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臺灣時政

宋興洲:特朗普要終結俄烏戰爭 台灣應警覺

2024-11-13 01:39:59
東海大學政治系教授宋興洲。(中評社 方敬為攝)
台中東海大學地標路思義教堂,為台灣建築師陳其寬與美國華裔建築師貝聿銘作品,1963年11月落成。(中評社 方敬為攝)
  中評社台中11月13日電(記者 方敬為)美國共和黨籍總統當選人特朗普曾稱,上任後將1天內終結俄烏戰爭。東海大學政治系教授宋興洲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不太可能如其所言24小時就能讓戰爭落幕,該宣示偏向政治語言,但可以確定特朗普反對地緣政治衝突分散美國資源的大方針,依此對應到台海情勢,倘若兩岸發生衝突,特朗普政府投入資源的意願也不會太高,台灣要有所警覺。

  宋興洲,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政治學博士,曾任東海大學學務長、政治系主任、東海大學都市暨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成功大學東南亞中心特約研究員。研究專長在政治經濟學、比較政府與政治、國際政治、兩岸關係等。

  特朗普長期反對美國軍援烏克蘭,在競選總統期間,並公開喊出,正式上台後要在“24小時內”結束烏克蘭戰爭。特朗普的資深幕僚藍薩(Bryan Lanza)日前受訪透露,新政府對俄烏戰爭的優先要務是“建立和平”,而非協助烏克蘭奪回被俄羅斯占據的領土,並指出,烏克蘭如果想拿回克里米亞等失土“得靠自己”。

  宋興洲表示,從特朗普到其幕僚所表現的態度可以看出來,未來美國新政府上台後,會朝終結俄烏戰爭的方向前進,只是時間的早晚而已,他研判,不太可能如特朗普所言,1天內就把俄烏戰爭結束掉,因為當中涉及到多方利益,且最困難之處就在於,要讓俄烏雙方當事人都能夠接受,絕非口頭上說得那樣簡單。

  宋興洲認為,特朗普甫上任,短期內還不會對援烏政策有重大調整,畢竟,把持住烏克蘭,對美國應付俄國而言,是可操作的槓桿,依照特朗普的商人性格,在處理俄烏戰爭問題上,也會設法找尋到最符合美國利益的方式,所以在美國摸索出來前,暫時不會停止援烏。

  他指出,特朗普即使有孤立主義、保護主義的傾向,但在面對俄烏戰爭議題,美國還是得顧慮歐洲國家的感受,以及與北約成員國的關係,所以不會立即停止援助烏克蘭,但因為其已明確表態要終結戰爭,因此未來逐步退縮援助力道,是可預見的走向。

  宋興洲說,特朗普過去就不斷批評美國在俄烏戰爭中向烏克蘭提供軍事和財政支持,特朗普強調要讓美國再次偉大、美國優先,所以後續就職後,放緩援助烏克蘭才符合其宣示,也才能向美國選民有所交代。可以發現,特朗普的長子小唐納就在網路社群發文稱,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即將失去來自美國的“津貼”,顯見相關政策走向非常明朗。

  宋興洲認為,除非繼續援助烏克蘭對美國有幫助,或者烏克蘭能拿出交易籌碼換取美國援助,烏國後續必然得面臨軍援斷炊的困境,因為一旦美國開始收手,歐洲乃至於北約成員,也難以繼續支持下去,俄烏戰爭也就沒有進行下去的理由。只是後續如何收場,還有待俄烏雙方及涉及到的歐洲、北約組織探討解決方案,不過可以確定的是,烏克蘭談判的立基相對薄弱,要確保所謂的領土完整,很困難。

  宋興洲提到,特朗普在競選的過程中,已多次強調反對美國將力量分散到國際之間的地緣政治衝突上,相關主張獲得美國選民青睞,因為民主黨拜登政府花費太多心力在外部問題上,選民不能接受包括中東、歐洲的戰事長期瓜分美國的資源,因此特朗普必然要有具體作為呼應選民的期待。

  他指出,特朗普不願繼續將美國的資源分散到國際地緣政治衝突上,所以在面對台海議題上,研判特朗普也是相同態度,倘若兩岸發生衝突,特朗普政府投入資源的意願不會太高,建議台灣執政當局要有所警惕,不要誤判情勢。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