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華人網絡

做深做實為僑服務 將溫暖送到僑界群眾心上

2024-08-09 11:35:45
在福建省建甌市東峰鎮的福建建甌閩北烏龍茶科技小院,歸僑僑眷學員學習茶藝規範與禮儀。(圖源:魏永青攝)
安徽省滁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市中西醫結合醫院的醫療專家在南譙區烏衣鎮錦綉湖社區為轄區僑胞僑眷、社區居民開展義診活動。(董超 攝)
  中評社北京8月9日電/據人民日報報導,將為僑服務納入網格化管理、建立困難歸僑僑眷數據庫、加強對歸僑僑眷老人志願服務、依法維護僑界群眾權益……近年來,多地僑務部門多措並舉,幫助解決僑界群眾的急難愁盼,做深做實為僑服務,僑界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進一步提升。

  為僑服務融入網格化管理

  “最近天氣真好,總想著出去逛逛,可惜孩子都在加拿大。我年紀大了,有時候自己出去也不方便。”不久前,家住河北省滄州市新華區華油社區74歲的僑眷劉自富無意間的一句話,讓社區網格員記在了心裡。

  華油社區黨委書記高穎和社區工作人員經過調查發現,社區歸僑僑眷以中老年人為主,子女多在國外,一些老人外出活動不便。為了幫助老人實現心願,華油社區為22名歸僑僑眷組織了一次集中游覽活動。

  僑界群眾中老年人占比高,如何提供個性化服務?滄州市新華區採取的辦法是將為僑服務納入網格化管理。全區建立網格40個,選出為僑服務網格員70人。網格員不僅要對轄區僑界群眾等開展調查摸底,建立信息數據庫,還要針對僑界群眾開展針對性服務,解決生活需求和難題。

  新華區熙園社區網格員劉炳森專職為轄區內僑界群眾服務。“我們社區劃分成7個網格,每個網格都有一名負責僑界群眾工作的網格員。”他說,針對社區老齡僑眷、失孤僑胞等群體,網格員提供送餐、簡易體檢、修理家電、配送藥品等服務。為了更好瞭解僑界群眾訴求,當地還借助“136民意快遞”小程序,收集僑胞僑眷想辦理的事項。

  “我們通過創新服務模式,希望把為僑服務的真心真情,融入到有溫度的網格裡,將溫暖送到僑界群眾的心坎上。”滄州市新華區僑聯主席韓占彪說。

  作為基層治理的一種有效方式,網格化管理中如何積極發揮“僑力量”,對基層僑務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些地方探索“網格+僑”模式。在廣東省開平市,當地在475個網格的基礎上,通過僑團群、同鄉會等載體,同步建立“僑網格”,每個網格安排1名兼職僑務聯絡員。“作為僑胞,我很開心能為社區服務。”歸國華僑陳碧秀是僑園社區的一名兼職僑務聯絡員。因為熱心公益事業,她從美國回到家鄉後就加入志願組織,還在社區成立了志願服務站。在她的帶動下,許多僑胞僑眷“走進”網格,積極參與社區議事協商、民生服務保障、困難結對幫扶、公益慈善活動等工作。

  一些地方推動基層多元共建、協同共治。在山西省太原市萬柏林區,當地探索建立“網絡大數據+基層僑務工作者+網格員+志願服務”的四方融合模式,精準瞭解僑界群眾訴求。

  強化僑界助困幫扶

  “歸僑鄭先生,1939年1月出生於印度尼西亞,年邁多病,腿腳不便,妻子有病在身,目前在排隊等候廉租房……”在整理全區困難歸僑僑眷調查摸底統計情況時,一名歸僑的信息引起了福建省廈門市集美區僑聯副主席王昌澤的注意。經過走訪瞭解得知,鄭先生及其妻子多次患病就醫,所租住房屋和子女距離較遠。為便於其兒子照顧兩個老人生活起居及方便就醫,當地僑務部門積極協調相關部門,爭取多開放就近的房源,最終實現了其就近安置的願望,並將其納入《開展幫扶貧困歸僑的實施方案》予以資金補助,為其妻子申請了重大疾病補助。

  為更好幫扶僑界困難群眾,集美區自2015年起在福建省率先設立幫扶困難歸僑僑眷基金。集美區僑聯制定了《開展幫扶貧困歸僑的實施方案》,明確了組織領導、幫扶對象、幫扶措施和方法等,有效擴大了護僑助僑的覆蓋面和規範性。

  “我們積極為困難歸僑僑眷排憂解難,切實把黨和政府的關懷送到僑界困難群眾中去。”王昌澤說,僑務部門通過實施重大疾病補助,納入社會救助“綠洲計劃”,協助歸僑僑眷申請高齡老人津貼、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補助、老年人入住養老機構補助等。在節假日期間,工作人員還會集中走訪慰問老歸僑和特困歸僑僑眷。

  北京市開展“特困救助”“結對幫扶”“醫療公益”等專項行動,為僑界特殊群體分類制定幫扶措施;浙江省溫州市打造僑胞捐資捐助平台;福建省寧德市將慈善事業與為僑服務相結合……一系列務實而暖心的舉措,讓僑界困難群眾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幫助。

  加大法治護僑力度

  “鼓勵捐贈人與受贈人簽訂書面捐贈協議,對捐贈財產的種類、質量、數量、用途和相關權利義務等事項作出約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違背捐贈人的捐贈意願或者捐贈協議,擅自改變捐贈財產的用途;確需改變用途的,應當事先征得捐贈人同意”……近日,廣東省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通過修訂後的《廣東省華僑捐贈興辦公益事業管理條例》。該條例自9月1日起施行,將為廣東省華僑捐贈興辦公益事業長遠健康發展提供法治保障。

  近年來,多地通過立法修法,加大法治護僑力度。廣東、福建、上海、浙江等多個省份頒布實施華僑權益保護條例。如福建施行的《福建省華僑權益保護條例》,首次明確了華僑在人大選舉、列席全省兩會等方面的政治權益,可以享受省內戶籍子女同等義務教育待遇等權益;《浙江省華僑權益保護條例》明確了華僑權益遵循平等保護的原則,在華僑的政治權利、投資保護、子女教育、房屋土地、金融和捐贈等方面作了具體規定。

  北京理工大學法學院教授劉國福認為,華僑華人是溝通中國與世界的橋梁和紐帶,其權益有賴於專門性法律支撐。各地出台華僑權益保護條例,確保華僑權益保護工作有法可依,有利於對華僑權益進行全面及時充分保護。

  除了立法護僑,各地還積極探索“法僑合作”“檢僑合作”等各具特色的維護僑益工作模式。

  近日,僑胞方先生將一面錦旗送到廣東省中山市新僑服務中心,以感謝中山市僑聯人民調解委員會幫助其成功調解一起租賃糾紛。原來,方先生返鄉投資後,因不熟悉當地政策法規和商業環境,捲入租賃糾紛,他隨後向當地僑聯求助。工作人員迅速聯繫多方人士,獲取與該糾紛相關的信息,同時組織調解員、市僑聯法顧委律師等與當事人面對面調解,最終推動糾紛順利解決。“感謝大家耐心的調解和專業服務,讓我感受到僑聯的溫暖。”方先生說。

  浙江省溫州市通過加強涉僑多元解紛平台數字化建設,助力多元解紛工作;廣西、海南等地聘請在僑界有威望的僑領和鄉賢擔任調解員或司法聯絡員;安徽省建立“一帶一路”律師服務團,參與海外涉僑糾紛的調解工作……這些實踐為僑界群眾提供了更加精準化、精細化的司法服務,維護僑益成效顯著提升。

  “這些年,我們切身感受到中國各地在保障僑胞權益方面所做的努力,有了法律‘護航’,僑界群眾的工作生活更有保障了。”幾內亞比紹僑胞陳軍青說。
電腦版移動版