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藍營視點

傅慰孤:賴清德須向外界說清楚終戰指導為何

2024-06-18 00:20:16
空軍退役中將傅慰孤接受中評社訪問。(中評社 張嘉文攝)
  中評社台北6月18日電(記者 張嘉文)賴清德16日在陸軍官校的黃埔百年校慶上致詞時說,不能接受“首戰即終戰”的投降主義,被外界認為是針對2020年曾提及此語的馬英九。台空軍退役中將傅慰孤對此向中評社表示,賴可以不接受這樣的說法,但必須向外界說清楚,他的終戰指導為何,也就是如何終止戰爭。

  傅慰孤說,要開戰很容易,說打就打,但領導人須先說清楚終戰指導,也就是打到什麼程度不能打了,或者是要戰到最後一兵一卒,甚至拿著掃把上戰場,全部台灣人死光,把台灣變成一個焦土,是不是這個才是賴清德的終戰指導?

  傅慰孤強調,最好的“國防”政策其實是和敵人去握手,這是最少風險的避戰方式,而不要打仗,避戰謀和是上策,過程中避戰是政治問題,備戰則是軍事問題,那要如何去謀和,就要釋出善意,這才是賴清德應該思考的。 

  傅慰孤,浙江鎮海人,空軍官校第46期、三軍大學戰爭學院正規班、兵學研究所畢業,1997年1月出任首席副參謀長,1998年1月晉升中將,前後擔任“國防大學”空軍學院院長、“國防部常務次長”,2002年3月任空軍副總司令。退役後陸續完成元智大學機械研究所碩士、台灣大學EMBA學位。現為兩岸華孫文化藝術交流基金會董事長,中華文化孫子兵法研究會創會長。

  對於賴清德強調不能接受首戰即終戰這樣的投降主義說法,傅慰孤向中評社表示,賴清德現在最應該讓全台人民清楚他的終戰原則是什麼,打到什麼程度要停止?而且要向大家說明,兩岸究竟打這場仗的目的是什麼,打完之後台灣就可以獨立了嗎?打仗的目的是什麼?

  至於賴清德一直強化敵我意識,加上不能接受首戰即終戰的說法,是否代表真要讓台灣往打巷戰、城鎮戰的方向去準備?

  傅慰孤說,不管是要用城鎮戰也好,打巷戰也好,打完之後請問結果是什麼?要告訴民眾需要打到什麼程度,打到跪地求饒,還是打到全部人死光光?這才是關鍵,不能嘴巴說不接受,這沒有用。他從去年就一直在強調,台海現在是不對稱作戰,兩岸的軍力完全不對稱,在這情況下,如果去打仗,“我方”的終戰指導是什麼,這一點民進黨政府一直說不出來。

  其實不要打仗,避戰謀和才是上策,傅慰孤說,要謀和就要釋出善意,但現在有關兩岸交流,民進黨政府就扣上一個統戰的帽子,民主自由人權當然很好,那就要有自信,為什麼要怕人家來統戰你呢?透過兩岸交流釋出善意,謀求和平,比討論怎麼打仗還要實際。

  傅慰孤提到,如果兩岸開打,大陸的首戰一定的是用導彈來攻擊台灣,對台灣的有生戰力,空軍、海軍等等,有計劃地摧毀,現在的戰爭,沒有海、空軍,請問怎麼持續打下去?加上結果會是台灣全在挨打,以及戰爭的區域就在台灣本島,當本島被大量導彈摧毀時,終戰指導就很重要。

  如果真正打仗,你有沒有致勝點,傅慰孤說,這是民進黨政府該思考的,台灣在軍事上,有哪一點可以贏得了大陸的?如果要和解放軍打城市游擊戰,請問城市整個破了,像烏克蘭那樣,很多城市都被毀了,人民沒水喝沒電用成了難民,烏克蘭人可以往鄰國跑,台灣人往哪裡跑呢?就只能往太平洋跳,因為沒有退路,這是需要理智思考的事情。

  至於打城鎮戰的目的是為了撐著等美國來的問題,傅慰孤說,撐著沒有用,請問美國有和台灣簽協防合約嗎?美台之間是否為正式“邦交國”關係?如果都沒有,那看到烏克蘭原本跟美國這麼好的關係,但發生戰爭,美國並沒有出兵協防,請問台灣出事,美國會出兵嗎?憑什麼美國要出兵?

  傅慰孤認為,即便美國總統拜登講了至少5次,類似會出兵協助台灣的說法,但沒有簽下協議就是沒有保證,這就是美方的戰略模糊,他曾問過美國的軍事顧問,到底美方的戰略模糊底線是什麼?對方回答說,模糊到底,所以台灣要把所有籌碼都押在美國的戰略模糊上,其實就不太實際。

  傅慰孤說,總歸一句,40%的民意雖支持賴清德當選,但賴應該還是要以人民的福祉為依歸,而不是以自己的意識形態至上。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