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今日圖首

藍智庫:賴演說沒橄欖枝 引用錯亂史觀

2024-05-20 15:03:01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中評社 資料照)
  中評社台北5月20日電/賴清德與蕭美琴今天正式就任,針對賴清德520就職演說,中國國民黨智庫“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今日表示,賴清德沒有提出具體作為,看不見橄欖枝,更感受不到善意!

  國政基會會強調,賴清德未談兩岸人民關係條例,演說結尾暗示1624年是台灣的起始年,但該年是荷蘭在台南建城、殖民台灣之始,是台灣被列強霸凌的恥辱之始,這種錯亂史觀已飽受批評,不知為何賴清德還那麼堅持?

  “國政基金會”早於5月3日在董事長、國民黨主席朱立倫率領下,舉行記者會向賴清德新政府提出30項政策建議,先後舉辦三場記者會,持續發布12篇新聞稿說明政策主張,表達新期待,希望賴清德上任後不要讓人民希望落空、受到傷害。

  面對三黨不過半的新局,“國政基金會”指出,賴清德只強調理性問政、遵守程序正義,多數尊重少數,少數服從多數,國家利益優於政黨利益,朝野推動法案應該合乎“憲法”等,卻只是虛無飄渺的空話,有關“行政立法協調合作,共同推動國政”,而該如何協調?如何共同推動國政,也完全沒有著墨。

  賴清德只說行政團隊會先推動朝野有共識的議題。“國政基金會”表示,有共識的問題不大,沒共識的問題如何化解,才是真正的挑戰。對於在野黨關心與期待推動的法案,賴清德沒有回應;對於日前“國會”爆發嚴重的暴力衝突,更沒有表態,令人遺憾。

  “國政基金會”指出,賴清德不承諾遵守“中華民國”“憲法”,卻要求朝野推動法案要遵守“憲法”。“憲法”不是工具,拿來當擋箭牌或代罪羔羊,呼之則來,揮之即去。

  民眾對兩岸關係前景沒有信心,更擔憂賴清德鮮明的“台獨”色彩將更難維持台海和平。“國政基金會”表示,賴清德希望中共正視“中華民國”的存在。然而,他自己並未尊重“中華民國憲法”,也沒有依循“憲法”之兩岸關係定位推進大陸政策,根本就是玩弄文字遊戲、欺騙民眾!

  “國政基金會”說,關於賴清德演說兩岸部分,蔡英文的“四個堅持”無法打破兩岸對抗局面,反而讓台海現狀瀕臨瓦解、甚至導致戰爭風險上升。賴清德及其“國安”團隊仍未放棄“仇中”心態,意圖延續“抗中保台”論調,仍想繼續以嚴苛的“國安”五法管制人民,嚴重傷害人民權益及基本人權。民進黨為兩岸交流設下重重阻礙,開放觀光無關“國家安全”,卻仍在等待中國大陸回應,意圖製造“無須兩岸政治基礎還是能對話”的假象,證明他根本無心於改善兩岸關係。賴清德只提及“中華民國”憲政體制,卻沒提到“兩岸人民關係條例”,是否已代表他的兩岸立場?倘若他未來不再以“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為處理兩岸事務的法理依據,執意推動“兩國論”,台海衝突風險恐將持續。

  “國政基金會”指出,台海衝突風險恐將持續。國際社會關注台海和平,但不代表一定會介入台海衝突。賴清德不願向中共釋出橄欖枝,依然無法化解潛在的台海危機。

  “國政基金會”表示,民進黨2023年“百萬陸客來台”跳票,且過去衹有疫情禁止民眾組團赴陸,現在疫情已過,2024年過年前以“國安”手段限制兩岸交流,發出“禁陸團令”,不僅旅遊相關業者苦不堪言,對於兩岸和平交流也有所損傷。而今,賴清德說“重啟雙邊對等的觀光旅遊”,對於民進黨之前惡意手法,要如何善意啟動雙邊對等觀光旅遊?

  “國政基金會”說,一直以來顯示物價、房價、貧富差距是民怨之首,但我們很失望的發現,賴清德就職演說中並未將民眾的聲音放在首位,僅提出“要不斷改善”,全無實際作法。

  “國政基金會”表示,八年來,蔡政府亦曾多次表示要讓經濟發展果實全民共享,近期“主計總處”調查卻顯示2021年台灣前20%家庭平均財富,與後20%家庭平均財富,差距已高達66.9倍,遠高於30年前的16.8倍;日前前主計長甚至表示“財富分配平均是共產主義”,讓蔡英文所謂“創新、就業、分配”為核心的新經濟模式完全破功。

  “國政基金會”指出,疫情以來,房市、股市熱潮以及資通訊產業發展讓讓財富更集中於少數人,賴清德在演說中卻未更進一步宣示鼓勵企業加薪、推動稅制改革等積極方案,讓多數民眾心中的期待落空。

  “國政基金會”說,“賴政府”強調在新的任期要推動第二次能源轉型,但請先正視第一次能源轉型“非核家園”的問題,再來談第二次能源轉型。這八年來,停電跳電事件頻傳,且不論是國外商會或是台灣的企業都擔憂台灣是否有穩定的電力供應,政府卻以一句“台灣不缺電”帶過,更是在今年大漲電價11%。第一次錯誤能源轉型讓台灣陷入不少綠能弊案、電力成本大漲、電力供應不穩之災難,若不修正第一次能源轉型之誤,空轉的第二次能源轉型也只會讓台灣在經濟與環境發展上繼續倒退。

  “國政基金會”表示,賴清德在“民主台灣,世界繁榮推手”中提到,台灣掌握半導體先進製程技術,站在AI革命的中心,也在“前瞻未來,智慧永續”講將全力推動台灣成為“人工智慧之島”,讓產業人工智慧化,用人工智慧的算力,來提升國力、軍力、人力和經濟力。洋洋灑灑的寫作文給大家一個美麗的夢境,不過都沒提“怎麼做”。

  “國政基金會”指出,就以打擊黑金、槍、毒和詐騙來說,國民黨智庫起碼在防制詐騙就提出,以區塊鏈技術溯源,及用大數據分析詐騙熱點,加強巡邏,降低警方只能被動因應的限制。

  “國政基金會”表示,再說到加薪與解決缺工,其實這兩件事可以融合為一,因為缺工所以需要加薪留才,政府則應將補助用在如何強化“算力”為人力資本投資重點項目,唯有全民具有運用AI技術的能力,才有可能為自己加薪,進而推動產業創新升級,降低對基礎勞動力的依賴。很可惜在賴清德的就職演說中只見口號,不見戰略與策略!

  “國政基金會”說,賴清德的就職演說也避談教育的核心問題,如學術倫理、大學自治、高教大量退場、學用合一......等;文化方面,只提出了“多元文化”、“文化永續”的主張,失之空洞,而且對於民進黨一連串“文革”,包括裂解故宮、轉型史博館等去中華文化行為,避而不談。尤有甚者,結尾暗示1624年是台灣的起始年,該年是荷蘭在台南建城、殖民台灣之始,是台灣被列強霸凌的恥辱之始,這種錯亂史觀已飽受批評,不知為何賴清德還那麼堅持?另體育方面,期許新政府儘速提出成立“體育暨運動發展部”的時程表,勿讓體育署升格淪為口號。

  賴清德提及幼托、長照要延續擴大,也提到社會安全網要持續強化,接著又強調要幫忙家庭照顧者減輕負擔,看似已關注到目前民眾最重視的社會議題,但國政策基金會認為,對於上述政策皆無具體說明,顯然是選擇“蔡規賴隨”,繼續執行蔡英文過去的政策。然而,以托育準公共化而言,準公共化並不是真正的公共化,且每年耗費少子化對策大部份的政策,對於提升公托、公幼的占比並無太大的助益;此外,民進黨政府的“長照2.0”長期被中、重度失能家庭批評為“用不到、不好用”,雖然預算每年不斷的增加,但財源依賴機會稅,再不實施長照保險,未來將難以因應超高齡社會的挑戰,更無法減輕家庭照顧者的負擔。

  “國政基金會”指出,賴清德提及“大家重視交通安全,我會打造符合人本的交通環境,擺脫‘行人地獄’的惡名。”然而,營建署早在2009年推出“人本交通”、2018年推出第二版,這麼多年過去了,在民進黨執政下,還得到“行人地獄”的惡名,要民眾如何相信未來可以洗脫惡名?!

  賴清德提及“確保健保永續經營”,一如勞保,健保也不能倒,但國政策基金會強調,永續經營的健保不能建立在犧牲民眾或犧牲醫護權益的基礎上,人口老化、慢性病患增加、重症與醫療科技進步等現實因素,民進黨必須提出更積極有效的健保因應對策,否則健保財務窘境將日益加劇。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