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智庫匯聚

蒙志成語中評:戰略自主?歐洲不扈從美國

2024-04-21 00:29:35
成功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蒙志成。(中評社 資料照)
  中評社台南4月21日電(記者 方敬為)德國總理朔爾茨(Olaf Scholz)14日至16日二度訪問中國。台灣成功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蒙志成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歐洲面對美中競逐升溫,積極尋求所謂的戰略自主,希望在當中成為有話語權的第三方,而不是被稀釋,因此包括德國、法國在經濟、產業鏈的發展上,並不打算扈從美國,反而願意與中方合作,這是歐洲面對兩強相爭之下的戰略表現。

  蒙志成,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政治學博士,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訪問學者,學術專長包括政治心理學、政治學方法論、兩岸關係、民意研究。現為成功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

  朔爾茨繼2022年11月率德國工商界赴中國訪問後,今年4月14日至16日二度訪華,包括西門子(Siemens)、BMW、賓士(Mercedes-Benz)等多家德國企業高層隨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親自接待,德中並共同簽署“關於自動網聯駕駛領域合作的聯合意向聲明”,中國後續也解除部分德國牛肉進口禁令。

  對於德國尋求與中國經貿合作,蒙志成表示,近期包括德國、法國等歐洲主要國家領袖,安排訪問中國大陸並進行經濟合作,主要有兩個因素,首先是展現歐洲的戰略自主性;其次則是憂心美國年底總統大選的可能變局,由於歐洲國家過去在特朗普任內吃了不少美國的悶虧,鑒於特朗普捲土重來的可能性,先在經濟層面上著手布局。

  蒙志成指出,歐洲雖然在軍事安全方面與美國合作,但與亞洲的狀況不同,亞洲國家面對美中競爭架構,在地緣政治風險攀升,安全需求日益增加的情況,基本上大多願意扈從於美國,即由美國擔任領袖,在政治、安全甚至是經濟面向,都開始有傾向美國的情況,與中國、朝鮮、俄羅斯等國家相對對立。

  他說,歐洲不願意採取亞洲國家的戰略模式,歐洲作為歷史悠久的傳統列強,更傾向戰略自主,希望在兩強之間保有所謂的話語權與國際影響力,歐洲一直朝相關目標努力,雖然需要美國在北約(NATO)組織提供安全協助,但是在經濟面向,甚至是政治面向,有本身的堅持,不會任美國或中國擺布。

  蒙志成表示,歐洲特別對美國有陰影,因為在特朗普執政時期,美國自私自利,甚至不斷揚言退出北約,在國際社群上又有許多不負責任的言行,這都對歐洲發展造成傷害,因此歐洲國家拒絕扈從於美國,某種程度上想扮演關鍵樞紐的角色。如果美俄、美中競爭,歐洲會想讓自己成為某一支各方都要爭取的力量,以尋求歐洲的最佳利益。

  蒙志成指出,在美國對中國戰略越趨嚴厲、緊縮之際,朔爾茨仍大張旗鼓與中國洽談經濟合作的舉措就可以觀察出,歐洲的態度和行為與亞洲大不同,歐洲嘗試扮演樞紐的角色,雖然在軍事安全方面較行不通,但是在經濟合作上,則是一大立基。

  蒙志成說明,因為美國當前經濟不好,歐洲經濟也因為俄烏戰爭面臨挑戰,如果能夠透過中國獲得一點經濟合作或者市場開拓,除了可以舒緩歐洲本身的壓力,未來與美國談判上面,也相對可以掌握籌碼,或許美國為了爭取歐洲的支持,也可能在經濟或者產業鏈的合作讓出空間,歐洲就可以左右逢源,同時也能降低美國總統大選所可能產生的變數風險。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