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 特區政府就2024年施政報告展開公眾諮詢以來香港社交媒體對此議題的聲量與關注度按日變化(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製圖)
圖2 特區政府近3次就施政報告展開公眾諮詢後香港社交媒體對此議題的關注度按周變化(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製圖)
中評社香港9月29日電/10月16日,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將發表任期內第3份施政報告。自7月16日新一份施政報告展開公眾諮詢以來,特區政府已與各行各業不同界別進行數十場諮詢,並面向普通公眾召開了兩場地區諮詢會,聆聽各界市民對政策的意見,也收到多份來自政界的建議報告書。中評智庫通過分析香港社交媒體數據後得出結論:香港當前正處於複雜的轉型期,在土地房屋、本地消費、國際化等多個範疇的發展都遇到一些阻力。不過,香港社會整體對特區政府的治理能力與水平仍較具信心,期待其能保持過去兩年多來迎難而上、勇於擔當的表現,在本年度施政報告中提出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確保香港平穩發展、實現“由治及興”。
如圖1所示,今年7月特區政府宣布就施政報告展開公眾諮詢以來,涉相關議題的聲量與關注度在8月的兩場地區諮詢會期間錄得最高峰值。可見,在這類面向普通公眾開放的互動平台上,香港市民尤為踴躍就施政報告發表意見,而這些來自不同階層、界別的聲音,以及特首李家超對此的回應,也在社交媒體引發非常熾熱的跟進討論。
結合圖2可知,與本屆特區政府的首份施政報告不同,在今年施政報告發表前的公眾諮詢期,社交媒體對此議題的討論熱度高度集中在地區諮詢會及相關話題,該現象與2023年第二份施政報告發表前夕時類似。這一方面反映香港市民對李家超政府的新鮮感已消失,傳媒也沒有過分渲染“首份”施政報告、特首李家超“首秀”等話題點;另一方面,則體現越來越多輿論相信,特區政府會認真聆聽市民的訴求與意見,只要經由合適渠道向特區政府反映問題,是能夠對政府政策的制定與決策過程產生影響。
圖3反映了香港社會當下最關心的各項政策範疇,可見攸關經濟民生的土地房屋(關注度佔比21.3%)、本地消費(關注度佔比21.1%)兩大議題已佔據了整體逾四成二的關注度份額;而隨著外部形勢的複雜性日益加劇,有關香港如何維護獨特性的國際化範疇也備受矚目(關注度佔比20.6%)。此外,在經濟前景仍未明朗的大環境下,不少市民也希望特區政府能提出力度更大的“派糖”(惠民紓困)措施,要求派發現金或消費券、退稅退差餉等輿論的關注度佔比約為7.0%。還有觀點期待特區政府未來能進一步加強兩地交流(關注度佔比5.8%),令香港在嚴峻的國際形勢下發揮好背靠祖國的優勢,加快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另今年施政報告的發表日期,正好與第一批“高才通”(“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赴港人才的首次續簽非常接近,不少輿論也希望特區政府能在此時間節點,對多項人才政策進行檢視與優化(關注度佔比4.9%)。
從圖3可見,香港市民並不過多聚焦施政報告是否對國安政治範疇(關注度佔比4.1%)有所著墨。結合圖4可知,自今年3月特區政府順利完成23條的立法工作後,香港社交媒體的風險情緒指數進一步受到抑制,強化了國安法生效以來所逐漸實現的穩定局面,故主流輿論認為,在國安層面再展開新的大動作並非眼下最緊急的要務。
不過,不少市民仍十分肯定,特區政府近年來在教育和宣傳方面,加強對廣大市民尤其是青少年學生群體的國安意識與愛國精神培養,認為此舉能鞏固香港在國安領域所取得的來之不易的成果。部分輿論認為,隨著亂港勢力在本地社會逐步肅清,特區政府接下來的國安工作,應從過去重執法與司法層面的硬性對抗,轉為軟硬兼具的嚴懲打擊與宣傳教育並重。
圖5展示了過去一年來特區政府所推行的多項加強國安教育與宣傳工作,其中“4.15全民國安教育日”的舉辦、香港首個國安展覽廳開幕等皆引發較高的關注度。而且,上述各項國安教育與宣傳工作,在社交媒體的討論皆錄得逾半成的正面輿情佔比,反映其推展獲得了強大的主流民意支持,特區政府接下來宜再接再厲繼續推進。
相對於不斷夯實、穩步強化的國安層面,香港社會當下最主要的焦慮點無疑落在經濟民生領域,其中土地房屋議題最受矚目。目前輿論的著眼點主要聚焦私人住宅樓宇板塊,由圖6可知,隨著美聯儲自2022年3月以來多次宣布加息,香港的私人住宅售價指數(下稱“樓價指數”)在按揭還款壓力陡增下持續受挫,而社交媒體對樓市走勢的焦慮情緒指數也隨之大幅攀升。今年2月底特區政府宣布撤銷全部樓市“辣招”(壓抑樓市措施)後,雖刺激樓市短暫出現小幅反彈,但市場很快即回歸觀望看淡的消極氣氛,也令社會對樓市走勢的焦慮情緒指數自今年4月(樓價指數在全面撤辣後錄得的最高位)後再次走高。
面對連跌多月的樓價與萎縮的交投量,儘管部分輿論寄望於美聯儲接下來的減息動向,但也有很多市民希望特區政府能透過宏觀調控,出台相關政策有力穩住樓價。不少觀點表示,穩定且正向發展的樓價不僅能產生“正財富效應”,增強市民的信心預期、刺激消費;對於整體金融系統的穩定、以及香港的國際信貸評級也至關重要,故認為特區政府有必要在局勢進一步惡化時出手。
雖然近期私樓價格下跌議題的能見度有明顯攀升,但社會仍十分關注基層市民的住屋需求,因此對公營房屋的討論也始終保持熱度。圖7反映了目前社交媒體對公營房屋的主要關注點,可見出租公屋供應不足所衍生的劏房問題(關注度佔比44.6%),依然是當下最繞不開的焦點議題。特區政府早前成立的“解決劏房問題”工作組,於今年8月完成長達10月的深入調研報告,不少輿論希望特區政府能在此基礎上,在出租公屋供應尚未能完全滿足基層市民需求的過渡期,制定出完善的機制以改善劏房住戶的居住條件,並保障他們的基本住屋需求。
此外,也有市民關注近年來不斷被揭發的濫用公屋現象(關注度佔比31.0%),表示支持房署、房協等部門未來進一步完善機制,加強對富戶瞞報資產、長期空置公屋等浪費寶貴公共房屋資源行為的打擊。另也有觀點期望特區政府能完善現有的住屋階梯,促進公屋住戶向上流動(關注度佔比18.0%),有關建議包括增加居屋、綠置居等房屋類型在整體公共房屋中的建造比例,以便讓更多公屋富戶能順利經由住屋階梯向上躍升,從而騰出原有公屋供新租戶居住加快流轉。
除土地房屋議題外,當下困擾香港社會的另一大經濟民生議題,無疑為全面復常後復甦未如預期的本地消費。本地消費外流、訪港遊客不如預期,導致當前多個行業市道冷清、結業潮持續,其中以餐飲、零售等服務業的受創尤為慘重。據圖9、10可知,隨著2023年初通關對經濟的短暫刺激期結束,涉結業潮議題的關注度自去年7月以來明顯升溫,而其多個峰值皆與涉北上或外遊以及涉訪港遊客議題的關注度峰值同時或稍晚於後者出現,與後兩者之間呈現出較明顯的正相關係。
有中小企業主表示,在本地消費低迷的陰霾面前,他們的處境遠不如大型連鎖集團抗挨打,很需要特區政府及時施予援手,幫他們度過這段服務業的寒冬。不過,更多觀點則認為,過去對企業提供一次性補助或貸款擔保的方式治標不治本,指出根本在於如何提升香港服務業之於周邊地區的競爭力,建議特區政府應依託本地情懷與特色文化,繼續著力打造“香港品牌”增添自身魅力,以重新吸引本地市民與旅客回流消費。
除經濟民生範疇外,很多市民也關心特區政府在新一份施政報告中,將如何穩固並增強香港的國際化優勢。如圖10所示,本屆特區政府在頭兩年與東南亞、中東等地在官方層級的往來,皆比與美西方國家之間的外事活動引發明顯更高的關注度。有觀點認為,面對美西方國家的圍堵封鎖,特區政府過去兩年積極開拓與東南亞、中東等地區的聯繫,值得肯定;不過長遠而言,仍需尋求修補與西方之間的裂痕,恢復過去恆常的經貿聯繫與外交往來,只有這樣才能最大程度地發揮香港連結東西方的橋樑角色。也有輿論表示,雖然香港與西方之間的交往目前在官方層面仍比較緊張,但特區政府可以積極調動民間機構的活力,循經濟、文化、體育等渠道先行打開缺口,努力緩和與西方國家之間的關係。
雖然美聯儲開始減息,但當前的經濟形勢仍充滿不確定性,多數市民對經濟前景的預期都不甚樂觀,因此期望特區政府能推出“派糖”措施的聲音也不少。其中,以提升個人所得稅寬減上限(關注度佔比31.9%)、派發消費券(關注度佔比24.9%)及現金(16.6%)等訴求為主,相關觀點認為此舉除了起到紓困作用外,亦能一定程度地提振本地消費;另隨著最後一期電費補貼於2024年5月已注入各用戶戶口,也有較多市民希望特區政府能將電費補貼計劃(關注度佔比15.9)延續,表示夏天炎熱所引致的電費大增令很多基層都吃不消(見圖11)。
儘管上述觀點認為特區政府在民生艱困時期理應慷慨解囊,但更多輿論指出,當前香港的財政狀況正面臨不小壓力,在財赤連年上升、財政儲備減少、很多發展項目仍苦於資金不足的現實下,理應從大局出發,採取相對審慎的理財原則,因此未期望亦並不主張特區政府大灑金錢“派糖”。
圖12展示了過去一年來涉兩地交流議題的社交媒體熱度,可見兩地在交通運輸設施、人員、經濟與文化交流等硬件與軟件層面的聯繫正持續加深,今年6月高鐵香港段首班高鐵動臥開通、深中通道通車,今年8月中央贈港一對大熊貓的動向最新曝光、以及月底巴黎奧運國家隊訪港等時間點,皆在社交媒體引發聲量與關注度峰值。
主流輿論希望,特區政府能繼續保持並強化香港與內地之間的往來,並在接下來的施政報告中,針對多個領域提出更加具體細緻的優化政策,以推動香港更加全面地融入粵港澳大灣區;並結合國家第20屆三中全會的最新政策精神,找准香港在國家發展大局中的角色定位,令香港在兩地的交流融合中發揮更關鍵的作用。
特區政府近年來的人才政策也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焦點,而本次施政報告發表的時間點,恰好在兩年前推出的“高才通”計劃首批簽證獲批人士續簽前夕,這意味著香港過去兩年的“搶人才”政策是否奏效將很快揭盅。因此,社會上有不少輿論認為特區政府應提前檢視相關人才來港後的實際情況,並針對人才所面臨的問題在施政報告中優化目前的人才政策。
圖13反映了持“高才通”簽證來港人才所關注的主要範疇,包括子女就學、職業發展、居住問題、語言文化差異等;其中,居住問題與職業發展兩項令人才感到最為焦慮。相關輿論反映,香港的樓價高昂但居住條件卻遠遜內地,租金構成了目前家庭的最大頭支出,對於未來能否在香港置業長期扎根並不確定;另也有內地來港人才表示,自己以往主要在互聯網公司從事創科行業,但至香港後卻明顯感到水土不服,難以找到與過去工作內容及待遇相匹配的職位,指對自己在香港未來的職涯發展感到迷茫。此外,也有新來港人才以相對樂觀的態度看待目前的生活,表示香港的教育資源相對優渥,能為下一代的發展提供更多上升空間,而且也相當享受香港與國際社會接軌的多元文化,唯希望特區政府能在住屋及職業發展上為新來港人才提供更多幫助。
從圖14可見,自本屆特區政府上任以來,社交媒體對其好感值雖受經濟不明朗、外部形勢複雜等不利因素影響,在香港恢復全面通關的蜜月期後有所下滑;但特區政府對準當前痛點、難點的多項施政舉措,仍不時令其好感值出現反彈轉跌為升。而隨著施政報告發表的時間日趨臨近,近月以來,特區政府在社交媒體的好感值穩步攀升,反映香港市民普遍對施政報告的政策舉措抱有頗高的期待度,希望特區政府能提出精準有效的措施改善經濟民生,提升香港的國際化水平。
中評智庫認為,儘管香港已走出修例風波與疫情的陰霾,從“由亂入治”邁向“由治及興”,並持續穩步向前;但不可否認,正如特首李家超所言,香港同時也正處於關鍵的轉型期,在經濟民生、對外交往等多個層面皆面臨挑戰。而在這個時候,特區政府更應挑起大樑、積極有為,主動承擔起帶領香港突破瓶頸、重拾光輝的主導角色,回應香港市民對於安居樂業、接軌國際的訴求。香港主流輿論對特區政府最新一份施政報告的期待值很高,希望特區政府能廣納民情、聆聽民意,在釐定政策的過程中秉持以人民福祉為本的原則,交出一份讓廣大市民都滿意的答卷。
(記者:陳日嘉,分析師:楊力聰,工程師:吳悅檸,研究員:林東陽)
圖3 香港社交媒體目前對特區政府各項施政範疇的關注度分佈(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製圖)
圖4 香港社交媒體自2019年5月以來的風險情緒指數變化(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製圖)
圖5 過去一年來特區政府多項加強國安教育及宣傳工作的關注度與正面輿情佔比對比(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製圖)
圖6 自2022年7月以來香港的私人住宅售價指數及社交媒體對樓價走勢的焦慮情緒指數變化(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製圖)
圖7 香港社交媒體目前涉公營房屋問題的主要關注點(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製圖)
圖8 香港恢復通關以來涉結業潮與涉北上或外遊議題的關注度變化對比(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製圖)
圖9 香港恢復通關以來涉結業潮與涉訪港遊客議題的關注度變化對比(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製圖)
圖10 本屆特區政府頭兩年與美西方國家及與東南亞、中東地區的官方層級往來所引發的香港社交媒體關注度對比
圖11 香港社交媒體涉各項主要惠民紓困措施的關注度分佈(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製圖)
圖12 過去一年來香港社交媒體涉兩地交流議題的聲量與關注度變化(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製圖)
圖13持“高才通”簽證來港人才對四大最關注範疇的焦慮情緒指數對比(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製圖)
圖14 自2022年7月以來香港社交媒體對特區政府的好感值按月變化(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製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