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會百態

中評鏡頭:桃園龍潭大池有龍傳說

2024-06-04 00:21:48
龍潭大池在當地一直有個神祕的龍傳說。(中評社 盧誠輝攝)
龍潭大池中央設有一座吊橋。(中評社 盧誠輝攝)
  中評社桃園6月4日電(記者 盧誠輝)龍潭大池是桃園的知名地標,占地約18甲的天然埤潭,具調節水量的功能,不僅是桃園台地的灌溉中心,人工島上還有建廟超過半世紀的南天宮,近年在桃園市政府的積極打造下,已成為著名的觀光勝地。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龍潭大池一直有個神祕的“龍傳說”。

  龍潭大池至今已有276年歷史,相傳最早在乾隆年間,就被當地人修築霄裡大圳來灌溉現在的龍潭地區,後來便在該地形成蓄水池。據當地人表示,龍潭大池因早期湖面遍佈野菱,當時被稱為“菱潭陂”。後又因相傳池中泉穴有白石,所以即使歷經多次旱季,大池仍始終保持一定的水量,若遇久旱不雨,只要在池畔祈雨便會天降甘霖,讓當地民眾覺得相當靈驗,因此改稱大池為“靈潭陂”。

  最讓人當地人津津樂道的傳說則是,在某個風雨交加的夜晚,因有人發現池中出現黃龍,所以又改名為“龍潭陂”,或稱“龍潭庄”,而從那時起,龍潭的地名也就一直被沿用至今。

  龍潭大池三面環山、池面開闊,大池中央則設有一座吊橋,一端是南天宮,另一端是湖濱休憩公園。南天宮創建於1972年,供奉關聖帝君、觀世音菩薩與玉皇大帝,是一座結合儒、佛、道三教合一的廟宇,也是龍潭最大的廟宇。南天宮旁則是具有九個彎曲的忠義橋,在橋上可以飽覽整個龍潭大池的景色,因此不分平假日,總吸引許多遊客到此漫步。
池中位於人工島上的南天宮創建於1972年。(中評社 盧誠輝攝)
南天宮前的龍造型噴水池。(中評社 盧誠輝攝)
南天宮旁具有九個彎曲的忠義橋。(中評社 盧誠輝攝)
龍潭大池近年已被桃園市政府積極打造成著名觀光勝地。(中評社 盧誠輝攝)
桃園市政府整修後改稱龍潭觀光大池。(中評社 盧誠輝攝)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