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臺灣時政

梁啟源:台灣要發展AI 電從哪裡來?

2024-06-11 14:43:29
中央大學管理講座教授梁啟源。(中評社 張嘉文攝)
梁啟源指出,民進黨政府對未來電源開發的計劃過於樂觀,但開發計劃和實際進度落差極大。(中評社 張嘉文攝)
  中評社台北6月11日電(記者 張嘉文)“賴政府”挺非核,宣稱不會缺電。能源專家、中央大學管理講座教授梁啟源今天在中國國民黨的記者會上表示,政府對外公布的供電藍圖,都是建立在目前興建的電廠都能如期完工的假設上。但只要仔細檢驗,就會發現背後有貓膩。

  梁啟源認為,面對這樣的電量,政府要大談發展AI產業,他只想問,到底電從哪裡來?

  梁啟源舉例說,如桃園大潭擬興建第三液化天然氣接收站(三接),但因為藻礁保護必須延宕2年半。電廠計劃在今年內運轉根本不可能,如果少了這兩座機組運轉,台灣的電力“備轉容量率”會降到-0.2%。此外,表定將在明年運轉的台中“五接”,至今連續6年環評都沒有過關。基隆協和電廠改為燃氣機組計劃,也都還在未定之天,這些共260萬瓩的電力缺口該怎麼填補?

  梁啟源提到,根據政府預測,從2023年到2028年電力的需求成長率是年平均增加2.4%,但這並沒有加近來台灣熱議的AI產業。接下來如果要大力推展AI,根據法國重電大廠施耐德電機(Schneider Electric)估計,世界用電量將是25%到33%的成長率,目標成AI重鎮的台灣很可能更高。用電量大增,但電的來源不足,將成為產業發展的最大障礙。

  國民黨今天召開“用愛發電如何擁抱AI?”記者會,由國民黨發言人楊智伃主持,包括“國政基金會”副執行長凌濤、“立委”葛如鈞和中央大學管理講座教授梁啟源等人出席。

  梁啟源在會中表示,現況就是再生能源進度嚴重落後,燃氣電廠進度也嚴重落後,未來缺電危機只可能會加劇。主要原因就是民進黨政府對未來電源開發的計劃過於樂觀,但開發計劃和實際進度落差極大。

  梁啟源說,在燃氣電廠方面,因現有兩座LNG接收站利用率已達121%,2029年前亟需增加新接收站,否則會讓現有的燃氣電廠完工將無氣可用。他舉例說,在2018年1月當時的蔡政府首度宣布電源供需規畫時,三接因保護藻礁外港延伸確定延擱二年半,四接及五接迄今環評已六年未過,需延擱六年,相關電廠商轉日期也應對應遞延。但之前政府公布的電源供需規畫,居然和2018年版差異甚小,是嚴重悖離事實。

  梁啟源強調,今年將除役的機組甚多,包括核三一號機、麥寮、通宵、協和電廠等等,共392.3萬瓩。但仰賴三接供氣的大潭九號機及大潭新七號機,在三接已確定工期需延擱的情況下,在去年版的電源供需規畫,居然仍維持原訂的2024年商轉時程,實際上應扣掉此約占備轉容量率5%的上二電廠。今年預計備用容量及備轉容量率將由政府規畫的10.2%及5.2%分別降到5.2%及0.2%,也就是進入台電限電準備的黑燈。
梁啟源表示,民進黨政府電力計畫,光電與風電進度不如預期。(中評社 張嘉文攝)
梁啟源認為,台灣用電量大增,但電的來源不足,將成為產業發展的最大障礙。(中評社 張嘉文攝)
國民黨11日召開“用愛發電如何擁抱AI?”記者會。(中評社 張嘉文攝)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