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國政情

外國駐華使節走進海南 感受中國的生機活力

2024-05-28 16:19:43
在海口舉行的“2024駐華使節海南行”活動政策宣介會上,中外官員進行交流。(圖片來源:人民日報)
  中評社北京5月28日電/據人民日報報導,近日,由外交部主辦的“駐華使節地方行”活動在海南舉行。此次活動以“相約海南自貿港,攜手世界再啟航”為主題,邀請了15個國家的25名駐華使節和外交官赴海口、文昌、瓊海、陵水和三亞等地參觀交流,瞭解海南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構建成果,感受中國對外開放的生機與活力。

  生機勃勃的海南,椰林輕舞、花簇艶麗。駐華使節和外交官們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開放、美麗、現代化的海南非常有吸引力,期待以海南自貿港建設為契機,尋求更多同海南對接合作的機會,共享中國的發展機遇和改革成果。

  “體現了中國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決心”

  在海南三亞崖州灣科技城產業促進中心展館內,“南繁矽穀”“經略海洋”“文昌航天”等關鍵詞印刻在墻壁上,吸引著駐華使節和外交官們駐足觀看。

  南繁種業是海南自貿港建設的三大未來產業之一。南繁是指將水稻、玉米、棉花等夏季作物的育種材料,在冬季拿到我國南方亞熱帶或熱帶地區進行繁殖和選育的方法。每年冬天,位於三亞、陵水、樂東三市縣的國家南繁科研育種基地都是一片繁忙,來自全國各地的農業工作者在此投身育種工作。

  看著展館內陳列的一張張育種相關專利證書,科特迪瓦駐華大使館商務參贊高曼·庫亞·貝爾丁對中國農業工作者肅然起敬:“育種工作不僅艱辛繁瑣,而且對科研技術也有很高的要求。一代代中國農業工作者的接續奮鬥,才換來了從南繁育種基地到‘南繁矽穀’的全面升級。”

  在駐華使節和外交官們看來,依托溫度、深度、緯度優勢,海南得以實現科技創新賦能未來產業高質量發展。承載這些發展故事的,不僅是一粒粒種子,更有無垠海洋,甚至浩瀚宇宙。

  在位於三亞的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內,駐華使節和外交官們站在中國自主研發的“奮鬥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模型前,格外認真地聽講解。今年3月底,“探索一號”科考船搭載“奮鬥者”號返回三亞,順利完成了歷時50天的中國—印度尼西亞爪哇海溝聯合深潛任務。“中國萬米深潛次數和人數都居世界首位,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印尼駐華公使裴連傑說,印尼和中國科考人員借助“奮鬥者”號並肩合作的故事令人動容,印尼和中國在海洋探索領域的合作前景廣闊、大有可為。

  在文昌國際航天城內的海南國際商業航天發射中心參觀時,駐華使節和外交官們踴躍提問。在已經竣工的一號發射工位旁,日本駐華大使館參贊田中宏尚特地請攝影師給自己拍照留念,“這是中國首個商業航天發射場,未來可以幫助其他國家發射衛星。”芬蘭駐華大使館商務促進局主管馬爾科表示,文昌航天超算中心已實現向29個國家出口航天數據,芬蘭駐華大使館將努力推動本國與文昌國際航天城的商業合作。

  “深海和航天都是海南自貿港的未來產業,高新技術讓海南真正實現了對大洋海底和神秘太空的探索,體現了中國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決心。”馬達加斯加駐華大使讓·路易·羅班鬆表示,這不僅是海南自貿港的建設成就,也是中國對人類科技進步作出的貢獻。

  “滿足了遊客對假期的需求和夢想”

  三亞的海棠灣水清沙白、風光旖旎,是知名休閑度假勝地。澳大利亞駐華大使館二等秘書馬克斯·戴頓在這裡拍攝了許多照片發給妻子,“妻子在視頻通話時說很‘嫉妒’我,能到這麼美麗的地方出差工作,等以後休假時一定要帶她來看看。”戴頓笑著說,“浪漫的海灘、優美的環境和趣味十足的水上運動體驗、琳琅滿目的國際免稅城商品等,這裡滿足了遊客對假期的需求和夢想。”

  瓊海市博鰲鎮留客村被譽為“僑鄉第一村”,村裡有一棵數十米高的重陽樹,相傳已有800年樹齡。羅班鬆特意在樹下拍了一張照片,新加坡企業發展局區域主任蘇雯敏認真聽著工作人員講述古樹故事。“海南還有很多這樣的僑民鄉村,在萬寧興隆還有一個充滿印尼風情的‘巴厘村’,不少印尼歸僑在那裡經營印尼菜館。”裴連傑告訴記者,聽說那裡也已經成為旅遊打卡地,將來有空一定要去看看。

  旅遊業是海南四大主導產業之一。從地處北緯18度的三亞到海拔1867米的五指山,海南全島遍布著豐富多樣的旅遊資源,旅遊體系完備。2023年,海南接待國內外遊客逾9000萬人次,旅遊總收入達1800多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9.9%和71.9%,創歷史新高。今年2月以來,海南正式實施擴大59國人員免簽入境海南事由政策,將事由從旅遊擴展至商貿、訪問、醫療、會展、體育競技等,相關國家人員往來更加便利,將進一步吸引更多國外遊客。

  “相信隨著海南自貿港建設不斷推進,往返航班增加、出入境更加便捷,會有包括克羅地亞在內的更多歐洲國家遊客來到這裡。”克羅地亞駐華公使阿娜·費瑞拉說。韓國駐華大使館參贊金應秀表示,海南自貿港的建設將為海南發展國際旅遊業提供更多機遇。

  “更加深入的合作將隨之而來”

  通過在海南各地參觀交流,駐華使節和外交官們都深切體會到,和海南天氣一樣“火熱”的,是海南自貿港建設中釋放出持續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活力。

  位於瓊海的海南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於2013年由國務院批准設立。隨著2018年海南開啟自貿港建設,先行區建設也開始加速。據海南省商務廳介紹,截至2023年底,先行區已與20個國家和地區的170多家藥械企業建立合作關係,引進各類進口藥械超過370種。

  芬蘭駐華大使孟藍介紹,2020年12月,芬蘭駐華大使館曾組織了一個由46家醫療科技公司組成的商務代表團訪問先行區,是芬中兩國在醫療領域和現代服務業互利合作的典型案例。“通過此次參訪,我希望更好瞭解當前政策,期待在海南自貿港的建設中,繼續尋找互利合作的新機會。”

  醫療是民生之需,教育是民生之基。在距離海南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100多公里的黎安半島上,海南陵水黎安國際教育創新試驗區正樹立起中國教育對外開放發展的新標杆。

  在試驗區的濱海圖書館內,駐華使節和外交官們見到了來自各自國家的留學生。北京語言大學是試驗區入駐高校之一,該校國際事務與國際關係專業柬埔寨留學生楊金誠於3月從北京來到海南陵水,在試驗區內繼續學習。柬埔寨駐海口總領事衝幫丹勉勵楊金誠努力學習好專業知識,把握好在北京和海南兩地求學的機遇,做好柬中民心相通的友好使者。

  據瞭解,試驗區目前已簽約引進國內外知名高校22所,師生總人數已達2000餘人,預計2035年辦學規模將發展到3萬人。在白俄羅斯駐廣州總領事安德烈·波波夫看來,陵水黎安國際教育創新試驗區引進國外知名高校獨立辦學、開展中外合作辦學,將成為中國面向世界的國際教育交流平台。

  “當越來越多外國人看到海南在醫療、教育、貿易等各行業的開放和發展潛力時,更加深入的合作將隨之而來。”裴連傑說。“這不是我第一次來海南,也不會是最後一次。”德國駐廣州總領事魯彥坦言,自己在中國工作多年,目睹了海南近年來的快速發展和自貿港的建設成就。他表示,海南自貿港不僅將讓海南成為更具吸引力的創新、旅遊和投資目的地,也將為世界提供更多中國機遇。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