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陸新聞

換個視角看“爾濱”:新質生產力孕育新風景

2024-08-23 12:59:28
  中評社北京8月23日電/據新華社消息,今年初,因冰雪游火爆“出圈”,哈爾濱一躍成為“頂流”城市。而今,因地制宜、精準施策,一座追“新”逐“質”的發展之城,正在上演“新風景”。

  2023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考察時指出,整合科技創新資源,引領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

  這一年來,哈爾濱市深入發掘科教資源富集、產業基礎堅實等優勢,堅持科技創新引領發展,進一步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在高質量發展之路上點燃新引擎,增添新動力。

  企業看前景:變“樣品”為產品

  一顆衛星如何上天?在“爾濱”可以找到答案。

  正值暑期,哈爾濱工大衛星技術有限公司的裝配測試試驗中心裡,一片繁忙景象。這支平均年齡僅30歲的科技團隊,創新推出柔性化衛星平台技術體系,有效解決了傳統衛星研製過程中的諸多瓶頸問題,不僅提高效率,還大大降低成本。

  有著“中國航天第一校”美譽的哈爾濱工業大學,自20世紀90年代開展小衛星技術研究,積累了近30年的理論基礎和工程實踐,形成了諸多核心技術。

  公司總經理助理王然說,作為哈工大衛星技術科技成果轉化平台,公司依托哈工大衛星技術研究所團隊組建,致力於提供衛星研製全過程解決方案,已帶動一些衛星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協同發展,未來將更好發揮“鏈長”作用,形成商業航天產業集群。

  坐擁哈工大、哈工程等48所高校及諸多科研院所,哈爾濱在航空航天、船舶動力、電力裝備等領域底蘊深厚。哈工大先進技術研究院投入運營、入駐企業15家,環大學大院大所創新創業生態圈轉化生成科技型企業29家。以哈電集團、航空工業集團哈飛、中國航發東安、東北輕合金等為代表的一大批央企在這裡扎根,為打造國之重器貢獻力量。

  在哈爾濱新區黨工委書記肖彬看來,破解創新成果“墻裡開花墻外香”,促進更多“樣品”在本地變為“產品”,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全面振興、因地制宜培育新質生產力,已成為哈爾濱構築競爭新優勢、贏得發展主動權的關鍵一招。

  2023年,哈爾濱市明確提出,大力支持科技人員持成果創辦企業(含技術入股)和企業承接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落地轉化、產業化,最高給予1000萬元經費支持;支持中小微企業購買高校院所科技成果,鼓勵社會團體、中介機構等圍繞人才創業和成果轉化開展投融資和經費支持。

  政策支持的含金量,推升著科技企業的含“新”量——

  哈工大機電學院成果轉化項目、思哲睿智能手術機器人順利投產,打破高端醫療裝備國外壟斷;哈工程聯合哈電集團成立海洋智能裝備有限公司,水下智能航行器實現量產;面向大健康,星雲醫學加快建設數字化基因檢測醫療健康創新中心。

  留住創新成果,關鍵在轉化。哈爾濱不斷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推進中試基地、中介服務機構等建設,廣搭平台、撮合對接,進一步完善科技成果轉化機制,讓創新資源落地開花。

  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哈爾濱市科技創新能力不斷提升,登記技術合同成交額33.5億元,增長53.2%。航空航天、汽車零部件、電子元件及材料製造業分別增長11.4%、15.9%、127.3%,呈現總體平穩、回升向好態勢。

  政府看“大賬”:以“耐心”強信心

  晴空之下,位於哈爾濱市平房區的聯合飛機基地上,一排排農業無人機、救援無人機等造型各異、頗具動感,引人矚目。這是聯合飛機集團建設的規模最大的航空生產基地。

  哈爾濱市平房區企業和投資服務局副局長李秀林說,低空經濟是新質生產力的代表之一,哈爾濱發展航空產業有優勢、有潛力,也有著豐富的應用場景。要想實現科技創新、技術突破,需要給予企業長期、穩定的陪伴與支持。

  由政府部門牽頭組建工作專班,及時解決各種難題;認真梳理從項目選址到施工許可全流程,有問題提前予以解決;專班工作人員提供領辦、代辦服務,推進項目審批速度……

  “我們的產業基地於今年4月動工、8月封頂,進展迅速,離不開市、區兩級政府的大力幫助。”聯合飛機集團董事長田剛印說,接下來將在哈爾濱打造大型無人機研究院、生產製造基地、應用示範基地、有人機無人駕駛改造基地和無人機產業生態鏈基地,建成後預計年產無人機10000架,新增就業200餘人。

  這是哈爾濱早規劃、謀長遠、耐住性子算“大賬”的一個縮影。黑龍江省委常委、哈爾濱市委書記於洪濤說,企業作為生產經營主體,在發展新質生產力中發揮著關鍵作用。不僅關注企業的短期收益狀況,更要著眼長遠,綜合考慮企業技術創新、領先優勢、商業模式等諸多指標,幫助企業深挖潛力、樹牢信心,為厚植新質生產力提供源源活水。

  無獨有偶。松花江北岸,在我國最北國家級新區哈爾濱新區內,哈爾濱同創普潤集團有限公司的超高純鈦、鋁、錳、銅等生產線前不久進入試生產階段。總經理於啟明說,從項目立項到基建驗收,一站式審批、容缺審批、分批次驗收等一系列新舉措,為企業提供了精準服務,提高了建設效率。

  哈爾濱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局長周國偉介紹,瞄准當前新型工業化前進方向,搶抓產業體系優化升級機遇,全市組建22個專班,不僅覆蓋航空航天、電子信息、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也包括傳統產業改造提升,著力補齊短板弱項、鍛造長板強項,推動工業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為進一步培育發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哈爾濱市不斷強化財稅、金融、科技、產業、人才等政策協同,全鏈條支持企業創新發展,推動中小企業從小到大、從弱到強。以實施國家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城市試點為契機,加快推進企業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

  得益於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場“無形之手”的共同培育和驅動,哈爾濱招商引資成效顯著,經營主體規模進一步壯大。

  今年上半年,全市實際利用內資689.6億元,增長28.2%。新簽約億元以上工業簽約項目52個,簽約額340億元,分別增長79%、28.6%。新登記企業2.79萬戶、增長15.2%,增幅居東北四市首位。

  振興看未來:新興產業拔節生長

  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是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關鍵。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關鍵在於培育新產業。

  今年2月27日,位於哈爾濱新區的“空間環境地面模擬裝置”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通過驗收,開始正式運行。這是我國航天領域首個大科學裝置,由哈爾濱工業大學、中國航天科技集團聯合建設,可以模擬低溫、真空、電磁輻射等九大類空間環境因素。

  “以戰略性布局統領基礎科研,以前沿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將進一步提升空間科學與技術領域原始創新水平。”中國科學院院士、哈爾濱工業大學校長韓傑才說,大科學裝置將成為前沿科技策源地,有望助力腦科學、新材料、生命健康、高端儀器、輻照育種等新興產業邁上新台階。

  生物經濟是哈爾濱打造的四大經濟新引擎之一。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與世界藥企50強石藥集團強強聯合,組建成立哈爾濱恩維生物制藥有限公司,採用國際先進生物醫藥製造技術,培育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動物健康防控新型系列產品。這一項目正爭分奪秒推進投產達效,力爭為生物醫藥產業發展作出貢獻。

  今天的創新科技,孕育著明天的“產業地標”。今年上半年,深入落實戰略性新興產業倍增計劃和未來產業孵化加速計劃,哈爾濱市高端裝備、航空航天製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5.4%、10.3%。

  發揮政策導向性優勢,謀劃建設“人工智能機器人島”和“中國星穀”;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吸引星網動力、宇樹科技、脈圖精準等企業相繼落戶;成功獲批國家航天高端裝備未來產業科技園……截至今年6月,深圳(哈爾濱)產業園已累計註冊企業663家,人工智能機器人、商業航天、新材料產業集聚效應初步形成。

  哈爾濱新區科技局局長王迪說,不斷湧現的新產業新業態,正在為新質生產力提供堅實有力的支撐,加快打造形成新增長極。

  按照相關規劃,哈爾濱市將圍繞國家重大戰略方向和地方產業發展布局,大力推動產學研協同攻關,重點打造航空、能源裝備、生物醫藥3個千億級支柱型集群,衛星、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3個百億級引領型集群,超前布局新空間、健康、低碳能源等未來產業,進一步培育新興產業競爭力,搶占未來產業制高點,加快形成更多新質生產力,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有效支撐和持久動力。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