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題:中國宏觀經濟總體運行態勢分析與展望 作者:陳彬(北京),中國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副研究員;韓瑞棟(北京),中國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助理研究員;李佳(北京),中國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助理經濟師
【摘要】2024年上半年,中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呈現“增長穩、就業穩、預期穩”和“增長方式加快轉換、經濟結構更加優化、發展質量穩步提升、發展效益有效增強”的“三穩四進”特徵。但是,也應看到中國宏觀經濟仍然面臨貿易摩擦升級擴圍帶來更多外部風險挑戰、房地產市場企穩壓力仍然較大、物價漲幅持續偏低、財政收支矛盾較為突出、金融指標增長明顯放緩等諸多矛盾,宏觀經濟回升向好的基礎仍需鞏固。綜合各種因素判斷,預計下半年經濟增速將有所回升,GDP增長5.2%左右。建議從穩投資、擴消費、促外貿等多方著力,綜合運用增加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增發專項債、加力支持設備更新、促進服務消費、增強外貿主體抗風險能力等多種手段,促進經濟回升向好。
一、上半年經濟運行呈現“三穩四進”特徵
今年以來,各地區各部門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後破,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上半年,國民經濟運行總體上呈現出“三穩四進”特徵。
(一)“穩增長、穩就業、穩預期”效果顯現
一是經濟增長總體平穩。上半年,GDP同比增長5.0%,二季度GDP同比增速有所下降,但環比仍增長0.7%,經濟保持平穩向好態勢。工業生產增長較快,上半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0%,增幅同比加快2.2個百分點。工業品出口交貨值明顯回升拉動工業生產,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出口交貨值同比增長3.3%,增幅同比加快7.3個百分點。
投資平穩增長。隨著大規模設備更新、超長期特別國債等舉措加快加力實施,重大工程項目建設全力推進,有效投資持續擴大,消費品製造業和裝備製造業投資分別增長15.8%和11.3%,有力拉動了相關設備和消費品的生產。
居民消費穩步擴大,拉動經濟增長的主動力作用顯著。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實際增長6.7%,服務零售額同比增長7.5%,增速快於同期商品零售額4.6個百分點,其中通訊信息、交通出行、旅游咨詢租賃等服務零售保持較快增長。
出口形勢逐步改善,以人民幣計價貨物出口額增長6.9%,增幅比去年全年提高6.3個百分點。
二是就業民生穩步改善。上半年,全國城鎮新增就業人數698萬人,同比增加20萬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58%;失業率保持低位,6月份城鎮調查失業率5.0%,同比下降0.2個百分點,低於預期調控目標。經濟增長特別是勞動密集度高的服務業持續恢復,為穩定擴大就業提供了支撑,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蓬勃發展催生新型職業需求,批發零售、住宿餐飲、交通運輸、信息傳輸等服務行業就業人數同比增加較多。
隨著經濟運行回升向好和各項穩就業政策接續落地,為居民收入增長加快創造了條件。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義和實際增速分別為5.4%和5.3%,高於經濟增速0.4和0.3個百分點。
三是市場預期逐步趨穩。經營主體信心有所增強,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加快恢復。6月份,製造業PMI中企業生產指數為50.6%,企業生產經營活動預期指數為54.4%,均處於榮枯綫之上。
企業經營預期穩中向好,製造業企業生產經營活動預期指數為54.4%,較上年同期提高1個百分點。服務業擴張力度有所增強,行業景氣度回升向好,3月份,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0.2%,連續5個月在50%以上。
(二)“轉方式、調結構、提質量、增效益”取得積極進展
一是新質生產力加快培育。一方面,中國堅持創新驅動引領,不斷完善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通過提升科技創新水平和科技成果轉化率推動新舊動能轉換。上半年,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7%,增速快於整體工業2.7個百分點。新能源汽車、集成電路和服務機器人產量同比分別增長34.3%、28.9%和22.8%。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增長10.6%,增速快於全部固定資產投資6.7個百分點。
另一方面,持續推進實施包容審慎監管,為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爆發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帶動相關高技術企業和產品快速增長。目前我國高新技術企業達46.3萬家,重點工業企業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達80.1%、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62.9%,工業機器人裝機量占全球比重超過50%。
二是經濟結構不斷調整優化。隨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廣泛應用賦能實體經濟,新舊動能加快轉換,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產業轉型升級持續深化,製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步伐加快。1—5月,規模以上高技術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9.9%,高於全部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1.4個百分點。數字經濟蓬勃發展,數字化消費轉型釋放新活力,即時零售、直播電商等帶動綫上消費市場規模持續擴大。
上半年,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8.8%,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高5.1個百分點,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重達25.3%,比一季度提高2.0個百分點。特別在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的推動下,主要電商平台家電以舊換新銷售額同比增長超過80%。
三是經濟發展質量持續提升。國民經濟在實現量的合理增長的同時,高質量發展取得新進展。創新發展能力穩步提升,創新主體不斷培育。截至6月底,全國纍計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已超14萬家,其中“小巨人”企業1.2萬家。上半年,電子商務服務業、科技成果轉化服務業投資分別增長24.1%、17.4%。協調發展水平持續改善,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義和實際增速分別快於城鎮居民2.2和2.1個百分點,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由上年同期的2.50降至2.45,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進一步縮小。
綠色發展取得新成效,清潔能源體系加快建設,重點領域節能降碳有序推進,上半年非化石能源消費量占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同比提高1.9個百分點。高水平對外開放深入推進,外貿出口質升量穩,進口規模穩步擴大,貨物和服務淨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由負轉正,達到13.9%。隨著免簽國家範圍繼續擴大,外國人來華經商、旅游觀光、探親訪友熱度攀升。共享發展取得新進步,基本民生保障有力有效。全國居民人均轉移淨收入同比名義增長5.0%,其中人均社會救濟和補助收入、人均養老金離退休金分別增長5.5%、8.9%。
四是企業經營效益有所改善。隨著宏觀政策效應持續釋放,市場需求穩步恢復,工業生產平穩增長,工業企業利潤有所改善。上半年,實物量指標較快增長,用電量同比增長8.1%,貨運量同比增長4.2%。微觀企業經營效益逐步好轉。1—5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3.4%,增幅同比加快22.2個百分點;在41個工業大類行業中,有32個行業利潤實現同比增長,占比達到78.0%。服務企業生產經營穩定向好。1—5月,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8.5%,比上年同期加快1個百分點。
企業盈利有所好轉是由於,一方面,隨著市場需求持續恢復,工業生產增長較快,工業品出口加快,企業營收改善。1—5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9%,增幅同比加快2.8個百分點。另一方面,產銷銜接水平提升,工業品出廠價格降幅收窄,價格因素對企業利潤的拖累減弱。6月PPI同比下降0.8%,降幅比年初收窄1.7個百分點。
二、當前宏觀經濟運行需要重點關注五方面問題
(一)貿易摩擦升級擴圍帶來更多外部風險挑戰
一是美西方對中國關鍵新興行業的圍堵打壓持續升級。近期,美國在原有對華301關稅基礎上,進一步提高自華進口的電動汽車等產品關稅,并且開始對中國海事、物流和造船等行業發起新一輪301調查,升級芯片出口管制。同時,歐盟涉華經貿審查明顯增多,對電動汽車加徵進口關稅,保護歐盟相關產業;歐盟碳關稅(CBAM)給中國企業出口帶來嚴峻挑戰;歐盟推動《企業可持續發展盡職調查指令》立法進程,將人權、環保等納入盡職調查。
二是新興經濟體與中國貿易摩擦顯著增多。近期,巴西連續對中國的鋼鐵、化工等產品采取反傾銷措施,墨西哥、越南等多個國家已經或計劃調高鋼材進口關稅,意在針對自華鋼鐵進口,土耳其等國對中國汽車出口加徵關稅,中國對新興經濟體貿易遭遇前所未有的新挑戰。
三是歐美對華涉俄次級制裁力度逐漸增大。近期,美國財政部、國務院以“協助俄羅斯繞過西方制裁及支持其軍事行動”為由,對22家中國企業實施制裁。同時,美國商務部以“向俄羅斯出口受控貨物”為由,將中國企業納入出口管制清單,并正在研究將中國部分銀行排除在全球金融體系之外的新制裁措施,意在分裂中俄合作。6月下旬,歐盟也宣布對俄羅斯進行第14輪制裁,將61家企業列入制裁名單,其中包括19家中國企業。
四是“超級選舉年”可能引發局勢動蕩。今年全球5大洲將有超過70個國家和地區舉行換屆大選,涉及全球超過50%人口的“超級選舉年”帶來的各國國內政治形勢變化,必將對當前國際政治、大國關係和全球治理造成深遠影響,叠加烏克蘭危機延宕、巴以衝突持續,中國面臨的外部環境不確定性進一步上升。從目前已完成的選舉來看,俄、印、墨的對華政策可能具有連續性。當前美國大選態勢尚不明朗,若特朗普當選新一任美國總統,“美國至上”理念將進一步落實深化,中美貿易摩擦或將進一步升級。
(二)房地產市場企穩壓力仍然較大
自5月中旬以來,多項房地產支持政策密集出台,政策效果正逐步顯現。但是需清醒認識到,房地產市場邊際好轉的可持續性有待提升。
一是房企爆雷風險依然較為突出。當前,項目納入“白名單”以及融資渠道有所暢通等尚不能顯著降低房企特別是民營房企的流動性風險。克而瑞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典型房企的融資總量同比下降35.9%;6月典型房企融資總量環比減少37.3%、同比減少48%。今年以來,央國企發債占比已達9成以上,民營房企的融資環境依然艱難。近期,雅居樂集團美元債務開始違約,融創受困於已展期債務的二次重組,遠洋集團出售優質資產以緩解流動性壓力,碧桂園違約風險依然突出,顯示出房企爆雷風險仍然較大。
二是住房銷售改善緩慢。今年5月以來,包括取消限購、降低首付比例、取消個人住房貸款利率下限、下調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等措施相繼出台,但銷售回暖呈現環比改善、同比繼續下跌的基本態勢,向好的可持續性依然有待觀察。政策出台後,市場反應較為明顯,5月20日—5月31日,全國30個大中城市商品房日均成交面積為33.2萬平方米,較5月8日—5月19日環比提高16.7%,但6月1日—6月16日環比改善情況又有所減弱,6月全國30個大中城市商品房日均成交面積環比增長27.7%,但同比仍下跌19.5%。7月前三周,全國30個大中城市商品房日均成交面積環比持續下跌。總的來看,本輪房地產市場調整從銷售企穩到投資企穩的時滯可能比以往更長。
(三)物價漲幅持續偏低
截至今年6月,CPI當月同比漲幅已經連續16個月低於1%,其中5個月為負數,而PPI當月同比增速已經連續21個月為負。價格作為宏觀經濟的“晴雨表”和微觀主體的“體溫計”,其持續低迷是國內有效需求不足、社會預期偏弱等問題的集中反映。
一是加大財政收支矛盾,價格低位運行對從價稅、流轉稅影響較大,給財政收入帶來較為明顯的減收影響。
二是降低企業投資能力和意願,價格低位運行不利於企業增收,且名義利率走低幅度小於價格走低幅度導致企業實際融資成本提高,影響企業投資。
三是不利於消費恢復,企業效益直接影響到居民增收,易陷入“價格水平走低—居民資產負債表惡化—儲蓄上升及消費減少—價格水平進一步走低”的不良循環。
(四)財政收支矛盾較為突出
一是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下降。1—6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纍計同比下降2.8%,遠低於增長3.3%的目標值。其中,稅收收入同比下降5.6%;非稅收入同比增長11.7%。各地財政收支普遍較為緊張,1-5月廣東、江西、廣西、山西、青海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分別下降1.5%、2%、8.3%、11.1%和20.5%。
二是土地出讓收入縮水。受房地產市場調整、土地出讓收入下降影響,政府性基金收支均轉弱。上半年,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纍計同比下降15.3%,低於增長0.1%的目標值。其中,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纍計同比下降18.3%。土地出讓收入減少對地方防風險和穩增長政策落地均有掣肘。
三是財政支出增速加快,民生剛性支出慣性增長。上半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纍計同比增長2%,低於增長4%的目標值。民生支出、行政支出和還本付息支出等剛性支出持續較快增長,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增長4.2%,城鄉社區支出增長8%,債務付息支出增長6.5%。
(五)金融指標增長明顯放緩
一是信貸增勢趨弱主要受企業和居民融資需求下降影響。當前,企業和居民加杠杆意願不強。上半年,住戶貸款增加1.46萬億元,同比增1.34萬億元;企(事)業單位貸款增加11萬億元,同比少增約1.81萬億元。2—6月居民中長期貸款連續5個月同比少增,個人購房貸款需求未見明顯改善。企(事)業單位短期貸款各月均同比少增,3—6月企(事)業單位中長期貸款連續四個月同比少增。
二是M1增速創歷史新低、貨幣流動性下降反映社會預期偏弱導致“貨幣沉澱”。6月末,M1餘額同比下降5%,已連續兩個月同比下降,創1986年有統計數據以來最低水平。單位活期存款占M1餘額80%以上,企業活期存款變化主導了M1變化。1—6月,企業活期存款減少3.31萬億元,同比多減4.39萬億元。雖然4、5月份企業活期存款大幅下降有銀行手工補息整改的影響,但即便剔除這一臨時因素,企業活期存款仍然低迷。企業活期存款減少并拉低M1增速,致使貨幣流動性比例(M1/M2)近兩年持續下降。貨幣流動性比例由2021年末的27.1%降至2022年末的25.2%、2023年末的23.3%,2024年5月末進一步降至21.7%。M1低增長甚至負增長反映出企業預期欠佳致使貨幣流動性和資金活化程度降低。
三、下半年宏觀經濟回升向好基礎仍需鞏固
展望下半年,工業生產增速在內需不足、生產景氣度不佳、利潤增速放緩、暴雨等極端天氣頻發拖累下將穩中趨緩;得益於服務貿易快速增長、數字經濟等新領域加快發展以及服務消費快速成長,服務業將保持平穩增長;專項債發行提速、高質量支持“兩重”建設有望鞏固基建投資增勢,利潤增長和信心偏弱對製造業投資增長構成制約,樓市在政策叠加下出現邊際改善,但房地產投資回暖仍需觀察;收入恢復偏慢、消費者信心不足、財富效應減弱可能導致消費增長面臨制約;貿易摩擦風險加劇、貿易限制措施增多可能對出口增長帶來不利衝擊,但全球製造業擴張延續、新興經濟體貿易拓展、價格回升也將利好出口;宏觀需求有所改善、豬肉價格周期性上漲、鮮菜價格回升、旅游旺季來臨拉動CPI溫和回升,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企穩、能源原材料需求增長、翹尾拖累減輕帶動PPI降幅收窄。綜合判斷,預計下半年GDP增長5.2%左右,全年增長5.1%左右。
(一)工業生產增速穩中趨緩
一是經濟“供強需弱”矛盾仍然突出,對工業生產形成較強壓制。國內有效需求不足問題仍然存在,6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品銷售率為94.5%,同比下降1.3個百分點,國內供需產銷銜接明顯不暢。
二是企業生產景氣程度不佳,對工業增長構成壓力。6月份製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49.5%,持續位於“榮枯綫”以下,在構成PMI的5個分類指數中,新訂單指數為49.5%,比5月份下降0.1個百分點。
三是工業企業利潤增速放緩,制約未來企業擴大生產。1—5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纍計同比增長3.4%,低於1—4月增速0.9個百分點,其中5月當月,規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0.7%,較4月下降3.3個百分點。
四是極端天氣、雨澇災害多發,對工業生產造成不小拖累。今年“七下八上”期間,我國旱澇并發、澇重於旱,暴雨洪水等極端突發事件趨多趨廣趨頻趨強,致災影響重,形勢嚴峻複雜,對工業生產造成不利影響。
但是,也應看到,支持老舊營運船舶和老舊營運貨車報廢更新、提高農業機械和新能源公交車等更新補貼標準、提高設備更新貸款財政貼息比例等大規模設備更新政策加力顯效,以3D打印設備、服務機器人、智能手表等代表工業新質生產力發展方向的智能產品產量快速增長等也將對工業增速構成一定支撑。預計下半年工業增加值增速將呈“穩中略降”走勢。
(二)服務業保持平穩增長
一是服務貿易快速增長對服務業穩增長形成有力支撑。1—5月份,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16%,其中旅行服務貿易進出口同比增長48.4%,成為服務貿易第一大領域。未來隨著我國進一步擴大單方面免簽國家範圍,入境游將持續火爆,助力服務業穩增長。
二是數字經濟等服務業新興領域加快發展帶動服務業增勢向好。國常會部署促進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推進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持續優化數字經濟發展環境,協同完善數據基礎制度和數字基礎設施,推進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等落地見效將有效賦能數字經濟發展,進而支撑服務業增長。
三是服務消費快速成長帶動文旅、住宿、餐飲等服務業保持較快增長勢頭。隨著服務消費場景的持續創新、服務供給持續豐富優化、假日休閑經濟持續火熱,未來服務消費仍將保持良好增長勢頭,有力促進服務業穩增長。
但是,汛期極端天氣、雨澇災害多發也會對旅游市場、道路運輸等行業產生不利影響,金融數據持續“擠水分”將拖累金融行業增加值增長,并對服務業增長構成壓力。
綜合來看,下半年服務業增速將保持基本平穩。
(三)投資增長仍受房地產拖累
從基建投資看,一是專項債發行提速將對基建投資形成有效支撑。從各地公布的發行計劃來看,三季度新增專項債發行規模達16534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5056億元。二是高質量支持“兩重”建設將對基建投資構成有力支撑。國常會部署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專項用於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上半年發行2500億元,剩餘7500億元預計將在11月中旬前發行完畢,基建投資增長將得到有力保障。預計下半年基建投資增速將企穩回升。
從製造業投資看,一方面,政策加力支持穩定製造業投資。下半年,在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積極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的背景下,產業升級和技術改造將催生大量的機械設備需求,有助於穩定製造業投資。
另一方面,利潤增長和信心偏弱也對製造業投資增長構成制約。1—5月,製造業利潤增速回落至6.3%,下半年仍有回落可能,未來對製造業投資的拉動作用將會減弱,加之中小企業信心仍然偏弱,而企業實際融資成本偏高,均會對製造業投資形成抑制。預計下半年製造業投資增速將有所回落。
從房地產投資看,一方面,穩地產政策密集出台支撑樓市邊際回暖。首付比例最低降至15%、取消商業貸款利率下限、下調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設立3000億元保障性住房再貸款支持地方國企收購存量商品房、存量房“以舊換新”補貼等政策密集出台將有效提振房地產市場。近期部分核心城市二手房交易率先好轉,6月深圳、北京二手房成交面積分別創37、16個月新高。
另一方面,居民收入預期、房價下跌預期尚未明顯改善,房地產市場回暖的可持續性仍有待觀察。居民對未來收入增長預期信心依然不足、互聯網大廠等裁員現象凸顯、部分行業出現“降薪潮”等導致居民預防性儲蓄動機持續較強,購房需求難以有效釋放;房地產行業長期深度調整,商品房銷售和房屋新開工面積持續負增長,影響房地產企業資金回流,導致房地產投資資金受限。預計下半年房地產開發投資降幅將有所收窄,但改善幅度有限,仍是投資增長的最大拖累。
(四)消費潛力釋放面臨制約
一是收入恢復偏慢制約消費潛力釋放。2024年上半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增速為5.3%,雖然高於GDP增長率0.3個百分點,但與一季度相比下降0.9個百分點,與去年同期相比低0.5個百分點,居民“不敢”消費問題仍存。
二是消費者信心不足制約消費潛力釋放。全國消費者信心指數自2022年1月達到階段性高點121.5以來持續震蕩回落,2024年5月已降至86.4,纍計下降幅度達28.9%,顯示出居民消費意願持續走弱,“不願”消費問題仍存。
三是財富效應減弱制約消費潛力釋放。房地產市場持續深度調整,居民所擁有的房產價值縮水,同時房地產市場疲弱也導致家裝、建材、家具、家電等耐用品消費需求減少。
但是,下半年消費增長也面臨一些有利條件。國務院部署逐步取消新能源車限購、北京一次性增發2萬新能源車指標等將助力汽車消費增長;居民消費更加注重“即時”和“悅己”,旅行出游、文藝演出等服務消費將持續增長,帶動體育娛樂用品、化妝品類和通訊器材等升級類消費品增長。預計下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將穩中回升。
(五)外貿出口增長仍存韌性
從出口增長面臨的挑戰看,一是貿易摩擦風險加劇不利出口擴張。根據美國兩黨的對華定位和最新表態,美國大選無論誰當選,中美貿易戰都會更為激烈,我國對美出口可能面臨新一輪加徵關稅。加上近期西方國家渲染中國“產能過剩威脅論”、歐洲議會“右轉”,歐盟、土耳其等經濟體也對中國電動汽車商品加徵關稅,未來國內出口將面臨更高的貿易成本。
二是貿易限制措施增多制約出口增長。受逆全球化興起、地緣政治緊張加劇影響,2019年以來全球新增貿易限制措施顯著增多。財信研究院報告顯示,2024年上半年全球範圍內新實施的貿易限制措施高達1413項,為2018年同期的3.7倍,這會增加全球貿易碎片化風險,使外需向國內出口傳導面臨梗阻。
從出口增長面臨的有利條件看,一是全球製造業同步擴張以及美國補庫存周期開啓,將對出口增長形成支撑。標普最新報告顯示,6月份,全球製造業PMI為50.9%,連續5個月高於榮枯綫,為2022年7月以來次高。預計受全球科技浪潮興起以及各國積極推進“再工業化”影響,全球製造業PMI上行趨勢有望進一步增強,外需擴張將繼續對出口形成支撑。同時,隨著美國去庫存進入尾聲,去年下半年以來美國進口增速與零售增速的差距趨於收窄。截至今年4月底,兩者增速已基本一致,這意味著美國消費韌性對進口需求的帶動作用趨於提高,相應地會對我國出口需求形成拉動。
二是對新興經濟體貿易拓展將對出口起到支撑作用。我國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東盟國家的貿易規模持續增加,其中既有這些國家或經濟體自身增量需求的支撑,也有歐美“去中國化”帶來的“繞道”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對衝了“去中國化”對我國出口份額的負面衝擊。
三是價格對出口增速的拖累作用有望繼續緩解。預計隨著翹尾因素拖累作用緩解和“兩新”政策落地帶動國內工業品需求恢復,下半年PPI降幅將延續收窄態勢,有利於出口價格指數回升,價格因素對出口增速的拖累作用將繼續緩解。預計下半年出口增速將有所回落,但增長韌性仍存。
(六)物價漲幅逐步溫和回升
從CPI看,一是宏觀需求有所改善拉升物價上漲。CPI是經濟運行的滯後指標,根據宏觀經濟景氣模型測算,GDP增速先行CPI漲幅3個季度,2023年四季度和2024年一季度GDP同比分別增長5.2%、5.3%,今年三、四季度CPI漲幅將溫和提高。
二是豬肉價格周期性上漲推升CPI漲幅。2006年以來,中國經歷了五輪豬周期,每輪時間為4年左右,震蕩上漲持續時間為2年半左右,震蕩下降調整持續時間為1年半左右。以22個省市豬肉平均價和36個城市豬肉平均零售價為觀測指標,2022年11月豬肉價格開始下降,在震蕩中已經下降了19個月,下半年有望企穩回升。
三是鮮菜價格回升帶動CPI上漲。受季節性、供求關係等因素影響,鮮菜價格易發生周期性變化,價格波動呈現“大小年”交替變化運行特徵。2022年中國鮮菜價格上漲2.8%,2023年則下降2.6%,“小年”特徵明顯。照此規律,今年蔬菜價格同比將保持上漲態勢,呈現“大年”的運行特徵,拉動下半年CPI漲幅。
四是旅游旺季來臨推動服務價格上漲。下半年的暑期、中秋和國慶是傳統的旅游旺季,攜程報告顯示,今年暑期長綫游占比超過七成,東北、西南地區旅游訂單同比分別增長40%、25%,暑期熱門曠野游西北地區旅游訂單同比也增長超20%。假期旅游持續火爆有望拉動下半年CPI上漲。
從PPI看,一是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企穩回升帶動PPI上漲。世界銀行6月最新預測將全球經濟增長預期上調至2.6%;6月美聯儲議息會預測2024年PCE上漲2.8%,并明確表示“通脹走向2%目標出現了溫和進展”,年內將降息1次。全球經濟增速回升、美聯儲降息都將支撑大宗商品價格,輸入型價格上漲帶動PPI降幅收窄。
二是能源原材料需求增長帶動PPI上行。國內煤炭主產地供應偏緊、“迎峰度夏”補庫需求釋放等因素影響,部分生產資料價格將呈現上漲態勢,帶動PPI降幅收窄。
三是翹尾因素對PPI拖累作用明顯減弱。根據2023年PPI環比增速變化,預計三、四季度PPI翹尾因素中樞分別為-0.1%和-0.3%,較二季度分別提高0.8個和0.6個百分點,翹尾因素對下半年PPI的拖累作用趨於減弱,有利於PPI降幅繼續收窄。
四、政策建議
(一)增加1萬億元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
考慮到2024年需要滿足1萬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3.9萬億元地方政府專項債,以及5000億元PSL等發行或投放後項目落地的資本金需求,建議下半年接續新增至少1萬億元左右的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可由國家開發銀行、農業發展銀行發行金融債券籌資1萬億元成立基金,同時中央財政可按實際股權投資額予以適當貼息。
(二)追加專項債額度支持地方注資中小銀行
除適時面向大中型商業銀行定向降準釋放更多可用信貸資金,同時繼續支持城商行、農商行等地方法人銀行擴大永續債和二級資本債發行規模之外,建議由中央財政追加2000—3000億元地方專項債額度,專項支持地方政府定向注資城商行、農商行等地方法人銀行,幫助其加快“回血”,提升和增強其服務實體經濟和防控風險的能力。
(三)加大財政支持設備更新力度
建議對高新技術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在購置新設備的支出,允許當年一次性稅前全額扣除并100%加計扣除;對其他類型企業的設備更新支出也予以適當比例減稅。省級政府可在明確對製造業相關設備購置與更新改造項目時,給予1至2個百分點的貼息,并鼓勵市縣兩級再給予1個百分點左右的貼息。同時,加大對相關設備更新項目給予更大力度的減稅和退稅力度。
(四)多措并舉促進服務消費快速增長
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按照“非禁即准”原則,逐步向社會資本開放法律、行政法規未明令禁止進入的服務業領域,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參與發展服務業。加大對公共服務領域減稅降費的支持力度,將加計扣除、留抵退稅等減稅措施擴大到全行業。通過降稅和補貼等形式,下調服務行業收費標準,降低居民進行服務消費的支出成本。
(五)切實增強外貿主體抗風險能力
加強對海外貿易政策的跟蹤研判,建立國際貿易風險預警機制。鼓勵金融機構放寬中小外貿企業貸款限制,為外貿企業融資提供增信支持。為外貿企業提供匯率避險產品。加大出口信用保險對外貿企業的服務支持力度,擴大中小微外貿企業覆蓋面,優化理賠追償服務措施。為對外貿企業提供法律咨詢援助,提高企業的貿易摩擦案件補助。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24年9月號,總第321期,P8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