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智庫匯聚

黃清賢答中評:賴講話將台海推入更危險境地

2024-05-21 00:19:44
南開大學台灣政治研究中心主任、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行政管理系教授黃清賢(中評社資料照)
  中評社北京5月21日電(記者 李子寧)賴清德昨日發表就職演說。就此,南開大學台灣政治研究中心主任、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行政管理系黃清賢教授接受了中評社記者採訪並進行解讀。他表示,賴清德的就職演說很明顯地體現出他已經把兩岸關係定位為“兩國”,相信賴清德在其任期內將會進一步推進所謂的“法理台獨”,而在推動的過程中,勢必會讓兩岸關係面臨“驚濤駭浪”,也把台灣帶入更大的險境。要真正實現兩岸和平,推動兩岸的交流合作,就必須要以“九二共識”的內涵為基礎,即兩岸同屬一個中國。

  黃清賢說,賴清德的就職演說很明顯地體現出他已經把兩岸關係定位為“兩國”,相信賴清德在其任期內將會進一步推進所謂的“法理台獨”。這種“法理”的方式不見得是要更改國名、國號或者國旗,而是通過“借殼上市”的方法,以“中華民國”來包裝“台灣共和國”,而在推動的過程中,勢必會讓兩岸關係面臨“驚濤駭浪”,也把台灣帶入更大的險境。

  對於賴清德“法理台獨”的邏輯,黃清賢指出,賴認為在“舊金山和約”簽訂後,日本放棄了對台灣的“主權”,台灣進入“主權未定”的狀態,直到1996年台灣開始民選地區領導人後,台灣就成為了一個“獨立國家”。不過礙於“台灣共和國”無法得到國際社會的支持,所以賴清德就把它轉化為“中華民國台灣”、“中華民國”或者是“台灣”,但無論用何種稱呼,都是在實質推動“獨立”。

  黃清賢表示,由於對世界格局發展變化的“誤判”,賴清德認為有更大的空間可以向前推動“台獨”工作,但實際上“一超多強”的格局已經在逐漸瓦解,美國不再能夠“一家獨大”,台灣想要走向“獨立”的國際空間可以說是不存在的,所以對於賴清德的兩岸路線,台灣同胞應該擔憂和思考相關表述所帶來的後果。

  對於賴清德提到的“兩岸互不隸屬”論和“中華民國憲政體制”,黃清賢則表示存在著非常嚴重的錯誤跟跳脫。因為“中華民國憲法”就是以“一個中國”為原則和基礎,如果以“意識形態”為先,否定兩岸同屬“一個中國”,那麼就是對“中華民國憲法”的誤讀更遑論“中華民國憲政體制”。這不僅會在台灣內部產生爭議,同樣也會嚴重破壞兩岸關係。

  談到賴清德在講話中多次強調“和平”,黃清賢指出,賴清德表示要跟“民主世界站在同一陣線”,一起“對抗”中國大陸,但實際上其他國家需要的是台海穩定,能夠通過台灣這個“橋樑”與大陸進行接觸溝通,所以相信其並不會得到世界其他國家的支持。他還表示,如果賴清德真的想要“和平”,最好的方式就是拋棄“台獨”思維,回到“中華民國憲法”裡的“一個中國”,而不是嘴上強調“和平”,實際所作所為卻是“背道而馳”。

  對於賴清德提出要“對等交流”,並恢復兩岸旅遊和陸生赴台就學,黃清賢表示,賴清德的邏輯裡認為兩岸就是“兩個國家”所以交流要“對等”,但他沒有理解到兩岸並不是“兩個國家”,同時民進黨當局不斷地“踩紅線”,對中國大陸採取對抗、敵視的態度,在這種情況下不可能推動兩岸的觀光旅遊和陸生赴台就讀,更不要說擴大兩岸的官方交流。

  “所以其實還是必須回到‘九二共識’的內涵,也就是兩岸同屬於一個中國,以此為基礎的兩岸對話、交流和合作才有實現的可能”,黃清賢補充道。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