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臺灣時政

劉必榮語中評:堅持中華民族才是和解契機

2024-05-18 00:41:34
台灣東吳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劉必榮。(中評社 鄭羿菲攝)
台灣東吳大學外雙溪校區一隅。(中評社 鄭羿菲攝)
  中評社台北5月18日電(記者 鄭羿菲)台灣東吳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劉必榮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賴清德的520演說若談中華民族、炎黃子孫,會是一個和解契機,若連這都不願承認,要降低兩岸緊張關係是緣木求魚。指標性的觀察是賴清德會不會順便鬆綁兩岸政策,如解除觀光禁團令,這對民進黨是成本最低,又能展現兩岸善意的舉動。

  劉必榮說,充其量520演說只是一個四平八穩的過場,賴清德會講什麼美國一定都看過,而解除禁團令則是民進黨去緩和現在兩岸緊張關係的最低成本的方式。

  劉必榮,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國際關係碩士、維吉尼亞大學國際關係博士,研究專長為國際政治、外交政策與東南亞研究等,並專研談判理論、孫子兵法與衝突解決等。目前除任教於東吳大學政治系,亦為台北市談判研究發展協會理事長與和風談判學院主持人。

  2024大選後,兩岸互動上各自有何策略?劉必榮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大陸的策略很清楚是強硬、溫和兩手策略,看看台灣會怎麼反應。軟的像是習馬二會、“福馬同城通”、開放福建居民到馬祖旅遊,硬的則包括大陸海警多次編隊進入金門“禁限制水域”、解放軍機艦繞台,甚至僅距基隆僅37海浬與、41海浬,及點名台灣5位名嘴將依法懲戒。

  劉必榮說,蔡政府在大選後的兩岸策略,理想上是不想讓衝突不斷地升高,但實際上理想與現實作為仍有點差距。賴清德在陸委會、海基會的人事安排找邱垂正、鄭文燦,是相對比較溫和的,但或許為了考慮性別或派系,處理214金門撞船事件的“海委會主委”管碧玲卻留任,就沒辦法表現出想在兩岸關係上做出改變的氛圍,甚至吳釗燮也還在“國安”團隊,陸委會對“中華民族”、“炎黃子孫”的回應,也讓兩岸無法降溫。

  劉必榮認為,賴清德的“國安”團隊人事佈局看得出來是延續蔡英文的政策,很難說有什麼改弦更張,但也需要一段時間觀察,吳釗燮等人會不會是賴清德剛上任,為了保證政權過度銜接平順,等待時間培養自己的人馬,才盡量不動這些人。現在要從“國安”團隊人事來判斷賴清德在兩岸關係上走鷹還是走鴿,都還言之過早。

  劉必榮建議,賴清德的520演說可以談及中華民族,本來兩岸之間的紐帶就是文化,從中華文化的角度去談兩岸,就能避開政治敏感,堅持中華民族、炎黃子孫是一個和解契機,若連這都不願承認,然後告訴要降低兩岸緊張關係,是緣木求魚。

  AIT主席羅森伯格在3月31日至4月6日訪台,美國務卿布林肯在4月24日至26日訪問中國大陸,怎麼看美國在520前夕穿梭兩岸?

  劉必榮指出,美國的政策就是維持穩定的現狀,美國遏止中國崛起,但他不認為美國希望挑起兩岸戰爭以消耗中國,畢竟若美國被捲入戰爭也沒什麼好處,美國會在各方各面去遏止中國發展,包括科技戰、把台積電搬到美國,而台灣會不會因此利益受損,則不是美國的主要考量,美國還是以自己利益最大化為準,且要求台灣“no surprise”。

  劉必榮表示,美國不會希望兩岸走得太近,太過緩和就會阻止台灣繼續走下去,但同樣的當美國希望兩岸保持一定的緩和時,也會希望台灣不要暴走,這是台灣所面臨的困境。再加上賴清德的“國安”團隊多是蔡英文朝代的遺老,因此賴清德520演說不會有太多令人出乎意料的東西,還是延續蔡英文的路線,不會有什麼新意。

  劉必榮說,對大陸來說,指標性的觀察是賴清德會不會在520端出實質的兩岸政策,如取消禁團令、開放大陸商品來台、宣布兩岸交流怎麼開始的政策,對民進黨政府來說,觀光、交流、經貿是成本最低,又能夠展現善意的舉動。若賴清德連這些都做不到,對緩和兩岸關係來說,台灣民眾會感到滿沮喪的。

  劉必榮認為,賴清德或許是民進黨內最能夠在兩岸關係上大開大闔的人,因為獨派不敢罵賴,綠營也不可能扣賴紅帽子,這成為賴清德可以迴旋的空間,如同右派的前美國總統尼克森1972年訪中簽署《上海公報》,反共著稱的右派總統反而有更多空間去敲開大陸的門。

  不過,劉必榮強調,如果賴清德真的想要改善兩岸關係,是做得到的,也比民進黨其他人有更多的機會,但不是現在,賴清德勢必還需要一段時間去累積自己的人馬、拉攏更多支持、鞏固權力基礎,只是現在我們都不曉得賴清德的意願。充其量520演說只是一個四平八穩的過場,賴清德會講什麼美國一定都看過,而解除觀光禁團令則是緩和現在緊張兩岸關係的最低成本的方式。
台灣東吳大學外雙溪校區一隅。(中評社 鄭羿菲攝)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