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智庫匯聚

大陸學者談台海新形勢:嚴峻複雜但可控可塑

2024-11-10 00:17:10
會議現場(中評社 海涵攝)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嚴安林(中評社 海涵攝)
  中評社常州11月10日電(記者 海涵)全國台灣研究會2024年學術年會11月9日在江蘇常州舉行,有學者在會上圍繞兩岸關係新形勢分享看法,他們普遍表示,當前,影響兩岸關係的因素發生了一些新變化,由此導致兩岸關係面臨新形勢。總的來說,我們既要看到兩岸關係更加複雜嚴峻的一面,也應看到兩岸關係變化中的一些積極因素。未來一段時間,台海局勢總體可控可塑。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嚴安林表示,兩岸關係新形勢首先表現在制約和影響兩岸關係的三大因素發生了一些新變化。賴清德的“台獨”理念和“台獨”政策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融合發展的最大破壞性因素;特朗普上台為兩岸關係增添了更大的不確定性;大陸綜合實力不斷壯大,堅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國家統一政策不斷優化,是穩定兩岸關係的積極性因素。

  嚴安林分析了未來四年特朗普政府台海政策的三個值得注意的特徵。他表示,第一,特朗普個人不看重台灣的利益,但是其團隊會看重台灣在制衡中國大陸中的作用;第二,特朗普個人不看重台灣的“民主制度”,但是其團隊會看重台灣的戰略地位;第三,特朗普個人不看重哪個政黨在島內當政,但比較看重台灣的產業能力。嚴安林表示,我們既要看到台灣問題外部環境所引發的嚴峻挑戰,特別是特朗普與賴清德兩個衝擊叠加所帶來的影響,但同時也要看到正在不斷增長的有利因素。對於中美關係的塑造,我們要積極主動,此外,也要持續做好兩岸融合發展。

  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副所長彭維學分析,有四大結構性變局推升台海高危風險螺旋上升:一是,賴清德推動“准法理台獨”更猛,加劇兩岸對抗摩擦風險;二是,三黨不平衡競鬥政治生態更險,加劇藍白政黨遏制民進黨長期執政難度;三是,美國聚焦台海“備戰拱戰”更凶,加劇台海衝突風險;四是,日本右翼“台灣心結”更深,加劇日“獨”深度勾連風險。

  彭維學表示,總體看,四大結構性變局及其消極影響,導致台海局勢更加嚴峻複雜。但更應看到,中國推進國家統一的戰略實力、決心意志前所未有,“鎖獨控台制美”新手段、新格局前所未有,島內民意“疑美棄台、預期被統、擔心武統”心理波動前所未有,台灣在“兩制台灣方案”中籌碼流失前所未有,美、日、台島不敢公開與中國大陸攤牌,台海局勢總體可控可塑。未來一段時間,台海局勢將呈現“對抗螺旋升級、總體可塑可控、發展趨勢利陸”的特徵。隨著強國建設的持續推進與實現,國家統一“必然統”“加速統”態勢將更加明顯。

  上海東亞研究所所長、研究員王海良表示,賴清德上台以來,先後拋出了“落地生根說”、“互不隸屬說”、“無權代表說”以及賴式“祖國論”,還發表了若干相關延申性言論,可歸納為賴版“新兩國論”,其文攻謀“獨”之勢呼之欲出,“賴清德路線”已初見雛形,其影響不可低估。自稱“務實台獨工作者”的賴清德自命不凡,野心勃勃,絕不滿足於過去8 年的“台獨”躑躅不前,定要邁出實質性步伐。儘管“新兩國論”只是賴清德謀求“台獨”進程中的階段性工具手段,但其作用和影響卻不可低估。可以肯定的是,賴的主要動機是謀求在“賴清德時代”(他一定會爭取執政8年)形成並執行“賴清德路線”。

  王海良認為,賴當局打著“中華民國”招牌借殼上市,但“台獨”本質和險惡用心是掩蓋不住的。藏在賴版“新兩國論”幌子後面的是先維持現狀、後著力謀“獨”,並在實現連任後放手一搏,留下賴時代政治遺產。針對賴當局的“務實台獨”及其對我們的挑戰,我們必須採取有效舉措行動,進行堅決鬥爭打擊,壓縮“賴清德路線”在島內外的負面影響和運作空間。
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副所長彭維學(中評社 海涵攝)
上海東亞研究所所長、研究員王海良(中評社 海涵攝)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