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評觀察

中評關注:兩岸媒體人共論新變局下的責任

2024-11-05 00:25:06
第五屆兩岸媒體人峰會現場。(中評社 姜寧攝)
知名主持人、作家黃智賢。(中評社 姜寧攝)
  中評社北京11月5日電(中評社報導組)第五屆兩岸媒體人峰會10月31日在京舉行,兩岸媒體人在下午的交流研討中就新變局下的媒體處境、媒體責任和兩岸媒體融合發展方向等議題展開了深入探討。他們普遍認為,面對兩岸新變局,兩岸媒體界應當更密切的攜手合作,為兩岸融合盡一份心力,也為當前兩岸變局謀求妥善的因應之道。以情感引導情緒,喚醒屬於我們民族的共同記憶,達成理解和認同。同時,也要喚醒台灣人民認識到中國和平統一的重要性。

  時事評論人介文汲表示,當前兩岸關係面臨一個新變局,而且這個變局和過去有很大不同。就台灣媒體角度來看,這個變局最大特徵是深受民進黨當局的打壓。現在台灣媒體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綠色媒體人,另一類是非綠色媒體人。綠色媒體和媒體人受到民進黨當局百般呵護和支持,他們本身也變成民進黨當局反滲透甚至政治鬥爭的工具。在這個大環境下,非綠色媒體人的處境卻非常艱苦。

  介文汲指出,台灣非綠媒體和媒體人的共同點是都能夠堅守中國文化本位,努力為兩岸和平及融合發展積極盡自己一份心力。兩岸媒體對於兩岸和平發展及兩岸人心走向,相較於社團都來得更具影響力和指引力。他建議,為了促進今後兩岸的融合發展,要借助媒體影響力和指引力,從下至上地構建兩岸不可分割的血脈親情、價值認同以及共同願景。此次會議的召開不僅提醒兩岸媒體界應當更密切地攜手合作,為兩岸的融合盡一份心力,更可以為當前兩岸的變局謀求妥善因應之道。

  知名主持人、作家黃智賢表示,媒體的責任在於還原真相,但在台灣及國際上,媒體往往受到利益、偏見及資本的控制,使得報導失去了公正和全面性。她強調,媒體人需要正直和誠信,面對複雜多變的輿論環境,不應隨波逐流,而應堅持揭示真實。

  黃智賢認為,兩岸的價值觀在本質上是一致的,但認同出現了問題,主要是由於長期的台獨立場影響。她呼籲在這一代人的努力下,實現兩岸的融合,推動兩岸關係的積極發展,把台灣真正帶回家。她相信,當前的融合是為未來的國家統一奠定基礎,進而展開新一輪的深度融合。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高級編輯、對台新聞部副主任張彬表示,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充滿不確定性、模糊性、複雜性和易變性。如何適應這個時代,對於媒體人而言是一個考驗。他認為,我們已經進入民族復興的征程中,實現最終統一已經是一個進行時。媒體人的責任就是要讓兩岸用最小的代價來共同實現統一。他指出,在中國式現代化大背景下推動最終的兩岸融合發展,進而謀求國家統一,共享中華民族偉大榮光,這個路徑是可行的。兩岸融合發展包括方方面面,媒體在融合發展中承擔著融通的橋樑作用,媒體人在中間可以通過新媒體、新溝通、新橋樑進行深度融合。

  新黨副主席李勝峰李勝峰強調,兩岸媒體人應勇敢挑戰和擺脫西方話語霸權。他指出,美國在中東擴大衝突,中國則在中東化解衝突,然而在全球發動戰爭、拱火戰爭的美國,卻憑藉著話語霸權顛倒黑白,將為世界和平和化解衝突而努力的中國,誣陷為人類和平甚至是秩序的威脅者。此外,美國雖主導全球輿論,但其內部問題重重,如政治分裂、經濟困境等,無權對中國指手畫腳。同時,他也呼籲媒體要說出中國人的正確道路,展現中華民族的智慧與成果,尤其是向台灣人傳遞這些訊息。

  李勝峰指出,台獨勢力以扭曲歷史和反中立場,正在撕裂兩岸人民的文化與國族認同。他強調,一個富強的中國將為台灣帶來發展機遇,兩岸應該共同分享成就與繁榮。他呼籲兩岸媒體人應肩負責任,喚醒台灣人民認識到中國和平統一的重要性,並揭露阻礙兩岸交流與誤導台灣的行為,以避免兩岸走向衝突和戰爭。

  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副董事長洪雷談及在當前時代背景下,兩岸媒體應該如何承擔更多責任。他向在場嘉賓介紹了與台灣導演聯合製作的紀錄片《兩岸家書》和IM兩岸青年影展。《兩岸家書》通過選取海峽兩岸300多年間的幾十份家書,講述了時代洪流之下無數普通人的悲歡離合,呈現了很多感人至深的故事,其中的真情實感能夠打動兩岸人心。洪雷說,這部紀錄片主要的發布陣地在bilibili,這是大陸年輕人聚集量最大的社群平台。在該平台上,《兩岸家書》平均每集的播放量達到約4400萬,彈幕量和評論量有3萬多條,其中15%是來自台灣地區。“這個節目為兩岸年輕人的溝通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從中我們也發現,真摯的情感可以突破時間和空間。”

  談及IM兩岸青年影展,洪雷說,兩岸青年通過這個平台,可以不受意識形態、地域等限制暢快交流,使兩岸青年能夠跨過海峽看見彼此。他說,兩岸確實很近,這種近不僅體現在地緣上,更因為我們本身就是一家人。兩岸同胞要用情感來引導情緒,喚醒屬於我們民族的共同記憶,達成理解和認同,這是時代賦予兩岸媒體人的共同使命。我們要通過媒體在兩岸之間架一座無形的橋,延伸古今,聯通兩岸。

  台灣《中國時報》總主筆陳琴富在發言中談及兩岸言論場域的交流。他表示,台灣《中國時報》較早建立了和大陸媒體的交流渠道,包括邀稿、開設專欄,邀請大陸智庫來台互動、座談,舉辦兩岸征文活動等。“有時候一篇文章就可以改變很多人的觀念,”陳琴富說,觀念的溝通交流十分重要,觀點不一致是很正常的現象,但是通過交流可以促進彼此瞭解。

  陳琴富說,一些台灣年輕人受到“去中國化”影響,對中華文化比較茫然。近些年來,抖音、小紅書等短視頻平台精辟地呈現了部分中華文化的內容,這些或許還遠遠不夠,但關鍵在於能得到年輕人喜歡。現在台灣年輕人很喜歡大陸影視劇和遊戲,比如《慶餘年》《繁華》,以及最近的遊戲《黑神話·悟空》。因此,只要讓台灣青年接觸到中華文化,他們很快就會喜歡上。陳琴富指出,兩岸媒體之間的制度性交流互動很重要。未來的AI時代,關於如何面對輿論場域新情勢,兩岸之間需要更多交流。他表示,雖然言論很難達成共識,但兩岸一定要進行大交流,衹有交流才能產生共振,才會有共同的思想觀念。

  江西日報社副社長智峰表示,兩岸同屬中華民族,這是基於歷史、文化、血緣等因素的不可辯駁的事實。從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來看,中國人有著濃厚的大一統思想。中國從古至今對大一統思想情有獨鐘,並身體力行之。在文化上,中華傳統文化也一直強調“天下大同”的觀念;儒家倡導“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思想深入人心,激勵著仁人志士為國家的統一和穩定而奮鬥;漢字、儒家文化等諸多共同的文化要素,也使得各族人民有著向心力,向往國家統一帶來的文化繁榮和穩定。

  智峰表示,積極推動兩岸媒體合作是實現國家統一這一目標的重要途徑之一。兩岸媒體可以通過合作加強信息交流和文化傳播,增進兩岸民眾的相互瞭解和信任。同時,媒體合作也可以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推動兩岸關係不斷向前發展。他認為,強化中華民族大一統思想是兩岸關係發展的精神支持,媒體人要為實現祖國完全統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積極貢獻。“相信在兩岸14億人民和我們媒體人的共同努力下,兩岸終將守得雲開霧散,終將迎來日出東方花團錦簇。”

  旺報副社長林淑黛表示,兩岸青年要求同存異,用文化來尋根。她說,“我姓‘林’,我的祖先是比幹。台灣陳姓和林姓大概超過500萬人,福建沿海人民姓陳和林的也特別多。我很驕傲於我的姓氏所傳承下來的來自祖先的忠誠、直言不諱。”她表示,看到“嫦娥本月”“將進酒”,我們每個人都會馬上想起背後的故事引發共鳴,這就是我們能夠在一起溝通的原因,因為我們心裡存有中國歷史文化的共同記憶。

  林淑黛說,我們要關注當代華人的文化,一起攜手走向世界。她指出,文化產業一定要在肥沃的土地上才能夠創造產值。從人口市場來看,大陸市場是台灣的60倍,而台灣有很多文創人才,兩岸如果能夠攜手,兩岸文化產業會在更高的基礎上快速發展。文化是兩岸可以共融的議題,可以建立許多合作平台,希望兩岸能夠牽手一起講述中國故事。

  北京市台辦融媒體中心主任郭建華分享了旗下平台“京彩台灣”的傳播模式,他說,無論是傳統媒體還是新媒體,“內容為王”永不過時,衹有抓好選題策劃才能講好兩岸故事。從2020年以來,我們陸續推出系列原創的視頻作品,比如《在京台胞訪談錄》《涉台黨史專題片》《復興路上譜華章》《結發為夫妻、恩愛兩不疑》《心安之處即是家》《在京法學台生談法院實習經歷》《京彩口述歷史》《京彩檔案》等等。這些專題片是講述定居老台胞、台商、台青、台生、兩岸婚姻家庭等不同群體的生動實踐,以及京台交流活動中湧現出的感人故事。

  郭建華說,傳播說到底是做人的工作,是人與人的對話和交流。影響傳播效果的最終因素,並非傳播,而是傳播所基於的現實。所以我們要努力改進,從現實來提升傳播效率。比如,前幾天,我們剛剛舉辦了“我為台胞辦實事”的推介活動,展示了一批服務成果,發布了北京市貫徹落實中央意見的首批措施,還有台胞代表非常的深刻感悟。衹有通過解決台胞的實際問題,台胞有獲得感,才有可能使台胞現身說法,傳播正能量。

  北京日報社副總編輯李學梅從內容、用戶、生態、機制等四方面介紹了北京日報客戶端的全媒體傳播實踐。她表示,經過為期一天的高密度交流,兩岸媒體人已經率先形成最美和聲。媒體向心是大勢所趨,身處融合無止境、創新不停歇的新時代,媒體人總是不敢稍有懈怠。我們會堅持改革創新、提升傳播效能,努力開創媒體融合發展新局面。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朱鴻軍。(中評社 姜寧攝)
時事評論人介文汲。(中評社 姜寧攝)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高級編輯、對台新聞部副主任張彬。(中評社 姜寧攝)
新黨副主席李勝峰。(中評社 姜寧攝)
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副董事長洪雷。(中評社 李澤璇攝)
中國時報總主筆陳琴富。(中評社 李澤璇攝)
江西日報社副社長智峰。(中評社 李澤璇攝)
旺報副社長林淑黛。(中評社 李澤璇攝)
北京市台辦融媒體中心主任郭建華。(中評社 李澤璇攝)
北京日報社副總編輯李學梅。(中評社 李澤璇攝)
第五屆兩岸媒體人峰會10月31日在京舉行(中評社圖片)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