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會百態

中評鏡頭:兩岸媒體人走進北京城市副中心

2023-12-30 00:22:11
相關負責人與記者團一行在北京城市圖書館合影留念(主辦方供圖)
記者團成員在立體書庫前駐足拍照(中評社 李子寧攝)
  中評社北京12月30日電(記者 李子寧)由國務院台辦新聞局和北京市台辦共同組織的“走進城市副中心”活動28日在北京通州舉行,兩岸媒體人共同走進新建成的北京城市圖書館、大運河博物館及北京藝術中心,感受北京城市發展新脈動。

  記者團一行首先來到剛剛開幕的北京城市圖書館,一進入館內,不少隨行記者都被館內極具特色的設計所吸引,紛紛拿出手機拍照留念,走到位於地下一層的立體書庫時,記者們更是直呼壯觀。

  據介紹,北京城市圖書館以中國傳統文化符號“赤印”為建築設計理念,以“親民 特色 智慧”為功能設計理念,為讀者打造一處集知識傳播、城市智庫、學習共享等功能於一體的復合多元文化綜合體,擁有世界最大的單體圖書館閱覽室、國內藏量最大的智能化立體書庫、國內首家綜合性非遺文獻閱覽空間、國內面積最大的少兒室外閱讀活動空間和最專業的視聽藝術館,通過展示、體驗、交流互動等方式,開展多層次、多維度的閱讀服務,為讀者增添“臨山間、於對下、勤閱覽”的閱讀雅韵。

  參觀完北京城市圖書館後,記者團一行來到附近的大運河博物館參觀。博物館內設有基本陳列“京華通惠 運河永濟——北京與大運河歷史文化陳列”;專題展覽“北京大運河攬勝圖卷”、“不止運河——沉浸式體驗展”;臨時展覽“北京畫院藏花鳥畫精品展”、“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發展影像展”;開放展示“石刻園林展示區”、“博物館防震科普展”、“公共藝術平台”等。其中,基本陳列“京華通惠 運河永濟——北京與大運河歷史文化陳列”以時間為軸,生動還原大運河的發展演變歷史,系統展現了大運河沿線的歷史人文價值與內涵。

  據瞭解,北京大運河博物館圍繞大運河與北京相輔相成的密切關係,以人、水、城為內容主線,從人文地理視角、生態文明高度展示北京城市發展歷史、建設成就,推出一系列重磅展覽。以北京城市總體規劃為指導,緊密配合北京城市戰略定位,與首都博物館從歷史文化的角度共同詮釋“都”與“城”的關係。此外,隨著博物館對公眾開放,大運河文化、老字號傳承、非遺文化、通州地域文化與民族團結等5大主題社教活動也將陸續開啟,主要面向兒童、親子、成人等多種受眾,普及歷史文化知識,展現北京歷史風貌。

  最後記者團一行來到北京藝術中心,在參觀過程中,眾多記者都被藝術中心內的高科技設備所吸引,不時地進行討論,在走到話劇演出廳時,場內精美的布景更是引得記者紛紛拍照打卡紀念,並表示下次一定要來藝術中心觀看一場演出。

  據相關負責人介紹,北京藝術中心因其形似古糧倉的獨特設計,又名為“文化糧倉”。整座藝術中心由三座獨立的建築體組成,包括4個室內劇場,分別是歌劇院、音樂廳、戲劇場,小劇場和1個戶外露天劇場,總計有觀眾席5610座。此外歌劇院還擁有國內最大、功能最全的沉浸式擴聲系統;葡萄園式音樂廳擁有鎮廳之寶“法國浪漫派”管風琴;匯聚8K、5G、AR、VR、全景聲等,觀眾可以感受到“藝術+科技”最新應用成果。在演出節目安排上,既有國家大劇院的經典劇目,同時也突出現代性,引入音樂劇、現代舞、先鋒戲劇、沉浸式表演等藝術門類,將北京藝術中心打造成吸引年輕觀眾群體的都市文藝生活打卡地、集聚地。











北京城市圖書館內部(中評社 李子寧攝)
記者團成員與場館負責人進行交流(中評社 李子寧攝)
北京城市圖書館內部(中評社 李子寧攝)
北京城市圖書館內部(中評社 李子寧攝)
北京城市圖書館內部還設有“元宇宙”體驗空間(中評社 李子寧攝)
大運河博物館醒目標語(中評社 李子寧攝)
大運河博物館內有關運河歷史的雕塑(中評社 李子寧攝)
大運河博物館內還展有與運河相關的文物(中評社 李子寧攝)
北京藝術中心內部(中評社 李子寧攝)
北京藝術中心劇場內的布景(中評社 李子寧攝)
記者團成員熱烈交流(中評社 李子寧攝)
北京藝術中心內裝有大量先進設備(中評社 李子寧攝)
北京藝術中心劇場內部(中評社 李子寧攝)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