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一家超市的工作人員張貼告示,大米每人限購一袋。(圖源:大公報)
中評社北京8月31日電/據大公報報導,日本近期“大米荒”持續,東京、大阪等多地超市的大米出現斷貨或限購情況,民眾被迫轉而購買拉面、即食面、意粉或面包等作為主食。當局將大米短缺歸因於極端天氣、遊客增加和民眾囤積。業內原本預計,新米即將上市,預料能在一定程度緩解米荒,但台風“珊珊”為日本多地帶來強風暴雨,外界擔憂影響當季水稻的收成。
從今年7月份開始,日本部分地區鬧“米荒”,現已波及該國更多地區,東京、大阪等大城市的部分超市,也出現大米斷貨或限制購買的情況,有超市貼出告示“一家一天限購一包”。大阪府上周進行的緊急調查結果顯示,該地區約80%的零售店出現大米斷貨情況。在東京,許多超市大米貨架空空。類似情況也出現在埼玉縣、福岡縣、大分縣和廣島縣等地。許多民眾只能轉而購買拉面、意粉或面包等作為主食,不少人在網上叫苦,說“自己已經吃了好幾天面條”。
日本媒體將本次米荒稱為“令和的米騷動”。大阪府知事吉村洋文26日表示,已向農林水產省請求釋放國家儲備米,並稱在當前供應緊張的背景下,“沒必要讓大米在倉庫裡沉睡”。他同時呼籲民眾理性消費,不要過分囤貨。
水稻遭強風吹倒恐損品質
日本總務省上周公布的7月全國消費者物價指數顯示,日本米價在過去一年上漲17.2%,為20年來最大漲幅。農林水產省統計數據,截至今年6月末,該國大米民間庫存量為156萬噸,比去年同期減少了41萬噸,創1999年以來新低。日媒報導,日本上次出現“大米荒”是在1993年,當時大米因天氣原因大幅減產,當局緊急從國外進口約259萬噸大米。
按照當局的說法,造成本次“米荒”的主要原因是去年夏季酷暑,高溫與乾旱導致主要產區的稻米產量下降,大米品質不佳。此外,今年夏天外國遊客人數大幅增加,推動了餐飲業對大米的需求,造成國內大米的供不應求。日本氣象廳在本月早些時候發布南海海槽“巨大地震”警報,地震預警引發了大量民眾搶購並囤積大米,導致市場上流通的大米減少。
日本當局早前表示,隨著新米在9月份開始上市,大米短缺狀況有望獲得一定程度的緩解。但是,台風“珊珊”本周為日本帶來強風暴雨,可能影響水稻收成。東北部宮城縣農民清野一輝(譯音)表示,今年水稻長勢不錯,預計可提前到9月下旬左右收割,目前正是稻粒變大、口感提升的重要時機,擔憂暴風雨吹倒稻秆,造成歉收。
愛知縣彌富市的一些農戶已因台風受到影響,其種植的水稻已被強風吹倒並浸泡在水裡,品質可能受損。大分縣由布市也有農戶表示種植的水稻本應在9月初開始收割,但台風來襲導致水稻被吹倒,可能在台風過境後需要花兩倍的時間來收割。
專家:政府減產政策導致
有業內人士預計,日本大米供應緊張情況將持續到明年。前農林水產省官員山下一仁表示,日本當局將“米荒”原因歸咎於氣候、遊客增多和民眾囤積等因素是不合理的,即使每月有300萬遊客在日本逗留一周,三餐都吃米飯,消耗大米的總量也僅占國內總消費量的0.5%左右。他認為,此次“米荒”的根本原因在於日本政府長期以來的政策失誤。
隨著人口下降,消費習慣逐漸多元化,日本民眾對大米的需求量減少,當局為防止大米產量過剩導致價格下跌,決定逐年減產,以提高大米市場價格。日本政府50多年來一直推行稻田“減耕令”,為改種小麥或大豆等其他作物的農民提供補貼,近年來衹有約60%的稻田投入使用,目前的大米年收成低於700萬噸。他強調,日本減少水稻種植面積“絕對是一項糟糕的政策”,造成日本處於糧食不安全局面,若出現微小的消費波動,如入境遊客增加,就會再次造成大米短缺和價格上漲。(綜合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