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港澳新聞

不負韶華 青春夢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2024-10-01 15:04:05
  中評社北京10月1日電/據大公報報導,“我們要抓緊大灣區建設的機遇,把青春夢想融入國家發展之中,大有可為!”新中國75周年國慶前夕,四位香港青年在訪問中,分享到內地實習和創業的經歷。他們有的在本地就讀大學,有的負笈海外回流香港,對他們來說,到內地學習、工作,是開闊眼界的一段難忘經歷,立志把青春夢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受訪港青表示,喜見內地線上線下的服務都更加人性化,設計理念以民生為先;亦看到世界各地的旅客都來到中國,破除了他們舊有的刻板印象。受訪港青強調,會將經驗帶回香港,對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發揮所長,大有幫助。

  林思翹:灣區一小時生活圈成真

  受訪當日,林思翹(Eugene)上午在東莞,下午已趕回香港,他笑言“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已從願景變為現實。”Eugene在香港長大,大學到英國讀書,畢業後回港任職銀行,幾年前又到內地創業,現在在東莞已經有自己的一盤生意。

  Eugene分享,內地創業氛圍濃厚,“因為人工、租金成本都較低,很多人會畢業後出來先博一博,嘗試去追夢。他說,大灣區各處都有自己的特色文化和產業,更有“一小時生活圈”,有志創業的青年,可以實地看看,再考慮自己應該創業,還是先在當地就業積累經驗。

  目前各地政府都為青年創業推出支持措施,Eugene直言,有支持固然好,但首要自己踏出第一步,“不試就沒有機會”。

  Eugene分享,相信很多港人想回內地實地看看,只缺一個契機。他說,交流團是很好的機會,現在有很多到內地的交流團,在大灣區內也有很多創業、孵化基地,如果根據自己的行業和興趣選擇一些協會加入,是最快建立人際網絡的方法。

  “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長征’,包括我們的上一代,遍地黃金很多機會,其實都是靠他們自己打拼出來的。我們這一代,國家之間、大國外交的形勢是前所未有的複雜,我們青年最起碼的就是盡自己的責任,將所見所聞和身邊的人分享,將選擇的權力留給大家。”Eugene說。

  區凱琳:故宮文化推廣啟發多

  區凱琳在2023年參與了“港澳大學生文化實踐活動”,並在故宮博物院完成了為期一個月的實習。她感慨地說,這段經歷是她人生中難以忘懷的一段時光。

  有了故宮工作的經驗,區凱琳認為,香港可以嘗試發展文創產品,尤其作為國際都會,可以與世界各地的大型博物館展開合作。故宮在文化推廣上的一些創意角度和手法、對於新興的短視頻等技術的使用也很有啟發性。

  被問到在北京實習時,是否習慣的時候,區凱琳笑言,其實,在香港更懷念北京實習生活的時光。她說,現在有更多外國朋友到內地的不同城市參觀,可以讓大家深入瞭解中華文化,破除以前的一些stereotype(固有印象)。

  區凱琳大學在倫敦學習當代文化媒體,她表示,現在特區政府越來越重視文化、藝術方面的發展,這與國家發展大局相契合,可以看到政府在這方面投放很多資源,希望自己可以為國家、為香港進行軟實力的推廣。她認為,港青回香港、回大灣區發展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陳景林:實習令我愛上了北京

  陳景林2022年參加“港澳大學生文化實踐活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完成了實習,2023年再參加“港澳青年看祖國”各界港澳青年代表交流團。他說,自己對於青年工作充滿熱情,近幾年已經去了十幾個省份的不同地方交流、參觀,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和風土民情。對祖國75歲生日,他衷心祝願祖國尤其在文化強國的方面能有更好發展,亦希望內地和香港的青年可以繼續加強聯繫,共同承擔好肩上的責任。

  陳景林分享道,在國家博物館的實習交流經驗不僅讓自己瞭解博物館運作機制,更令自己對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產生了興趣和敬意。

  他說,實習期間很快適應了北京的生活,並對這座城市充滿喜愛。北京有值得香港借鑒之處。而在電子化方面,內地也非常領先,在暑期遊客高峰,每天數萬人參觀國博都可從手機或者網上平台進行預約,而且很多證件,譬如駕駛執照也已電子化。

  陳灝博:上海工作節奏似香港

  陳灝博(Paul)高中後到加拿大讀書,負笈七年後回港。Paul今年6月參加了香港中華總商會的“青年滬動”香港青年上海實習計劃,到上海實習44日。Paul在上海為一個跨國貿易公司進行市場營銷,其中一項工作是為一個法國時尚品牌撰寫小紅書推廣文案。

  “參加這個交流活動是因為自己對marketing(市場營銷)很有興趣,所以想回內地看看在市場營銷方面有什麼相同或者不同之處,同時也挑戰自己去習慣使用英文和中文。”

  Paul回憶說,初到上海,當地人亦“個個工作節奏都好快”,而交流方面,一開始也需要適應普通話的工作環境,一些工作方面的用詞都需要深入解釋。好在同事都非常熱情,因此適應很快。儘管Paul走遍世界各地,但他笑言始終忘不了香港茶餐廳的凍奶茶。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