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智庫匯聚

王海良語中評:賴葬送台海和平與台灣前途

2024-05-22 00:34:20
上海東亞研究所所長王海良
  中評社北京5月22日電(記者 海涵)上海東亞研究所所長王海良日前就賴清德“5· 20”講話接受中評社記者採訪,他表示,賴清德520講話的總基調是,台灣在他治下要進一步走向事實“台獨”。作為務實“台獨工作者”,在賴清德眼裡,“台灣與大陸井水不犯河水,大陸管不著,也管不了”,他準備與大陸對抗到底。從中可以看出,賴清德已經確定了自己的歷史使命與歷史定位,這就是更堅決、更清晰、更充分地實現可能的階段性“台獨建國”。由此也可以斷言,兩岸關係惡化沒有回轉餘地,兩岸對抗衹有惡性螺旋上升。
  
  王海良表示,在蔡英文的“四個堅持”之上,賴清德以“中華民國憲法”為法理依據,闡述“‘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再以“中華民國國籍”區分兩岸、以“國名三名並立”方式隱喻“台灣等同於國家名稱”。賴清德稱,“無論是‘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台灣,或是台灣,皆是我們自己或國際友人稱呼我們‘國家’的名稱”。這裡無法迴避的問題是,“台灣是國家的名稱嗎?”可以說,賴清德為了所謂正名、證明“台獨”的客觀性,真是攪盡了腦汁。如果說“中華民國台灣”是蔡英文的荒謬發明的話,賴清德則更上了一個台階,在“台獨”正名上搞了一個集大成。不過,他沒意識到,“國家的名稱”豈能當作一塊橡皮泥隨便捏成什麼樣?這只能證明,賴清德一心只想謀“獨”,根本不顧體統,完全不講規矩。可以說,在這個世界上,衹有賴清德所代表的“台獨”勢力相信“台灣是國家的名稱”。

  賴清德再度強調“‘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並呼籲大陸正視“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此外,講話通篇使用“中國”二字指代大陸。王海良就此指出,這是赤裸裸的“兩國論”。在用名稱搞“台獨”定位方面,賴清德比蔡英文要乾脆得多。賴清德毫不隱諱和掩飾,懶得用“對岸”指代大陸。在賴和他的智囊們看來,衹有採用這樣的名稱,才能把台灣與大陸標定為兩個“國家”,以達到為“台獨”做鋪墊的目的。這就是“獨台”路徑和策略,是比“台獨”更現實、更便捷、更平和的操作。這看似風輕雲淡,實則進行認知作戰。

  王海良表示,賴清德講秉持蔡英文的“四個堅持”路線,但避而不談“中華民國憲法”和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而大談“中華民國憲政體制”“維持現狀”,這顯然是賴清德的障眼法。賴清德所謂“維持現狀”的意思是台灣不改變“中華民國”旗號下的基本體制和架構,讓它繼續保持下去,不會從憲政體制上搞“台獨”。這看上去包裝得清清爽爽,“國體”統統不動,但只講台灣體制如何,卻避而不談“中華民國憲法”和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的做法,充分暴露了賴清德區隔兩岸、分裂國家的實質。 

  賴清德多次提到和平,並稱要積極落實“和平四大支柱行動方案”、“靠實力達到和平的目標”等。王海良指出,賴清德一邊講和平,一邊堅持“台獨”路線,對這樣的矛盾言行,何以自圓其說?把和平放在嘴上、行銷到全世界,是民進黨當局近年來對抗大陸的主要手法。當賴清德宣稱台灣要和平時,把大陸界定為對台海和平的最大威脅,這其實是為自己塗脂抹粉,把對方說成魔鬼,欺騙國際輿論,是賊喊捉賊的伎倆。賴所謂“靠實力達到和平的目標”恰恰證明,他相信只要有了以軍力為核心的實力,就不怕戰爭,也就不要和平了,要和平的形象只是權宜之計而已。

  賴清德希望兩岸“以對話取代對抗,交流取代圍堵,進行合作”,可先從重啟雙邊對等的觀光旅遊以及學生來台就學。王海良認為,這簡直就是裝上一道大鐵門後,打開一條細細的小縫,做做開放交流的樣子,其實則是森嚴壁壘,根本沒有交流的真心,且隨時都可以利用借口關上大門。一旦大門被關閉,賴清德又可以找理由反過來指責大陸。可以說,象徵性的兩岸交流除了為賴清德當局充當政治欺騙素材和撈取一點經濟收益,沒有其他意義。

  王海良說,賴清德“5·20”這番表態對兩岸關係將會帶來極大的危害。一是完全無法恢復兩岸對話。二是兩岸民間交流將嚴重受阻。三是台海將繼續兵凶戰危。四是兩岸在國際上激烈博弈。總之,以賴清德為首的“台獨”勢力繼續在謀“獨”道路上狂奔,勢將徹底毀壞兩岸關係,葬送台海和平與台灣前途。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