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國廣角

華府觀察:北約染指亞洲令亞太地區更危險

2024-07-12 00:33:28
華盛頓北約峰會涉及其在亞太地區作用議題 美海軍圖
外交部發言人林劍抨擊北約以中國為借口,東進亞太 中國外交部圖
  中評社華盛頓7月11日電(記者 余東暉)正在華盛頓舉行的北約峰會11日將舉行北約與日韓澳新四國的專題會議,探討北約與亞太加強安全合作。有美國戰略專家呼籲北約遠離亞洲,因為他們相信,北約染指亞太事務只會使得本地區變得更危險,而不是更安全。

  近年來北約“往東看”的勢頭越來越明顯。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上周在《外交事務》撰文,將矛頭對准了中國,指責“中國支持俄羅斯在烏克蘭的戰爭”,並宣稱北約進入了一個“與中國長期競爭”的新時代。“歐洲的安全影響著亞洲,而亞洲的安全也影響著歐洲”,做此論斷的斯托爾滕貝格一直主張北約在反制中國崛起方面發揮更大作用,這與拜登政府以“同盟和夥伴關係”為對華競爭的關鍵支柱相呼應。

  2022年,北約歷史上首次正式將中國確定為“安全挑戰”。這個冷戰遺留軍事安全組織正在加強與印太夥伴在網絡防禦、新技術、太空和海上安全等廣泛問題上的政治對話和務實合作。

  這個本來專注於歐洲和大西洋地區的軍事聯盟不斷提升在亞太地區的存在感。2022年,北約觀察員首次參加了印太地區的軍事演習。法德意英等北約盟國以各自國家的身份,越來越多地參與亞洲夥伴的軍演,並派軍艦到南海、台海等敏感水域遊弋,向中國示威的意圖明顯。

  正在華盛頓舉行的北約75周年峰會將所謂“中國支持俄羅斯國防工業基礎”作為重要議題之一。連續第三年,被稱為“印太四國”(IP4)的四個非北約國家——澳大利亞、日本、新西蘭和韓國參與北約峰會。10日發佈的北約“華盛頓峰會宣言”,有14處提到中國,宣稱中國繼續挑戰“我們的利益、安全和價值觀”;“通过对俄罗斯国防工业基礎的大规模支持,中国已成为俄罗斯对乌克兰战争的决定性賦能者”。

  北約這種跟隨為首的美國將中國當作“主要競爭者”的趨向,不僅令中國越來越擔心美國正在推動“亞太版的北約”,也讓不願在美中大國對峙中選邊的亞太國家擔心,亞太地區將因為北約的染指而變得更加危險。

  連日來,中方對華盛頓北約峰會的反應成為中國外交部例行記者會最熱話題之一。8日警告北約“不要搞亂了歐洲,又試圖搞亂亞太”的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9日再度指出:北約作為冷戰遺存和全球最大軍事集團,一邊聲稱自己是區域性、防禦性組織,一邊不斷越界擴權,挑動對抗,大搞霸道霸凌。北約所謂的安全,是以犧牲別國安全為代價,其所做所為給全球和地區帶來了極高的安全風險。

  林劍表示,中方堅決反對北約對中國的抹黑攻擊和甩鍋推責,反對北約拿中國當借口,東進亞太,攪動地區局勢。中方敦促北約糾正錯誤的對華認知,摒棄冷戰思維和零和博弈,停止販賣“安全焦慮”,停止四處樹立“假想敵”,停止打著“共同防禦”的旗號搞封閉排他的“小圈子”,切實為促進世界和平穩定發展做點實事。

  如果說中國官方痛批北約試圖“東進亞太”實屬情理之中的話,美國戰略學者對北約染指亞太事務提出批評,反映了北約“往東看”給亞太地區和美國自身帶來的隱憂,已經越來越不可忽視。

  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歐亞項目訪問學者德若因(Mathieu Droin)、史汀生中心高級研究員格裡科(Kelly Grieco)、尼赫魯大學副教授雅各布(Happymon Jacob)8日聯名在《外交事務》網站撰文:“北約為何要遠離亞洲?聯盟將使該地區更不安全,而不是更安全”。

  這些戰略學者指出,形如“圓孔中的方釘”,北約並不是促進跨地區合作以對抗中國的正確論壇。將北約拉入亞洲加劇了中方關於美國領導的全球集團對抗的說法,並有可能疏遠亞洲國家,而最終無助於加強地區安全或威懾。

  作者指出,現有參加北約峰會的IP4之中,除了日本比較積極,韓國、新西蘭、澳大利亞都相對謹慎。更大問題在於,北約參與亞洲與更廣泛的本地區政治動態並不同步。尤其是在南亞和東南亞國家擔心,北約會破壞這些國家努力維持的與華盛頓和北京關係的微妙平衡。大多數亞洲國家並不把中國視為生存威脅,也不願在美中競爭中選邊站隊。

  亞太地區的政策制定者擔心,北約進軍亞洲將成為華盛頓努力建立以美國為首的地區安全集團以對抗中國的又一步。歐洲殖民主義的遺留問題和西方對該地區的干預,以及對北約軍事手段的不安,助長了這些擔憂。

  新加坡戰略學家馬凱碩警告,北約向印太地區轉移的“最大危險”是,該聯盟“可能最終向東亞輸出其災難性的軍國主義文化”。

  北約試圖緩解這些擔憂,一再保證不會進入南海等敏感區域,也不會接納亞洲成員國。但許多亞洲國家並不相信北約的意圖,尤其是北約在日本設立聯絡處,北約前盟軍最高指揮官斯塔夫裡迪斯(James Stavridis)公然提出北約應包括亞洲民主國家,這更加深了亞太國家的憂慮。

  主張北約“往東看”的人試圖讓北約成員國在防範南海和台海緊急狀況方面發揮“威懾作用”。然而上述戰略學者指出,尚不清楚這種威懾如何在實踐中發揮作用,而且北約在印太安全中扮演更活躍的角色,效果很可能適得其反。北約與亞洲日益密切的接觸非但不會加強地區安全,反而可能加劇不安全和不穩定。

  作者分析,首先,北約往東傾斜助長了北京關於華盛頓將北約作為“方便的工具”,糾集亞歐盟友組成包圍和遏制中國的“亞太北約”的論調。亞太國家擔心,如果中國被逼到牆角,可能奮起猛烈回擊。亞太地區的“安全困境”會變得更加困難。

  其次,北約是否有政治意願或軍事能力為印太地區的安全和威懾做出有意義的貢獻,令人懷疑。許多歐洲盟國不願意支持北約在遙遠地區遏制中國的任務,要麼是因為它們正忙於對付俄羅斯,要麼是因為它們與中國有廣泛的經濟聯繫。總之,亞洲並不是歐洲國家的生存利益所在。

  作者指出,北約加強合作的主要內容是與IP4建立“量身定制”的夥伴關係,而不是“牢不可破”的安全承諾。這更多的是廉價的空談,而不是可信的意圖。亞洲國家非常清楚,在沒有任何安全承諾的情況下,在政治上與北約結盟,可能會增加成為目標的風險。

  作者認為,即便發生台海危機,北約並沒有義務進行干預。作為一個基於共識的組織,北約很可能會保持觀望。即使北約成員國想干預亞洲事務,他們也幾乎沒有多餘的能力在數千英里之外開展行動。北約根本不具備應對亞洲突發事件的能力。

  作者總結道,將北約拉入亞洲的主張是世界上最糟糕的:它助長了對北約意圖的擔憂,激怒了北京,卻沒有給亞洲夥伴提供進一步威懾的手段。旨在對抗中國的折中措施最終可能引發北約正尋求化解的衝突。
《外交事務》刊文,呼籲北約應遠離亞洲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