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陸新聞

國產大模型加速賦能產業發展

2024-05-13 10:55:43
接入大模型的工業版人形機器人在新能源汽車總裝車間進行實地“培訓”。(圖片來源:人民日報|深圳市優必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供圖)
  中評社北京5月13日電/據人民日報報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誰能把握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經濟發展機遇,誰就把准了時代脈搏。”《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深化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研發應用,開展“人工智能+”行動,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

  今年以來,我國人工智能大模型加快發展,產業化應用落地提速:生數科技聯合清華大學發布國產自研視頻大模型,支持一鍵生成長達16秒、分辨率高達1080P的高清視頻內容;北京國際汽車展覽會上,國內車企推出多個搭載大模型的新款車型,在多感官交互、自動駕駛等方面不斷優化用戶體驗;人形機器人接入大模型進行任務調度和應用開發,很快“學會”了叠衣服、分揀歸類等精細操作……

  據不完全統計,國產大模型數量目前已超過200個,覆蓋多個行業領域,應用場景不斷拓展。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3月,我國共有117個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完成備案。大模型怎樣進一步賦能行業發展?今後還需要在哪些方面重點發力?記者近日進行了採訪。

  堅持應用導向

  建立起涵蓋理論方法和軟硬件技術的體系化研發能力,湧現出一批具有行業影響力的大模型應用,形成了緊跟世界前沿的大模型技術群

  在電腦的對話框中輸入需求指令,屏幕上不僅出現了所需的數據報表,還有結合數據報表自動生成的分析圖表。前不久,由中國一汽聯合阿里雲通義千問打造的大模型實現應用落地。“我們幾乎每天都要做報表,光這一項工作就要耗費大量的時間。現在借助大模型,工作效率顯著提升。”中國一汽的工作人員介紹。

  相比傳統的“固定問答”,該應用還能進一步分析問答背後的原因和趨勢,深化數據應用。“我們基於468個指標的初始語料,形成6萬條評測數據,構建了這一大模型應用在指標設計、指標拆解、數據尋源、數據建模和數據分析等方面的能力。”阿里雲智能副總裁李強介紹。

  李強舉例,假設問到“為什麼某車型產量沒有達到預期”時,該大模型應用可先將預期產量和實際產量對比得出差值後,對生產設備狀況、型號配件質量等變量以及原材料供應波動、能源消耗及供應穩定性等深層次原因展開分析,通過數據排查,最終找出關聯性最大的原因並生成可視化報表。除了汽車製造行業,通義千問在礦山、交通等領域已實現落地應用。

  當前,我國大模型進入發展加速期,在自然語言處理、機器視覺和多模態等各技術分支上均在同步跟進、快速發展。在產學研各方共同推動下,我國已建立起涵蓋理論方法和軟硬件技術的體系化研發能力,湧現出一批具有行業影響力的大模型應用,形成了緊跟世界前沿的大模型技術群。

  我國大模型產業化應用有兩種主要的發展路徑:一是打造跨行業通用化人工智能能力平台,即通用大模型,其應用正在從辦公、生活向醫療、工業、教育等領域加速滲透;一批則是針對生物制藥、遙感、氣象等垂直領域的行業大模型,發揮其領域縱深優勢,提供針對特定業務場景的高質量專業化解決方案。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劉世錦認為,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與新技術應用的交互叠加,在數字經濟等領域帶來更多的發展機會;更多創新主體通過市場競爭的形式推動創新,為技術和工程化提供更多的應用場景。在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產業發展部主任單志廣看來,我國的大模型發展要堅持應用導向,重視人工智能基礎大模型與行業數據知識相結合,基於應用開發與市場需求,人工智能的研發應用不斷深化。

  聚焦用戶需求

  陸續推出搭載大模型的消費電子和智能終端產品,大模型有望來到更多用戶身邊,成為工作生活的“好幫手”

  目前的人工智能大模型按照部署方式進行劃分,主要分為雲側大模型和端側大模型。與雲側大模型主要面向產業化應用需求不同,端側大模型主要服務於個人用戶。今年以來,國內廠商陸續推出搭載大模型的消費電子和智能終端產品,大模型有望來到更多用戶身邊,成為工作生活的“好幫手”。

  前不久,聯想集團發布了配備人工智能助理的個人電腦產品。通過本地部署的個人大模型,人工智能助理不僅能與用戶交互,還能從這些交互中總結經驗並進行自我完善。比如,它能夠通過個人的旅行記錄、購物偏好這些信息,更好地進行推理,甚至可以根據用戶的思維模式和行為頻率去預測任務,並主動提出建議,尋找解決方案。

  “從公共智能到個人智能,從技術工具到能夠理解個人需求的‘助手’,在人工智能產業化過程中,通過將大模型的工作負荷更為均衡地分布在公有雲、私有雲、邊緣和終端,有助於推動各行各業的智能化轉型。”聯想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楊元慶表示。

  今年年初,榮耀手機發布了新一代全場景操作系統,其大模型智能問答月使用量高達1500萬次,日最高使用量達85萬次。大模型的引入,有望為手機帶來功能上的躍升。利用大模型提煉通話內容要點、與手機“對話”自動挑選素材生成視頻內容等,這些新功能成功轉化為手機市場的“新引擎”。

  “人工智能手機意味著使用大模型等技術來重構和使能手機應用、操作系統、消費者體驗和業務邏輯,充分利用終端廠商對於用戶需求的理解,更好地服務用戶。”榮耀終端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趙明說。

  作為新一代智能終端,大模型加快在智能網聯汽車上部署應用。除了在智能座艙裡與人交互更自然、識別車內外的人與物更準確,大模型還能提升自動駕駛系統的效率和安全。“雲端大模型的參數規模大、算力強,能夠完成大量數據標注、數據融合等任務;車端大模型的參數量小,能節省車端計算的推理時間,助力自動駕駛技術開發應用。”受訪專家表示。

  軟件行業也在“擁抱”大模型。浪潮集團副總裁魏代森表示:“當前,在大模型的賦能下,軟件業正在加速演進。一是引發了軟件生產方式的變革,大模型推動軟件生產自動化、智能化,低代碼成為熱點,人工智能增強開發是趨勢;二是軟件形態在加速演變,走向平台化、可組裝、雲原生;三是軟件產品高度智能,從嵌入智能到原生智能,賦能業務流程自動化、智能化。”

  加快補齊短板

  進一步加強資源與研發力量的統籌,強化大模型在發展中的場景牽引作用,實現大模型技術的高質量應用突破

  移動應用發達、數據資源豐富、應用場景多元、人工智能產業鏈完整度高……產業化應用已成為我國人工智能產業的重要優勢之一,也是推動人工智能加快發展的關鍵。

  中國信息化百人會執委、阿里雲副總裁安筱鵬認為,大模型在不同產業的應用落地一方面可以促進產品競爭力的升級,創造新的附加值;另一方面,它可以在更廣泛、更複雜的場景中進行流程和決策的優化,提升企業創新的效率。

  大模型的技術潛力與市場空間巨大,但技術門檻高、開發複雜、成本較高,與產業場景的深度融合離不開平台工具支撐。浪潮信息董事長彭震表示,“人工智能+”既是目標,也是機會。應用創新需要算法、算力和數據協同發展,要開展以系統為核心的全局創新,實現創新與應用並重,讓智能應用以更快速度湧現並滿足差異化需求。

  當前,我國大模型發展存在一定挑戰,如算力存在瓶頸、高質量的訓練數據集仍需擴展、標誌性應用尚未出現等。“比如,在公有雲上部署大模型,能夠讓用戶更加及時地獲取大模型的最新功能和應用。這時公有雲就不僅僅是單純的計算或存儲設施,也是大模型的應用設施。”單志廣表示,我國算力基礎設施建設要走共享化、高效化的路徑,既重視硬件建設,也重視需求和應用發展,高效集約利用算力資源,進一步提高算法、算力和數據資源的服務水平和能力。

  廣東拓斯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張曉輝說:“以製造業大模型落地為例,很多工業控制系統數字化、智能化水平不高,工業數據采集困難、標準不統一、價值不高,數據利用不充分,使得不少企業較難借助大模型技術來優化生產流程。”中國信通院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副主任巫彤寧認為,眾多創新應用的出現,對人工智能軟硬件支撐體系提出了更高的需求。新技術帶來的需求增長,能夠帶動國內算力、算法、數據相關創新主體的發展步伐。

  受訪專家表示,大模型創造新價值、適應新產業、催生新動能,是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關鍵要素。面向未來,我國需進一步加強資源與研發力量的統籌,強化大模型在發展中的場景牽引作用,實現大模型技術的高質量應用突破,驅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