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香港政治

紫荊文化論壇暨院士開講啟動儀式在港舉行

2024-08-27 00:14:18
紫荊文化論壇暨院士開講啓動儀式(中評社 段曉魯攝)
紫荊文化集團董事長許正中(中評社 段曉魯攝)
  中評社香港8月27日電(記者 段曉魯)由紫荊文化集團主辦的“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週年”紫荊文化論壇暨“紫荊·院士開講”啟動儀式,於8月26日在香港君悅酒店舉行。論壇邀請到來自英國、美國、塞爾維亞、印度尼西亞等國以及中國內地、香港、澳門的專家院士、政商領袖,共同回顧新中國成立75年來的光輝歷程,共話“一國兩制”在港澳的成功實踐,分享科學家的創業故事。

  外交部駐港公署特派員崔建春、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副司長黃偉綸出席論壇開幕式並致辭,紫荊文化集團董事長許正中致歡迎辭。香港立法會主席梁君彥,香港再出發大聯盟秘書長譚耀宗,紫荊文化集團副總經理丁偉,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宣文部副部長孫兆敏,中國工商銀行(亞洲)董事長兼執行董事劉亞乾,新世界發展行政總裁鄭志剛,全國政協常委姚志勝,特首政策組副組長王春新,紫荊雜誌社社長楊勇等主禮論壇。外交部駐香港特派員公署新聞及公共關係部主任黃景睿參贊、香港特區政府警務處處長蕭澤頤、海關關長何珮珊、懲教署署長黃國興、消防處處長楊恩健、特首政策組副組長關家明,以及部分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立法會議員等亦出席開幕式。

  紫荊文化集團董事長許正中代表主辦方向與會嘉賓表示歡迎。許正中董事長說,此次紫荊文化論壇以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週年為主題,回顧新中國的光輝歷程,向世界講述“一國兩制”成功實踐的故事,展望中國式現代化港澳篇章。許正中在開幕式上宣佈紫荊文化集團正式啟動“紫荊·院士開講”系列活動,表示未來三年將邀請中外各學科50位頂級院士來港,舉辦形式多樣的學術交流和科技講座活動,助力香港國際創科中心建設,為國家創新體系建設作出香港貢獻、注入香港動力。

  外交部駐港公署特派員崔建春致辭時表示,內地和香港目前面對很多挑戰,包括氣候變化、地緣政治衝突等,三中全會通過非常具有歷史意義的決定,有關《決定》有15個部分,對國際社會和香港都很重要。他指出,改革開放是中國發展的關鍵,有關《決定》關於改革,包括經濟改革,以作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驅動力,亦提及創新的重要性等。

  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副司長黃偉綸致辭時表示,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75周年,這是十分重要的歷史里程碑。回歸以來,一國兩制在香港成功實踐,充分證明制度的強大生命力,在一國兩制下香港擁有寬廣的發展空間,香港是連接內地與世界的橋樑,本港作為超級聯繫人、超級增值人的角色,在當前國際地緣政治比較緊張的大環境下,亦會進一步加強。

  本屆活動會期半天,分為紫荊文化論壇和“紫荊·院士開講”兩個環節。在紫荊文化論壇環節,英國劍橋大學前高級研究員馬丁·雅克(Martin Jacques),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公共政策學院院長、前海國際事務研究院院長、廣州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理事長鄭永年,印度尼西亞共和國駐華大使周浩黎(Djauhari Oratmangun),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榮休講座教授、全國港澳研究會顧問劉兆佳,塞爾維亞國際政治經濟研究所副所長伊沃娜·拉傑瓦茨(Ivona Ladjevac),國家行政學院專家工作室領銜專家、一級教授韓慶祥,2019年度中國政府友誼獎得主,全球化智庫(CCG)高級研究員,美國學者、作家龍安志(Laurence J. Brahm),澳門基金會行政委員會主席、澳門文化界聯合總會會長吳志良,中國工商銀行(亞洲)董事長兼執行董事劉亞乾,擔任主旨演講嘉賓。

  馬丁·雅克表示,現代化已成為中國討論的熱門話題之一,中國式現代化不僅改變了中國自身的前景,也改變了整個發展中國家的可能性及其現代化前景。中國式現代化根植於中國的歷史與現實,與西方式現代化存在顯著區別。從長遠來看,中國式現代化將發揮越來越大的全球影響力。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明確要加快現代化進程,著力發展新質生產力,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中國正在創造一種新的現代性形式。

  鄭永年表示,“一國兩制”概念的提出和在香港、澳門的應用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所取得偉大成就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要在國家統一層面認識“一國兩制”的偉大戰略意義,更需要從鄧小平作為一個偉大戰略家的角度來深刻認識“一國兩制”的意義。“一國兩制”在國際層面意義重大,這一中國實踐為需要解決國家統一問題的國家提供了一個可以參考的“中國方案”。

  劉兆佳表示,過去幾年中央一連串撥亂反正政策和措施有效地扭轉香港局面,使“一國兩制”重回正確軌道,不但消除了國家安全隱患,也讓“愛國者治港”和“行政主導”成為事實。在這個新的起點上,香港更有條件和能力在國家新一輪的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的過程中對國家發展和民族復興作出新的貢獻。同時,需要糾正國際社會對“一國兩制”的錯誤認知,爭奪“一國兩制”國際話語權,講好“一國兩制”實踐的香港故事。           

  伊沃娜·拉傑瓦茨表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與發展是世界奇跡,經過幾代中國領導人帶領中國人民持續奮鬥,中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主要體現在十個方面:經濟持續快速增長、數億人擺脫貧困、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科學技術取得長足進步、教育事業蓬勃發展、醫療保健條件改善、太空探索成績斐然、有效應對環境挑戰、全球影響力增強和推廣中華文化。中國不僅實現自身發展,更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貢獻。

  韓慶祥表示,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側重在中觀層面談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注重制度建設與社會有序,彰顯出從局部探索到全面破冰再到系統集成的歷史邏輯,體現了從方向堅定不移到歷史與時俱進再到改革蘊含規律的內在特點。二十屆三中全會所講的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堅持系統觀念、更加註重系統集成的改革,注重增強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使制度更加成熟和定型。

  龍安志表示,自己作為第一批來中國學漢語的美國學生之一,親眼目睹了中國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取得的巨大進步和變革,以及中國人民享受到的福祉。中國故事需要向世界講述,但必須以國際觀眾能夠理解和接受的方式講述,向世界傳達中國自己的價值體系。在當前複雜多變的國際形勢下,文化和體育交流是加強國家間關係的重要渠道,香港可以成為中國通過文化外交接觸世界的一個重要平台。

  吳志良表示,澳門回歸祖國25年來,“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地位日益鞏固,經濟韌性不斷增強,居民整體生活素質日益提升,形成具有澳門特色“一國兩制”的成功實踐。澳門始終秉承“愛國愛澳”的優良社會傳統,從政治引領、文化滋潤、社會關愛和財政支持多方面不斷夯實“愛國愛澳”的政治基礎。澳門正進入一個全新的發展期,將在國家對外開放中發揮更大的作用,為中國式現代化和民族復興貢獻更大力量。

  劉亞乾表示,香港發揮自身優勢、服務國家科技強國戰略,具有重要戰略意義和現實意義。香港要立足“自身所長、國家所需”,圍繞“科技強國”所需,發揮自身獨特作用;香港金融業要聚焦“科技強國”建設,在“匯企”“聚資”“引才”方面,發揮好“內聯外輻”的橋梁作用。中國工商銀行(亞洲)將圍繞香港創科中心建設和國家 “科技強國”戰略,持續貢獻金融力量。

  在“紫荊·院士開講”主旨演講環節,來自美國、中國內地和香港的三位著名科學家擔任開講嘉賓,結合自身研究成果和科研經歷,講述他們投身科學研究的故事,以及對科學和科學家精神的理解。

  2013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傑出大學教授阿里耶·瓦謝爾(Arieh Warshel)表示,中國在現代化和科技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為全球科學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為人類探索自然奧秘帶來了更多驚喜。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的各個領域都取得了重大進展,包括太空探索、海洋研究、量子計算、高速鐵路、電動汽車和人工智能。中國也已成為綠色能源的全球領導者,特別是在太陽能、風能和電池儲能技術方面。主要原因是中國願意並積極主動地與世界開展國際科學合作和教育學術交流。中國政府積極擴大國際科技交流與合作,加強國際化研究環境建設,努力構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開放式創新生態系統。

  中國科學院院士、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總結了中國科技發展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各項主要科技指標均居於世界前列,ESI論文數量及被引用次數躍居世界第二,僅次於美國,專利規模和產出效率穩步提升,中國正在邁向頭號科技大國。但是,中國在全球創新版圖中仍處第二梯隊,在尖端科技領域的優勢依然有限,面臨大而不強等突出問題。研究型大學是教育、科技、人才一體推進的重要結合點,是源頭創新的生力軍,西湖大學將在實現科技強國戰略目標的進程發揮自身作用。

  中國工程院院士、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世界電動汽車協會創始及輪值主席陳清泉講到,科學和技術的進步必然會不斷拓展人類的知識,提升人類的生產力,創造出許多令人興奮的可能性。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國科技事業實現歷史性、整體性、格局性重大變化。國家對科技的重視和迫切要求空前未有,國家對科學家的愛護和期望空前未有,科學家實現理想發揮才能的機遇空前未有。香港應發揮自身獨特優勢,為國家新質生產力發展貢獻力量。陳清泉勉勵青年學子充分挖掘自身潛力,保持樂觀上進的精神狀態,爭做創新型人才。

  “紫荊·院士開講”是紫荊文化集團全新打造的科技主題品牌活動,未來將邀請更多中外院士來到香港,展示前沿科技,培育創新思維,促進交流合作,推動成果轉化,以更多原創性、顛覆性、引領性科技創新吸引更多人才、技術、資金、項目落地香港,形成產業鏈、延伸價值鏈,聚集各方面資源力量,共同參與香港國際創科中心建設。

  本次論壇由紫荊雜誌社承辦,中國工商銀行(亞洲)、新世界發展等擔任支持機構。來自香港政商、學術、教育、科技、文化、傳媒等各界知名人士、專家學者、社團領袖、青年代表,以及印尼、新加坡、哈薩克斯坦、南非、俄羅斯等國駐華使節和駐港領事,共200餘人出席。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新聞社、《中國日報》等中央駐港媒體,以及香港各主流媒體等到場採訪報導,鳳凰衛視、紫荊雜誌、橙新聞、騰訊視頻等進行了現場直播。
外交部駐港公署特派員崔建春(中評社 段曉魯攝)
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副司長黃偉綸(中評社 段曉魯攝)
英國劍橋大學前高級研究員馬丁·雅克(中評社 段曉魯攝)
全國港澳研究會顧問劉兆佳(中評社 段曉魯攝)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公共政策學院院長鄭永年(中評社 段曉魯攝)
塞爾維亞國際政治經濟研究所副所長伊沃娜·拉傑瓦茨(中評社 段曉魯攝)
國家行政學院專家工作室領銜專家、一級教授韓慶祥(中評社 段曉魯攝)
全球化智庫(CCG)高級研究員,美國學者、作家龍安志(中評社 段曉魯攝)
澳門基金會行政委員會主席、澳門文化界聯合總會會長吳志良(中評社 段曉魯攝)
中國工商銀行(亞洲)董事長兼執行董事劉亞乾(中評社 段曉魯攝)
啟動儀式現場(中評社 段曉魯攝)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