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國廣角

美遏TikTok 李隆生:懼失輿論控制權

2024-05-12 00:25:23
台中科技大學國際貿易系教授李隆生。(中評社 方敬為攝)
美國要求TikTok須與母公司字節跳動脫離。(中評社 方敬為攝)
  中評社台中5月12日電(記者 方敬為)美國要求抖音國際版“TikTok”與中國母公司字節跳動脫離,否則將禁止TikTok在美國上架。台中科技大學國際貿易系教授李隆生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這是2020年之後,美國再次對TikTok祭出強制脫離法案,這次看起來勢在必行,美國此舉除了是所謂資安疑慮外,最主要是畏懼輿論權的轉移。

  李隆生指出,TikTok用戶以年輕人為主,而美國年輕人的思維正在發生變化,可以體現到近期美國大學校園遍地開花的反以色列轟炸加沙運動,年輕人就是透過TikTok傳遞訊息,產生輿論風向,別忘了,猶太人掌握美國70%的財富,不會放任TikTok擴張,美國官方在霸權主義作祟之下,也不希望TikTok掌握輿論權,因此強制要求TikTok賣給“可控”的西方企業。

  李隆生,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物理學博士、美國康乃狄克大學經濟學博士、上海復旦大學歷史學博士。曾任聖約翰科技大學商管學院院長、靜宜大學國際企業學系主任等職。有中美三校博士、台灣三所高校六系系主任的特殊經歷。

  美國國會3月24日投票通過一項法案,要求TikTok須與中國母公司字節跳動脫離,否則將禁止TikTok在美國上架,美國總統拜登於4月24日簽署生效,要求TikTok須在9個月內脫離,並出售給非中國買家。TikTok及母公司字節跳動則於5月7日控告美國政府違憲,強調該法案扼殺言論自由,並傷害從該平台獲得經濟利益的創作者和小企業主。字節跳動聲明,已花費超過15億美元來隔離其美國業務,並同意接受美國公司甲骨文(ORCL-US)的監督。後續發展值得關注。

  分析未來走向,李隆生認為,得視訴訟結果,若TikTok勝訴,就沒有後續是否脫離及出售的問題,倘若敗訴,有幾個可能,首先是,字節跳動堅持不賣,那就是得面臨美國強制禁止下架,屆時iOS的APP store以及Adroid的Google play都將不再上架TikTok程式,也不會支持更新。但即便如此,也不能禁止使用者透過TikTok官網手動下載更新APP,所以假設用戶黏著度十足,禁令的效果可能也不如預期。

  李隆生說,假設字節跳動妥協,願意出售,以目前TikTok市值估算可能超過2000億美元來說,能否找到買主也是個大問題,買家口袋要夠深,且就算順利出售,TikTok得以在美國持續上架營運,也有可能發生因為營運者異動,應用程式內容或者使用者條款規則出現變化,而導致用戶量銳減,TikToK的影響力就不若以往,如同Facebook的發展歷程,年輕用戶一窩蜂出走的情況。當然也是有可能繼續有聲有色,但以過去類似案例的經驗來說,他不看好。

  李隆生解釋,因為美國之所以祭出重手,主要還是畏懼TikTok在年輕人社群之間所產生的輿論力量,美國不希望失去對輿論權的掌握,然而,TikTok卻已逐漸讓美國年輕人的思維潛移默化,這也體現在最近美國大學校園遍地開花的反以色列轟炸加沙運動,美國年輕人掀起反以色列浪潮,近年來可說是史無前例。

  他說,過去在美國人的觀感當中,猶太人是受到迫害的族群,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經歷,因此上個世代的美國人大部份是支持猶太人,但如今不同年齡層對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的觀點截然不同,據哈佛大學美國政治研究中心(Center for American Political Studies,CAPS)民調統計顯示,美國18到24歲的年輕人,過半認為猶太人在以巴衝突當中偏向“迫害者”,而年輕人透過TikTok等社群傳遞參加學運、抗爭、訴求的畫面與訊息,更容易在群體之間造成輿論效應,這正是TikTok力量之所在。

  所以,李隆生認為,假設TikTok真的易主,新的營運者必然得對APP內容或者使用者規範作出調整與限制,這樣一來,TikTok就會變質,變得“不夠酷”,年輕使用者就會出走,影響力也就會隨之下滑。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