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 近八年來香港社交媒體涉及國安議題關注度及對國安法治抵觸情緒變化情況(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製圖)
圖2 香港社交媒體對國安法生效後代表性大案關注度變化及比較(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製圖)
中評社香港7月1日電/以李家超為特首的本屆香港特區政府就職兩週年之際,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在長期對香港本地民情民意觀察研究的基礎上,深度分析李家超特首任期第二年涉及特區政府施政的社交媒體觀點數據後得出結論:在中央政府堅定支持下,李家超率領特區政府克服宏觀經濟、國際環境、外部干預、亂港勢力干擾等各方面挑戰、困難和壓力,香港社會保持繁榮穩定,由亂入治得到深化,由治及興開拓有成,政府施政總體上獲得香港主流民意正面評價、充分肯定。
第一,特區政府順利完成推動23條立法實施的歷史性任務,國安案件有序審理,主流民意對“由亂入治”更深刻領悟,國安形勢進入“高穩定、低風險、強法治”新階段。
如圖1所示,今年以來隨著基本法23條立法完成並生效,香港社交媒體對國安議題的關注度佔總體輿情的比例,回升至2020年香港國安法通過並生效的高位,反映出社會對23條立法的高度關注。但香港社交媒體對國安法治的抵觸情緒,仍維持在近年來最低位,並較去年進一步降低。香港社會已經充分接受、高度認同國安法管治下的香港本地政治、社會、輿論穩定的新面貌。
如圖2所示,近一年來香港國安案件審理有序推進,社會民意反應淡然,雖有本地殘餘反對派炒作和外部勢力介入,但整體上看,社交媒體對黎智英案、初選案等國安大案的關注度維持在低區間,爭議性、衝突性輿情基本得到有效管控。此外,不久前爆發的美國“反猶”校園運動遭到鎮壓,也令大部分香港市民接受“震撼教育”,進一步認清了美西方對政治抗爭雙重標準、蓄意亂港的真實面目。
由此可見,強韌有效的國安法治、生動直觀的國安教育、外部亂港陰謀被揭穿,鞏固了近一年來香港維護國家安全形勢穩定向好的局面。
第二,香港與內地融合發展提速、深化,香港市民對內地負面情緒、對兩地融合抵觸情緒降至新低,特區政府大力吸引內地人才,有效對沖“移民潮”影響。
如圖3所示,隨著疫後兩地往來常態化、粵港澳“一日生活圈”持續完善,今年以來,香港社交媒體對兩地融合的關注度不僅升至近年來最高點,負面情緒也降至最低位。香港市民北上、內地人才來港、內地遊客來港,這三個可以直接反映香港民意對兩地融合態度的指標性議題,近期的負面情緒都維持在低位。可見,兩地融合發展進入前所未有的提速深化期,並且在“由亂入治”大勢影響下,過去歧視乃至仇視內地、抵制兩地融合的聲音已經邊緣化,香港主流民意樂見兩地融合、積極融入內地。
如圖4所示,在兩地融合議題中,本屆特區政府大力吸引內地人才、推出“高才通”計劃、引進內地科技公司和知名企業來港、優化內地人才在港就業置業等政策,不僅成為香港社會高度關注、熱度持續增長的議題,也有效對沖了近年來“移民潮”話題的消極輿論影響,兩者出現“黃金交叉”趨勢。
第三,特區政府不畏施壓和圍堵,開拓國際交往空間,外事工作在施政能見度中持續上升,有力抵消外部涉港干預,香港社會形成維護國際金融中心、保持國際化特色的集體意識。
如圖5所示,近一年來特區政府不畏美西方制裁抹黑的壓力,積極展開對外交流工作、向全世界說好香港“一國兩制”成功故事,外事活動在特區政府施政輿情中的關注度佔比,較就職首年上升4%。過去一年來,李家超特首出訪東南亞,並在香港出席多場國際峰會、盛會、賽會,陳茂波等政府高層亦代表特首參加APEC峰會並出訪歐美,特區政府外事工作的能見度不斷提升。
如圖6所示,李家超擔任特首以來,特區政府積極開拓國際空間、展開外事活動,並及時駁斥外國涉港錯誤言行,特區政府對外交往的關注度持續上升。近一年來,外部干預風險和壓力有增無減,但從香港本地社交媒體輿情來看,對外部干預的關注度維持橫行、並未反彈,新一屆特區政府的外事工作起到了抵消、平衡的重要作用。
如圖7所示,面對複雜外部環境,在特區政府身體力行之下,香港社會對鞏固和加強香港現有國際地位與優勢的緊迫感、責任感明顯加強。李家超上任以來,香港社交媒體對金融中心、普通法的關注度,雖然分處不同量級,但均呈現出快速上升的趨勢,反映出香港社會對維護國際化特色的集體意識正在日益增強。
第四,在民生經濟領域,特區政府從善如流、回應民意關切、及時化解風險,近一年政府各項民生經濟政策的滿意度,較首年都有所上升,樓市和“派糖”問題仍是市民兩大焦點和“痛點”。
如圖8所示,在民生經濟領域,本屆特區政府施政第二年的民意反應主要有三個特點:第一,受國際及內地宏觀經濟環境影響顯著;第二,特區政府在關鍵時刻傾聽民意、調整政策,如財政預算案宣佈樓市撤辣、避免樓市“斷崖式”跌勢,再如特區政府及時拍板延後垃圾徵費政策,化解了潛在民怨;第三,特區政府調動各方力量和資源發展經濟、促進消費,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基層民眾獲得感強。
如圖9、10所示,比較特區政府兩年來民生經濟領域的民意反應,可以發現四個特點:第一,過去一年來各項民生經濟施政表現的負面情緒佔比,較首年都不同程度下降,說明本屆政府第二年來,基層民眾對政府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的滿意度均有所提高;第二,過去長期困擾香港發展的深層次問題,如公營房屋問題,在近一年來熱度降低、不滿意度下降,說明政府在該領域施政“敢啃硬骨頭”獲民意普遍肯定;第三,樓市依然是當前民意關注度最高的經濟議題,連續兩年位居首位,說明樓市與香港中產階級人心穩定密切相關;第四,涉及“派糖”的財政寬免和補貼政策,雖然整體關注度不高,依然是近兩年來負面情緒佔比最高的政策,說明未來政府在如何平衡財政與福利開支的問題上,仍面臨不小挑戰。
第五,特區政府旗幟鮮明維護中央權威、弘揚愛國主義,國家意識教育得到強化,愛國輿論正面影響力升至新高。
如圖11所示,本屆特區政府上任以來,在維護中央權威的問題上彰顯了旗幟鮮明的立場,李家超和特區政府官員在不同場合、就不同議題、在不同媒體平台表態擁護中央涉港重大決策、積極貫徹落實國家戰略、感謝中央惠港援港政策,以實際行動維護中央權威和全面管治權。在社交媒體,相關聲量佔據特區政府施政聲量的比例在近兩年來大幅上升,對香港全社會產生示範效應。
如圖12所示,正如上文所述,由於國安法治不斷完善、兩地融合民意基礎不斷鞏固,愛國主義話語體系在香港主流輿論場不再受到貶損、壓制或污名化,社交媒體對愛國主義話語的信任指數在2020年以來回升至高位。而今年以來,隨著特區政府“愛國主義教育工作小組”的成立,政府領導和協調社會各界推動愛國主義教育,便直接反映在信任指數繼續上升的數據變化上。
如圖13所示,除了愛國主義外,有關中國文化、國安教育的聲量,也在近年來維持增長趨勢,說明本屆特區政府高度重視對香港社會尤其是年輕人國家意識的教育,並通過科技、文化、體育等多種形式予以生動直觀呈現。反觀,過去一段時間反對派將愛國教育污名化為“洗腦”、“大陸化”等標籤,相關聲量在近年來大幅下降,客觀反映出當前愛國教育在香港受到的政治阻力,達到史上最低點。
中評智庫認為,本屆特區政府在經過就職首年“蜜月期”、善用“通關紅利”後,科學沉著渡過“磨合期”、確保社會安全穩定、化解經濟下行及基層民怨風險,重振香港社會信心,獲主流民意正面評價。以李家超為特首的本屆特區政府,用實際行動、扎實政績與正面民望,生動詮釋了“由亂入治”為什麼穩,“由治及興”為什麼行,“愛國者治港”為什麼能,“一國兩制”為什麼好!
(記者:林昊,分析師:方來牟,工程師:吳悦檸,研究員:林東陽)
圖3 近八年來香港社交媒體對兩地融合議題整體關注度佔比、平均負面情緒以及分議題負面情緒變化情況(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製圖)
圖4 近八年來內地人才來港、港人移民海外話題分別佔香港社交媒體關注度變化及比較(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製圖)
圖5 本屆特區政府兩年來外事活動佔施政輿情關注度佔比變化(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製圖)
圖6 國安法生效以來香港社交媒體對港府對外交往、外國干預的關注度佔比變化及比較(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製圖)
圖7 近八年來香港社交媒體對金融中心、普通法的關注度佔整體輿情比例變化及比較(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製圖)
圖8 近一年來特區政府主要經濟民生政策表現佔施政輿情關注度比例變化及比較(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製圖)
圖9 本屆特區政府兩年來在民生經濟領域政策表現關注度對比(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製圖)
圖10 本屆特區政府兩年來在民生經濟領域表現負面情緒佔比對比(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製圖)
圖11 近八年來有關維護中央權威聲量佔特區政府施政社交媒體聲量的佔比變化情況(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製圖)
圖12 近八年來香港社交媒體對愛國主義話語體系的
信任指數變化情況(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製圖)
圖13 近八年來香港涉及國家意識教育各項聲量、反對派污衊性聲量占香港社交媒體總聲量佔比變化情況(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製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