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國廣角

美專家答中評:對中國電動車不應一禁了之

2024-05-03 00:47:44
陸蕊認為,美國在對中國綠色產品的市場准入和技術限制不能採取簡單化的一刀切 CAP視頻
穆赫蘭認為,美國更重要的是提高自己的綠色產業產能 CAP視頻
  中評社華盛頓5月2日電(記者 余東暉)美國能源問題專家指出,對於中國電動車來美應當採取微妙的手法,不應一禁了之,因為美國公司已經與技術領先的中國電動汽車公司建立夥伴關係,簡單化地禁止中國電動汽車將使美國公司處於競爭劣勢。

  華府智庫美國進步中心(CAP)日前就其最近發布的“進步、原則和務實的對華政策手法”報告進行線上研討。談到氣候變化主題,該報告提出,美國政策制定者需要在清潔能源轉型中權衡允許中國產品進入美國市場的氣候、經濟和安全等方面的利益與風險。美國需要優先考慮美國工人的利益,但考慮到中國在關鍵綠色技術和供應鏈上的主導地位,完全脫鈎是不可能的。

  中評社記者在研討會上問:美國最近強調中國綠色產業“產能過剩”並可能採取進一步行動,會否阻礙美中在應對氣候變化上的合作?馬斯克訪華並與中國總理會面,是否處理這個問題的更好方式?美國公司在歐洲汽車公司加強電動汽車對華合作時缺席中國市場對美國有何好處?

  喬治城大學傑出副教授陸蕊(Joanna Lewis)表示,歷史上美國非常關注中國產能過剩的帶來挑戰,但總的來說,非常具體的事情正在發生,中國的電動汽車、電池、太陽能等產業行業的補貼正在逐漸退出,因為成本已經明顯下降,不再需要補貼。

  陸蕊指出,中國的電動汽車領域優勢企業主要是創新型的民營企業,特斯拉等美國公司已經開始參與中國市場,出口中國的特斯拉汽車大多來自上海的巨大工廠,因此中國電動汽車市場已經有美國的參與者。中國領先電動汽車企業和美國公司之間已經建立了合作關係。

  陸蕊強調,當美國考慮在這個領域採取什麼樣的貿易政策時,要考慮可能會影響這些產品。美國決策者需要小心,不要讓美國公司處於嚴重的競爭劣勢,因為他們已經選擇了與中國企業的符合自身利益的戰略技術合作夥伴關係。

  陸蕊主張用更微妙的方法,而不是簡單地說,“美國市場不可以有中國產品,不可以有中國公司”,特別是當中國電動汽車技術可能領先其他國家十年的時候。美國需要考慮如何進行戰略科技夥伴合作和參與,從而能夠利用其中對美國和全球市場都很有價值的產品。

  美國進步中心國際經濟政策高級研究員穆赫蘭(Ryan Mulholland)稱,今天部署在世界各地的大多數太陽能技術是用美國發明創造的,但美國只製造了世界上2%的太陽能板。因此美國有責任弄清楚如何以一種對應對氣候變化和振興美國國內產業有意義的方式來處理這個問題。

  穆赫蘭表示,馬斯克訪華說明美國商界在中國確實有重要的發言權,美國私營企業在相關產業的供應鏈中發揮作用。他們可以利用這種聲音來推動中國朝著更加透明的方向發展,善待工人。他們可以就此發出積極的聲音,美國產業界有機會在這方面發揮建設性作用。

  在研討會上,專家們談到了如何平衡氣候變化合作與清潔技術競爭的關係。

  陸蕊表示,氣候變化對人類是生死存亡的威脅,需要中國發揮作用,不僅因為中國是主要的溫室氣體的主要排放國,也是可再生能源和低碳技術的發展者。談論對華接觸,氣候變化合作是理所當然的。過去兩國就此進行了有效合作,沒有兩國的協作,就不會有巴黎協定。與此同時,如果美國能在綠色能源等方面在國內做得更多,就越能促使中國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採取更多行動。對華接觸仍是保護美國競爭性利益的聰明方式。

  然而,清潔技術競爭現在成為美國政策辯論的熱門話題,這對美國的貿易政策和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會有何意涵?

  穆赫蘭表示,這與貿易問題一樣,是個複雜的問題,要平衡各方面的利益。但決策有優先,而現在美國不是綠色產品的主要生產者,美國也想成為電動汽車和此車電池的重要角色。如何使之能夠發生非常重要。

  陸蕊強調,如果將太陽能板的生產從中國轉移到美國,成本會提高,但如果要實現巴黎協定的控制全球溫度的目標,大部分的太陽能板應當部署在發展中國家,而不只是美國。所以應當有一些聰明的方法來權衡這些交易。對於中國綠色產品的美國市場准入和對於減少對中國供應鏈的依賴不應“一刀切”,應當有更微妙的手法。

  陸蕊指出,在綠色能源領域,有些市場和技術限制是有道理的,但有些會將美國公司置於不利的競爭地位。電動汽車是一個複雜的領域,美國需要小心,有很多美國公司直接從中國公司的知識產權許可中受益。美國要想辦法在氣候變化解決方案與經濟和國家安全限制之間取得平衡,採取更微妙而不是籠統的做法。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