活質量。從結果導向來看,政府部門最初制度養老津貼的主要目的也是為了幫助香港老人提升生活質量,只要能夠達到這一目標就能說明政策的效果性,至於香港長者在哪個城市實現又有何關係呢?反之則會帶來反效果,這顯然違背了政策制定的初心。從現實情況來看,這樣的政策優化調整也完全具有可操作性,香港社署也曾多次有過單次特殊安排,令廣東計劃和福建計劃的申請者毋須先回港居住一年下亦能受惠於此計劃,其便利性也大獲香港長者的好評。

  第三,應進一步完善醫療保障機制,解決香港長者在內地養老看病的後顧之憂。

  長者醫療計劃是香港特區政府為65歲或以上的長者提供的醫療補助計劃,也是香港長者的一大重要福利,每位合資格的長者每年都可以獲得2000港元的醫療券,且可以累積使用,上限為8000港元。但對於選擇到內地養老的香港長者來說,要受惠於這項福利政策卻十分困難。其最大原因在於,長者醫療券只能在參與計劃的私營診所、醫療中心、牙科診所等使用,而內地參與此計劃的醫療機構卻少之又少。即使是今年2月香港特區政府將長者醫療券的適用範圍增至大灣區內7家醫療機構,但適用的機構、區域和範圍依然受限。

  為了保障長者在內地的醫療需求,我們建議,香港特區政府在醫療劵的使用上可以採取更加靈活的變通模式,以允許長者在內地就醫時可以享受與香港同等的醫療保障。如進一步擴大醫療券的適用範圍;再如允許長者在醫療劵所使用的服務範圍內,可以在內地城市選擇三甲醫院報銷抵扣醫療券同等金額的費用,相關票據可以通過網上系統提交或是設立專門的跨境養老服務窗口進行處理。這樣的優化調整,不僅不會增加特區政府的額外成本,反而為香港長者在內地就醫提供更多便利選擇,確保長者在內地能夠得到及時、有效的醫療服務。

  我們認為,跨境養老既是解決香港養老問題的新方案,也是兩地融合發展的必然結果。通過跨境合作的資源優勢互補,可以很好地緩解香港本地的養老資源緊張狀況。香港特區政府應該抓住這個解決香港養老的新契機,以全新的思維、全局的角度,積極推動跨境養老融合,優化現有政策的執行細節,以更好地適應長者跨境養老需求,為港人在內地養老提供更全面的保障和更優質的服務。我們相信,優化養老政策絕對是一項造福社會的惠民利民工程,更是一個贏得民心的善舉!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