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智庫匯聚

李鵬語中評:賴帶災難 要高度警惕

2024-05-23 00:15:45
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院長李鵬(中評社圖片)
  中評社北京5月23日電(記者 海涵)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院長李鵬日前就賴清德“5·20”講話接受中評社記者採訪,他指出,賴清德的講話充分暴露了其“台獨”本性。

  李鵬指出,賴清德主張“台獨”不是一天兩天、不是一年兩年,而是長期的。他在擔任民意代表期間就曾高舉“台灣獨立萬歲”的標語,並表示他“棄醫從政”的理想就是“台灣獨立”,後來不管他擔任台南市長還是行政部門負責人,都公開露骨地聲稱“主張台灣獨立”,自稱“務實台獨工作者”“務實的台獨主義者”。2017年9月賴清德在立法部門接受質詢時甚至表示,他是“主張台灣獨立的政治工作者,無論擔任哪個職務都不會改變”。賴清德的就職講話表明,“台獨”是他根深蒂固的意識形態,他的“台獨”本性的確是“無論擔任哪個職務都不會改變”。因此,賴清德上台後,會不遺餘力地在可操之在他的部分加緊推進“台獨”分裂進程,比如通過“行政命令”推進法律層面的“台獨”,在社會、文化、教育等層面加速“去中國化”和“台獨”的步伐,對此兩岸同胞要高度警惕。

  李鵬認為,雖然賴清德想要實現其“台獨理想”,但在祖國大陸強力遏制“台獨”,以及美國表態不支持“台獨”、國際社會普遍反對“台獨”的背景下,他很清楚“法理台獨”“激進台獨”沒有實現的可能性,所以就用偷換概念、自說自話的方式來構建一套“自欺欺人”的“台獨”話語。台灣從來都不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世界上也從來沒有一個國家叫“台灣”,這是歷史事實、法理事實和基本事實。賴清德在講話中聲稱1996年李登輝上台是“向國際社會傳達,中華民國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主權在民”純屬無稽之談。他可以去查一查李登輝當年就職講話當中到底是怎麼講的,謊言便不攻自破。賴清德聲稱“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台灣,或是台灣,皆是我們自己或國際友人稱呼我們國家的名稱”更是沒有任何依據。賴清德真正想表達的是“台灣”是“我們國家的名字”,他在講話中70多次提到“台灣”,衹有9次提到“中華民國”,3次提到“中華民國台灣”,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他自稱“將依據‘中華民國憲政體制’”,請問這個“體制”中哪裡能找到“台灣”是“國家名字”的依據?

  李鵬表示,賴清德稱“‘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是赤裸裸的“兩國論”,也是基於他的“台獨”邏輯,他聲稱“台灣已經是一個主權獨立國家”,因此兩岸是“國與國”的關係。更為惡劣的是,他竟然曲解“中華民國憲法”,聲稱“根據‘中華民國憲法’,‘中華民國主權’屬於‘國民’全體;有‘中華民國國籍’者,為‘中華民國國民’”,並將此作為其“互不隸屬”論的依據,將大陸人民當作外國人,這種顛倒黑白的說法其心可誅。賴清德的“互不隸屬”論,其實質就是要挑戰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台灣的主權和領土屬於中國的法理基礎,是我們絕不能接受和容忍的。

  賴清德稱將秉持蔡英文的“四個堅持”路線,不卑不亢、維持現狀。李鵬表示,賴清德雖然表面聲稱將延續蔡英文的路線,秉持蔡英文的“四個堅持”,但實際上並不認同蔡英文的兩岸政策,他認為蔡英文的路線不夠“獨”,所以在講話中要表現得比蔡英文更“獨”。他對蔡英文的“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及其他相關法律,處理兩岸事務”並不認同,雖然在提及“中華民國憲政體制”,但並非指“兩岸事務”。雖然提及“中華民國憲法”,卻故意扭曲來佐證其“互不隸屬”論。而將兩岸定位為一個國家下的“大陸地區”和“台灣地區”的“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由於不符合賴清德的“台獨”理念,自然不會被提及。對於蔡英文的“中華民國台灣”,賴清德其實也並不認同,所以講話全文只提及3次。由此可以,賴清德內心深處並不想延續蔡英文的路線,更不願意成為蔡英文2.0,而是要走出自己的“台獨”之路,所以他所說的“維持現狀”實質上是要維持“台灣已經是主權獨立國家”的“現狀”,也是徹頭徹尾的“台獨”圖謀。

  賴清德在演講中多次提到“和平”,並稱要積極落實“和平四大支柱行動方案”“靠實力達到和平的目標”等。李鵬指出,賴清德所談的“和平”只不過是自欺欺人把戲,反映出他既想謀“獨”又怕“台獨”引發台海戰爭,更擔心其“台獨”行徑得不到台灣民意的支持的矛盾心態。祖國大陸已經明確表態“台獨就意味著戰爭”,“對於任何形式的‘台獨’分裂行徑,我們決不容忍、決不姑息”。對此賴清德心知肚明卻又存在僥幸心理。雖然他聲稱“提升全民保家衛國的意識,健全國安法制,強化國防力量”來對抗大陸,但實際上底氣嚴重不足,因此他寄希望於美國等外部勢力的干涉。他在講話中聲稱“台灣是世界的台灣”,一方面企圖強調“台灣不是中國的台灣”,另一方面企圖大搞“台灣問題國際化”,聲稱台灣“位居‘第一島鏈’的戰略位置”,“跟全球民主國家肩並肩,形成和平共同體,來發揮威懾力量,避免戰爭發生”,這是企圖拉美國下水,將國際社會綁在“台獨”的戰車上為他壯膽。賴清德衹有放棄“台獨”分裂主張,停止“台獨”分裂活動,才有可能給台海帶來真正的和平穩定。否則,不論是“以武謀獨”還是“倚外謀獨”,都只會給台海地區帶來驚濤駭浪,還會讓台灣的經濟社會發展出現衰退,給台灣民眾生活帶來深重災難。

  賴清德在演講中稱,希望兩岸“以對話取代對抗,交流取代圍堵,進行合作”,可先重啟雙邊對等的觀光旅遊,以及學位生來台就學。李鵬表示,賴清德講話中提及的“對話”“交流”“合作”不過是虛晃一槍,從他的這一段講話中,看不出他有任何的誠意,也看不到任何的善意。首先,他要求“中國正視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並與“台灣民選合法的政府”,在“對等、尊嚴的原則下”來談對話、交流、合作。祖國大陸反復強調,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是兩岸協商對話的政治基礎。大陸絕無可能在“兩岸互不隸屬”的定位下與賴清德當局有任何的接觸和對話。賴清德提出這麼多不切實際、不可能實現的要求作為對話的“前提”,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是典型的欺世盜名。而且,他在兩岸觀光旅遊的問題上也加上“雙邊對等”,兩岸教育文化交流領域內容非常廣,但他卻只提“學位生來台就學”,明顯就是缺乏基本的誠意。賴清德真正想要的,還是兩岸“脫鈎”“斷流”,他不希望兩岸交流過多過密導致他的“台獨”分裂圖謀無法得逞,導致兩岸民眾的情感接近,讓他的“台獨”騙局被戳穿被揭露。因此,不排除賴清德上台後,會繼續強化“國安法制”,限制兩岸民間交流交往,阻擾兩岸同胞走親走近,同時煽動兩岸民意對立對抗,這也會給台海局勢帶來更大的潛在風險。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