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評數據

中評數據:香港市民北上成風增認同

2023-08-28 00:10:19
圖1 自2023年以來香港社交媒體對香港市民北上議題的聲量與關注度變化(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製圖)
圖2 自2023年以來香港市民入境內地人次按日變化(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製圖)
  中評社香港8月28日電/8月19日,港鐵於今年第五度推出車費半價日,優惠更囊括東鐵線來往羅湖及落馬洲站的過境車程,吸引了大批香港市民趁此機會前往內地消費遊玩,港人入境內地人次也在該週末創下通關以來的新高。近幾個月,“港人擠爆羅湖口岸”、“港人攻佔深圳商場”等議題在社交媒體持續發酵,香港市民北上作為一個日益風靡的趨勢浪潮,正成為當下最熱門的關注焦點。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對香港社交媒體的輿情數據以及官方機構的統計數據進行分析後認為:有關香港市民北上的討論近期在香港社會明顯升溫,深圳、廣州等大灣區城市是香港市民北上的首選。除了週末假期的即日或短途遊外,也有不少香港市民選擇到內地工作、養老等作更長期的定居生活。這反映了香港市民與內地之間的連結,在廣度不斷拓寬的同時也在持續增進深度。隨著兩地之間的交流往來日趨頻繁,香港市民對內地的整體觀感更加接納包容,對於香港未來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前景也更加正面樂觀。

  如圖1所示,繼首階段通關掀起有關北上探親的討論熱潮外,近月以來,隨著香港市民在週末赴內地出遊的現象日漸普遍,香港社交媒體涉及香港市民北上議題的聲量和關注度明顯上升。結合圖2可知,香港市民入境內地人次,幾乎在每個週末都出現一個激增的峰值,在清明節、佛誕等節日連週末的小長假期間,北上人次更較普通週末高出50%左右。本次港鐵舉辦的車票半價日活動,令本來就熙熙攘攘的週末北上人流更加擁擠,創下通關以來香港市民入境內地人次單日第四高的紀錄。總體而言,自兩地全面恢復正常往來以後,香港市民每天北上內地的人次呈現出波動上升的基本態勢,週末到鄰近的大灣區或其他內地城市消遣,已成為越來越多香港市民的消費模式與習慣。據AlipayHK的公開數據顯示,今年第二季度香港市民使用該支付工具在內地交易的筆數較上季上升逾3倍。

  由圖3可知,大灣區城市是香港市民北上內地的最熱門目的地,相較於北京、上海等一線大城市或成都、廈門等旅遊城市,大灣區憑藉其區位接近的地理優勢獲得最多香港市民青睞。在8個香港社交媒體最關注的內地城市中,有一半都由座落於大灣區內的城市所包攬,足見大灣區是多數香港市民接觸內地、認識內地的第一線區域。

  結合圖4可知,在一眾大灣區城市之中,深圳、廣州這兩座核心城市的關注度,更呈現出大幅超越其他城市的領先態勢,反映深廣兩城是大灣區內最受香港市民矚目的焦點地區。深圳、廣州與香港之間的交通聯繫相對成熟,而且作為廣東省內經濟人文最發達的領頭城市,深廣向來對香港市民具有較大的吸引力。自兩地通關以來,為了鼓勵更多香港市民前往遊玩消費,深圳還舉辦了“港潮流”購物節、“羅湖深港文化月”等一系列特色交流活動,更推出“深港一碼通”的解決方案,實現了深港公交地鐵乘車碼的互聯互通互認等,這些舉措都為香港市民北上提供了更多的便利與誘因。

  除了前述的北上吃喝玩樂外,香港市民與內地尤其是大灣區城市之間的互動也正在不斷深化。圖5展示了2023年至今香港市民北上各主要目的的關注度佔比,可見除了當前最熱議的北上消費潮流外,也有不少輿論關注赴內地就業創業、養老、升學等議題。通關伊始,探親團聚雖一度成為關注度佔比最高的北上目的,但隨著香港市民與內地之間的連結形式日趨豐富,旅遊消費等其他目的的關注度佔比開始佔據主導。

  自兩地恢復通關以來,大灣區“1小時生活圈”的快捷往來再度重啟,令跨境生活模式逐漸成為越來越多香港市民的日常。早於疫情爆發以前,兩地政府為了鼓勵香港市民前往內地發展,在就業創業、稅務補貼以及置業等方面都有各種優惠政策;而於疫情期間推出支援市民港人於大灣區就醫的特別計劃,在今年5月也轉為先導計劃繼續實行,以保障香港市民尤其是長者在灣區可享有基本的醫療服務。這些措施的成效在疫情期間雖受到限制,但自兩地之間的交流往來重返正軌後,其對於驅動香港市民至灣區長期發展的作用力開始不斷加強,大灣區“宜居宜業宜遊”的屬性也愈益為更多人所認同。

  隨著與內地的親身接觸在頻率與深度上持續提升,香港市民對內地的整體形象也日益朝良性正面的方向發展,以往因受政治挑撥而形成的“反中”、“抗中”情緒基本消退。由圖6可知,香港社交媒體對北上的抵觸情緒,近兩年多以來一直維持在較低的佔比區間,較2019年修例風波與2020年疫情初期妖魔化內地言論盛行時的水平大幅收縮;而2023年初兩地通關以來,港人在再度體驗內地的高性價比消費後,對於北上的抵觸情緒佔比更出現進一步的下探趨勢。此外,今年所掀起的新一輪港人北上熱,除了在人數上有較大的突破外,還出現了由基層向中產延伸的擴大圈層態勢。部分觀點表示,深圳等大灣區城市能提供相對多元的娛樂形式,例如按摩水療、密室逃脫等在香港相對昂貴或稀缺的消遣服務,直言在內地舒適寬敞的環境下盡情放鬆抒壓,即使需花費數百上千的人均消費也物超所值。

  香港市民對內地觀感的改善,也影響著他們對兩地融合的認知,在當前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潮流下,對內地生活模式與發展潛力的正向評價,進而轉化為對香港未來展望的樂觀預期,2023年初通關後社交媒體對香港前景的信心指數迎來一波明顯的躍升,達至自2018年以來的最高位。

  儘管香港市民北上的現象已蔚然成風,但目前仍存在不少阻力窒礙兩地之間的密切往來,其中從疫情期間延續至今的黑碼制度最為人所詬病。在今年初兩地通關首階段,香港社交媒體輿情聲量最高的是彼時仍必須的核酸陰性證明要求,但隨著第二階段全面通關落實,除黑碼外其他防疫措施皆已全部取消,輿論目前主要聚焦黑碼對兩地往來的便利性影響、以及保留黑碼的實質意義(見圖7)。多數香港市民希望兩地政府能加強溝通協調,儘快檢討並取消黑碼政策,簡化程序以提高過關效率;有觀點表示,對於很多長者而言,使用智能手機填寫申報黑碼的個人資料存在較大難度,加之口岸附近的網絡服務並不穩定,不能確保及時迅速地向海關人員展示黑碼,故容易造成不必要的人流擁擠與阻塞。
 
  此外,針對日前高鐵推出“靈活行”的改簽服務,也有不少市民希望能進一步朝內地高鐵的標準看齊,如建議將改簽範圍擴大至囊括香港西九龍到福田以外的其他列車班次等。還有,部分市民也期待能對港鐵相對高昂的跨境交通費進行調整,建議把早前的半價乘車日變為恆常優惠,從而鼓勵更多香港市民週末北上加強與內地的交流聯繫。

  中評智庫認為,隨著兩地通關全面復常,香港市民湧入大灣區、擁抱內地城市已成潮流和趨勢,從返鄉探親到週末出遊,從商務出行到求學交流,生活重心的北移反映了香港市民對大灣區城市之間的聯動交流日趨積極,對於香港融入國家大局的前景也更具希望。為推進兩地實現多層次的深度融合,香港特區政府應與中央和內地各級政府進行充分溝通、緊密合作,聆聽民意的訴求與建議,為促進兩地交流往來作出更多政策上的協商與優化,包括改善黑碼制度、以及盡可能降低跨境交通的收費等。香港市民有融入大灣區發展的高度熱情與積極性,在此基礎之上,若能配合兩地政府的政策支持與輔助,必定能進一步促進香港與內地之間的深入交流與互動,增進香港市民對國家的歸屬感與認同感,也令香港在國家的發展建設中發揮更重要的角色!

  (記者:陳日嘉,分析師:楊力聰,工程師:吳悅檸,研究員:林東陽)
圖3 2023年初通關至今香港社交媒體對大灣區城市和其他內地城市的關注度對比(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製圖)
圖4 2023年初通關至今香港社交媒體對大灣區各內地城市的關注度對比(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製圖)
圖5 自2023年以來港人北上各主要目的的關注度佔比分佈變化(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製圖)
圖6 2018年至今香港社交媒體對北上的抵觸情緒及對香港前景的信心指數變化(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製圖)
圖7 自2023年以來香港社交媒體涉各主要防疫限制措施的聲量變化(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製圖)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