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董事長兼發行人王丰發表主旨演講(中評社 海涵攝)
中評社北京11月2日電(記者 海涵)中國時報董事長兼發行人王丰在第五屆兩岸媒體人峰會上表示,媒體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平台,有三個重要使命,分別是信息的交流、觀念的交流和情感的交流。他指出,對於台灣同胞而言,現階段很重要的事情就是如何回到堂堂正正的中國人的道路上,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慎終追遠。如果台灣同胞在內心深處、靈魂深處認定自己是中國人,兩岸關係就一定會好。兩岸關係好,台灣才會好。
王丰聚焦情感交流,講述了自己的動人故事。他表示,中國有句古話——“慎終追遠、民德歸後”。“慎終追遠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就在五天前,我回湖北祭祖,就是為了慎終追遠。”王丰回憶起父親親自題寫的書法作品,那是唐朝詩人王昌齡的一首詩——“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小時候不懂,問父親這首詩是什麼意思,他苦笑。若干年後,我才之道父親苦笑背後蘊含的深意——思鄉。”王丰說,至今他都十分感念這幅字帶給他的影響。
王丰還提及其父常常朗朗上口的另一首詩,是唐朝詩人杜甫的《月夜憶舍弟》——“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他分享了父親當年離開湖北老家的歷程,“我十歲的時候,父親送我一幅中國地圖,他指著湖北說‘我從這裡一步一腳印走出來’。”
關於父親如何離開故土,王丰年少時期聽父親講過多次。多年後,他帶著父親的骨灰回湖北,親眼看到了大陸的錦綉山河,親耳聽到了鄉音,不禁潸然淚下。從1988年首次回大陸至今,王丰已經來往兩岸百來次,他表示,台灣同胞無論是外省第二代或是外省第八代,大家都是中國人。如果台灣同胞都能慎終追遠,都能回大陸老家看一下,看看大陸的繁榮進步,那麼其人生觀會徹底改變。
王丰說,西方一些學者在談人的身份認同,島內很多朋友其實就面臨著“我到底是哪裡人”的疑問。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有一首歌叫做“亞細亞的孤兒”,這首歌充分反映了很多台灣同胞的心態,其身份認同出現了問題。對於台灣同胞而言,現階段很重要的事情就是如何回到堂堂正正的中國人的道路上。“通過我個人實踐經驗來看,解決之道就是慎終追遠。”王丰說,如果台灣同胞在內心深處、靈魂深處認定自己是中國人,兩岸關係就一定會好。兩岸關係好,台灣才會好。
以“新變局下的兩岸媒體融合發展”為主題的第五屆兩岸媒體人峰會10月31日在北京舉行,兩岸110餘名媒體負責人、傳媒學者、新聞界代表等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