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國人大、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

周強:貫徹新理念,服務保障經濟高質量發展

2019-03-12 10:34:35
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發言(中評社 徐夢溪攝)
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現場(中評社 徐夢溪攝)
  中評社北京3月12日電(中評社報道組)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第三次全體會議今日上午在人民大會堂舉行,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向大會報告工作。周強在回顧2018年主要工作時表示,2018年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保障經濟高質量發展。依法服務三大攻堅戰,依法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依法平等保護民營企業和企業家合法權益,依法服務區域協調發展,依法服務創新型國家建設,依法服務全方位對外開放。

  文字實錄如下:

  周強:三、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保障經濟高質量發展

  依法服務三大攻堅戰。審結民間借貸案件223.6萬件,妥善處理網絡借貸、金融不良債權轉讓等糾紛,促進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會同最高人民檢察院出台司法解釋,依法嚴懲涉地下錢莊犯罪,維護金融市場秩序。審結金融借款、保險、證券等案件83.9萬件。推進證券期貨等金融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建設,保護中小投資者合法權益。出台服務鄉村振興戰略45條意見。依法審理涉農糾紛案件,服務“三農”工作發展。內蒙古、四川、貴州、雲南、寧夏等地法院精准對接貧困地區群眾司法需求,積極服務脫貧攻堅。嚴懲污染環境犯罪,審結相關案件2204件。制定服務新時代生態環境保護意見,審結環境資源案件25.1萬件。完善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程序規則,探索適用補植複綠、增殖放流等環境修復司法舉措。湖北、重慶、青海等地法院建立環境資源審判協作機制,促進長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修復,共同守護綠水青山。

  依法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審結一審商事案件341.8萬件。加強破產審判工作,審結公司清算、企業破產等案件1.6萬件,妥善審理青島造船廠等一批資產規模大、職工人數多的企業破產重整案件,在北京、上海、深圳設立破產法庭。依法審理涉新交易新模式新業態案件,服務新舊動能轉換。審結買賣合同案件99.5萬件,規範市場交易行為。審結房地產糾紛案件60.8萬件,依法制裁違規銷售、變相加價等行為,促進房地產市場規範有序發展。採取有效措施,提升“執行合同”等司法指標國際評估效果,營造法治化營商環境。

  依法平等保護民營企業和企業家合法權益。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依法服務民營經濟發展,保護誠實守信、公平競爭,審慎適用強制措施,禁止超範圍查封扣押凍結涉案財物,堅決防止將經濟糾紛當作犯罪處理,堅決防止將民事責任變為刑事責任,讓企業家專心創業、放心投資、安心經營。加大涉產權刑事申訴案件清理力度,再審改判張文中無罪,依法甄別糾正一批涉產權冤錯案件,發布兩批13個典型案例,傳遞黨中央依法保護產權和企業家人身財產安全的強烈信號,穩定社會預期。依法審理涉產權保護國家賠償案件。依法審理企業借貸、股權質押、互聯互保等案件,規範融資渠道。會同全國工商聯出台意見,發揮商會調解功能,及時化解民營經濟領域矛盾糾紛。

  依法服務區域協調發展。北京、天津、河北法院推進司法協作和資源共享,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設立雄安新區中級人民法院,服務雄安新區建設。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法院協同建設法治長三角,服務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遼寧、吉林、黑龍江法院圍繞新時代東北全面振興積極提供司法服務。廣東法院推動建立商事糾紛跨境解決機制,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依法服務創新型國家建設。審結一審知識產權案件28.8萬件,同比上升41.8%,服務創新驅動發展。建立國家層面知識產權案件上訴審理機制,設立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權法庭,主要審理專利等技術性較強的知識產權上訴案件,統一裁判標準,進一步加強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加強北京、上海、廣州知識產權法院和19個知識產權法庭建設,優化科技創新法治環境。

  依法服務全方位對外開放。審結一審涉外民商事案件1.5萬件。依法審理迪奧爾公司商標申請駁回復審行政糾紛等案件,平等保護中外當事人合法權益。在深圳、西安設立最高人民法院國際商事法庭,組建國際商事專家委員會,建立“一站式”國際商事糾紛多元化解機制,服務共建“一帶一路”和全面開放新格局。出台服務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意見,服務自貿試驗區建設。湖北、重慶、四川等地法院積極服務內陸開放新高地建設。審結一審海事海商案件1.6萬件,維護國家利益和海洋權益,服務海洋強國建設。舉辦中國與葡萄牙語國家、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最高法院院長會議和世界執行大會,講好中國法治故事,傳播好中國法治聲音。

  (中評社報道組:林艶 徐夢溪 張心怡 張爽 後援記者:秦正陽 實習記者:毛成勛)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