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興大學“國家政策與公共事務研究所”教授袁鶴齡。(中評社 方敬為攝)
中興大學校園一隅。(中評社 方敬為攝)
中評社台中9月9日電(記者 方敬為)白宮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Jake Sullivan)8月底訪華,外傳是替中美元首會晤鋪路,針對美國總統拜登卸任前鋪墊“習拜會”。中興大學“國家政策與公共事務研究所”教授袁鶴齡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拜登此舉有雙重效益,首先是為個人歷史定位增色,其次則透過穩定中美關係,讓民主黨總統候選人賀錦麗心無旁鶩競選,並展現民主黨外交能力,爭取支持。
袁鶴齡,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政治學博士、美國俄亥俄大學國際事務碩士、東吳大學政治系學士。現任中興大學“國家政策與公共事務研究所”教授、逢甲大學EMBA兼任教授、中華台商研究學會理事長,曾任台中科技大學教授兼國際事務長等職。
在台灣議題方面,袁鶴齡認為,若拜登政府有意鋪墊中美領袖會談,對屬於中國核心利益的台灣問題必然會淡化處理,也就是說,台灣議題不會成為年底美國大選的重要項目,否則習拜會就等於沒有意義,所以研判賀錦麗在競選的過程中,不會刻意去觸碰台灣議題,甚至連特朗普也不太會操作台灣議題。
袁鶴齡說明,如果今天是特朗普對上尋求連任的拜登,那對中國政策、兩岸立場就很可能成為特朗普操作的工具,可是當拜登不再連任,轉變成兩個新人競爭,外交路線就很難成為選戰攻防的議題。當拜登政府希望與中國達到控管風險的共識,而外交路線又不會是本屆美國總統大選的交鋒重點,台灣在這次選舉的過程中,角色會相對被動,重要性也不高,面對中美關係的轉變,台灣在三角結構中需要謹慎而為。
沙利文8月底任內首度訪問北京,外界預測,沙利文此行是為了鋪墊中美元首會晤。白宮後續透過新聞稿證實,有意尋求中美領袖對話。由於拜登不再爭取連任,國際觀察,最後一次“習拜會”很可能將在今年11月份於祕魯舉辦的“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領袖會議登場。
針對拜登卸任前鋪墊最後一次“習拜會”,袁鶴齡表示,拜登此舉很大原因是為了個人的歷史定位,畢竟拜登從擔任美國副總統一路到總統,明年不再爭取連任,意味著本屆將是其最後任期,當然會希望在卸任之前,最起碼任內美中之間能夠獲得一些共識,或者某些衝突可以得到緩解。
袁鶴齡說,美國與中國從2016年起開始進入全方位競爭狀態,兩強相爭,導致國際情勢跟著波動,值得注意的是,拜登政府近年來開始尋求對中國的溝通管道,避免雙方誤判,降低引爆衝突的風險,照原先拜登要爭取連任的規劃,不可能在選前還安排與中國領導人會面,否則很容易被對手見縫插針,但如今拜登不再連任,反而有意於卸任前再度進行中美元首對話,當然是希望為個人歷史定位增色。
袁鶴齡指出,由於近期國際情勢紛亂,拜登在最後任期若能夠與中國在管控風險上達成共識,進而共同穩定亂局,除了歷史定位有正面加分的效果,另外對於民主黨總統候選人賀錦麗的選情,也是一大助益,至少在對中國關係上解除了部分壓力,甚至展現民主黨執政處理外交事務的能力,可望外銷轉內銷,促進選民支持。
他提到,當然共和黨的總統候選人特朗普一定會對拜登與中國領導人會面的舉動加以攻擊,例如貼上“親中”標籤,並指責民主黨、指責賀錦麗,不過,相較於美中尖銳衝突造成的負面效應,相信大部分的選民仍比較樂見兩強穩定,不要因為紛爭而波及民生經濟,因此判斷習拜會對民主黨的選情,加分多於失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