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導報

中評鏡頭:中國僅存紀念文字發明創造的廟宇

2024-10-20 00:46:00
倉頡廟位於陝西省渭南市白水縣城東北35公里處的史官鎮境內(中評社 盧哲攝)
核心文保區占地17畝(中評社 盧哲攝)
  中評社白水10月20日電(記者 盧哲)說到倉頡,大概很多人都會想到文字始祖,或者是“倉頡輸入法”。近日,在陝西參加“多彩三秦 美麗陝西”兩岸媒體采風活動的兩岸媒體人來到渭南市白水倉頡廟,參訪這座中國僅存的紀念文字發明創造的廟宇。

  倉頡生卒於白水,是中華漢文字的創造者。傳承千年的倉頡文化是中華文明文化自信的典型代表,是中華漢字文明的精神標識。“倉頡傳說”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聯合國將每年4月20日確定為“中文日”,以紀念“中華文字始祖”倉頡的貢獻。

  倉頡廟位於陝西省渭南市白水縣城東北35公里處的史官鎮境內,是為了紀念文字始祖倉頡而建。倉頡廟北屏黃龍山,南臨洛河水,景區整體占地面積999畝,包括核心文保區、中華碑林區、上古文化園區。核心文保區占地17畝,據《倉頡廟碑》記載,早在東漢延熹五年(公元162年)已頗具規模,至今有近2000年的歷史。

  據介紹,全國紀念文祖倉頡的文化遺址有40餘處,分布在山東、山西、陝西、河南、台灣等地,而倉頡廟是全國唯一集廟、墓、碑、書、柏五位一體的文祖殿堂,也是全國最早紀念文祖倉頡的場所。

  兩岸媒體人走進倉頡廟,可以感受到廟內建築莊重古朴,布局完整。整組建築自南向北在中軸線上依次為照壁、山門、前殿、報廳、中殿、寢殿、墓冢。在主體建築的兩側又分布著東、西戲樓、鐘鼓樓、東西廂房等。

  廟內現存古碑18通,其中《倉頡廟碑》《廣武將軍碑》《時大宋蒼公碑》等均是中國書法史上的珍貴實物。其中,講解員重點向媒體人介紹了《倉聖鳥跡書碑》,解釋了字形與含義。《倉聖鳥跡書碑》用短短28字記錄了黃帝與炎帝,聯合各部落攻打蚩尤的故事,被海內外學者稱為“中華民族第一篇史書”。

  倉頡廟內的另一大特色,是有千年古柏46棵,平均樹齡3000餘年,是全國三大古廟古柏群之首,被專家稱為“綠色的國寶,活著的文物”;其中“倉頡手植柏”是國家公布僅五棵有著5000年樹齡的古樹名木之一,被專家譽為“文明之根”。

  實際上,倉頡廟不僅有深厚的傳統文化底蘊,在近代史上也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1948年3月到1949年2月近一年的時間,彭德懷和習仲勛率領的西北野戰軍在白水駐訓、整編,指揮部就設在倉頡廟內。西野在倉頡廟召開了成軍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黨代會,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在這裡更名成軍。
倉頡廟不僅有深厚的傳統文化底蘊,在近代史上也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中評社 盧哲攝)
倉頡廟(中評社 盧哲攝)
倉頡廟(中評社 盧哲攝)
倉頡廟內的另一大特色,是有千年古柏46棵(中評社 盧哲攝)
倉頡廟內的另一大特色,是有千年古柏46棵(中評社 盧哲攝)
主體建築的兩側分布著東、西戲樓、鐘鼓樓、東西廂房等(中評社 盧哲攝)
倉頡廟內的另一大特色,是有千年古柏46棵,平均樹齡3000餘年,是全國三大古廟古柏群之首(中評社 盧哲攝)
講解員重點向媒體人介紹了《倉聖鳥跡書碑》,解釋了字形與含義。《倉聖鳥跡書碑》用短短28字記錄了黃帝與炎帝,聯合各部落攻打蚩尤的故事,被海內外學者稱為“中華民族第一篇史書”(中評社 盧哲攝)
兩岸媒體人走進倉頡廟,可以感受到廟內建築莊重古朴,布局完整(中評社 盧哲攝)
“倉頡手植柏”是國家公布僅五棵有著5000年樹齡的古樹名木之一,被專家譽為“文明之根”(中評社 盧哲攝)
倉頡廟(中評社 盧哲攝)
倉頡廟(中評社 盧哲攝)
廟內現存古碑18通,其中《倉頡廟碑》《廣武將軍碑》《時大宋蒼公碑》等均是中國書法史上的珍貴實物(中評社 盧哲攝)
西野在倉頡廟召開了成軍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黨代會,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在這裡更名成軍(中評社 盧哲攝)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